張產端 孟德龍 史詠梅
江蘇省東??h青湖鎮(zhèn)近幾年進行種植業(yè)結構調整,日光溫室設計達到高效節(jié)能水平,具有良好的采光、增溫、保溫性能,通風方便,便于操作,抗風雪能力強,結構穩(wěn)定,室內光照比例在60%~80%,深冬室內極端最低氣溫≥10℃。利用日光溫室栽培早春甜瓜可獲得高產、優(yōu)質、高效,2010年青湖鎮(zhèn)甜瓜栽培面積達50 hm2,每667 m2一茬甜瓜凈收益達1.68萬元。其中13.4 hm2的甜瓜核心區(qū),于2010年獲得國家農業(yè)部有機轉換產品認證,并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注冊“青湖甜瓜”商標。
無公害甜瓜基地農業(yè)環(huán)境,據2010年12月25日東??h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對土壤、水質的檢測結果,各項指標均符合有機轉換產品的要求。日光溫室無公害早春甜瓜在施肥上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減少化肥污染源,改善土壤物理結構及田間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溫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并減輕各類病、蟲、草害的發(fā)生。
2.1 茬口安排及品種選擇 12月中下旬在日光溫室內進行育苗,苗齡30~35 d(天),翌年1月中下旬定植,4月15日前后上市??蛇x擇早熟、優(yōu)質、高產的厚皮網紋甜瓜品種中蜜1號、中蜜2號。
2.2 播種育苗 甜瓜喜溫、耐熱、怕寒冷,當氣溫低于15℃時生長停滯,冬季育苗須借用一定的加溫設備,可以利用電熱溫床,也可采取日光溫室加小拱棚育苗,小拱棚一般設在溫室中部,高1.0~1.5 m,苗床寬1.5 m左右,用電熱溫床加溫,夜間加蓋草苫。
2.2.1 育苗土的選擇與配制 育苗土應選擇未種植過甜瓜的土壤或魚池土等,配制比例為大田土5份,腐熟農家有機肥4份,河泥或砂土1份。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入尿素0.5 kg、過磷酸鈣1.5 kg、硫酸鉀0.5 kg或三元復合肥1.5 kg,混勻后裝營養(yǎng)缽。
2.2.2 種子處理與催芽播種 種子用70%甲基硫菌靈(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滅菌15 min(分),撈出洗凈后,再用15%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 min(分)以鈍化病毒。播種前先用50~55℃的溫水燙種10 min(分),并不斷攪拌,待水溫下降到30℃后浸種8~10 h(小時)。而后將種子放在30℃的環(huán)境中催芽,24 h(小時)后當種子出芽率達到50%、芽長0.5 cm時播種,每營養(yǎng)缽播1粒。當播種到50 cm苗床長度時即覆蓋過篩細土,并刮平土表,填滿缽間縫隙,覆土厚1.0~1.5 cm。然后覆蓋地膜。
2.3 苗床管理 播種后控制白天溫度32~35℃,夜間21~23℃。出苗后逐漸降溫至白天22~25℃,夜間15~18℃。出苗率達60%~70%時,開始通風、降溫,控制苗高。其措施有三:第一,降低床溫達15~22℃;第二,盡量延長光照時間,保證幼苗正常發(fā)育;第三,降低床內空氣和土壤濕度,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白天為50%~60%,夜間為70%~80%。當幼苗真葉出現后,植株即不易徒長,此時床溫應再提高到25~30℃。苗床澆水應堅持晴天澆、陰天不澆,并以少澆、勤澆為原則,以防止猝倒病的發(fā)生。幼苗2片真葉后應降溫、控水,進行煉苗。當苗高在5 cm左右時定植為宜。壯苗標準:甜瓜幼苗生長整齊,苗蹲實,下胚軸及節(jié)間短,莖粗壯;葉肥厚,深綠有光澤;根系發(fā)達、完整、色白;定植時有3~4片真葉,無病蟲害,子葉完好。
2.4 整地與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農家有機肥4~6 m3、硫酸鉀型復合肥50 kg。結合整地每667 m2用土壤菌蟲統殺(山東萬瑞特農化有限公司生產)800~1 600 g摻細土撒施。按畦寬90 cm、高20 cm左右做畦,畦間距120 cm。
2.5 定植 定植前10 d(天)左右,畦面覆蓋地膜,膜下設置滴灌管。當幼苗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時,選擇在晴天10:00~15:00進行定植,定植期遵循“暖頭冷尾”的原則。每畦定植2行,行距60 cm,株距50 cm,呈“品”字形定植,每667 m2保苗2 200株。定植前一天苗床噴水,以防止起苗時散坨。定植后立即進行滴灌,待水下滲后用濕潤細土封閉定植穴。
2.6 田間管理
2.6.1 溫度管理 定植后7 d(天)內,溫室內要保持較高的氣溫,白天保持在30℃,晴天中午溫度超過32℃時應揭膜通風,地溫應維持在20℃,夜間保持在16~18℃;定植至開花期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15℃以上;坐果階段白天保持28~30℃,夜間降至15~18℃;果實膨大期,應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提高果實的品質。
果實發(fā)育后期,溫室內溫度不能超過33℃,否則甜瓜易爛心,晝夜溫差維持在10~13℃,以利于果實糖分積累。整個生長期溫度不低于15℃。要嚴防低溫、高溫傷苗。果實膨大期要通過開放溫室通風口調整通風量。當夜間外界最低氣溫達到1℃時要注意防凍。
2.6.2 整枝綁蔓,人工授粉留瓜 整枝綁蔓:可采取單蔓整枝。當主蔓長到6~7片葉時開始吊蔓,將瓜蔓綁成“S”形,同時要注意抑強扶弱。最初不留子蔓,當主蔓8~12片葉時選留兩條子蔓結瓜。每條子蔓選留1個瓜,坐瓜后瓜前留2~3片葉,當主蔓長出20~24片葉時摘心。也可采用以子蔓作主蔓的單蔓整枝,即幼苗6片葉時摘心,使1個子蔓生長,促進開花坐果,實現早熟豐產。
人工授粉:一般在預留節(jié)位雌花開放時,在上午8:00~9:00采摘當天開放的雄花,用細軟毛筆尖端沾取花粉,涂抹當天開放的雌花。或者取當天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將雄蕊的花粉輕輕涂抹在雌蕊的柱頭上,并掛牌注明授粉日期。
蘸花保瓜:取坐瓜靈5 mL兌水800~1 000 mL,并加入少許紅色顏料,以防重復蘸花導致出現畸形瓜。在9:00~15:00,選擇當天開放的雌花瓜胎,用稀釋好的藥液浸蘸瓜胎的2/3部分。蘸后要輕彈瓜柄,使藥液分布均勻。在蘸花時盡量將每層瓜的瓜胎一次性全部蘸完,使甜瓜成熟期一致。當幼瓜長到雞蛋大小時,保留外形端正、瓜柄較粗、生長較快的幼瓜3~4個,其余的及時摘除。當幼瓜長到250 g時,將瓜吊在與坐瓜節(jié)位相平的位置。
2.6.3 肥水管理 溫室栽培定植時處于寒冷的冬季,不宜多澆水或澆大水。在定植緩苗后5~7 d(天),選晴天澆緩苗水。坐瓜前一般不旱不澆水,不追肥。開花坐果時也盡量不澆水或少澆水。當幼瓜長到乒乓球大小時,開始進入膨瓜期,需澆膨瓜水,水分供應要充足,以滿足果實發(fā)育的需要。通常溫室甜瓜澆1次伸蔓水和1~2次膨瓜水即可。果實停止膨大時應控制灌水。每次澆水后應及時噴藥防病。膨瓜期結合澆水每667 m2可追施硫酸鉀10 kg或硫酸鉀型復合肥50 kg。生長期還可每667 m2葉面噴施興欣肥力素(江蘇農林生化有限公司生產)25~50 g或0.2%~0.4%磷酸二氫鉀兌水60 kg,每隔5~7 d(天)噴1次,連噴2~3次。甜瓜為忌氯作物,不宜施用含氯肥料和農藥,以免對植株造成傷害。采收前10 d(天)左右停止?jié)菜?/p>
2.7 病蟲害防治 對甜瓜為害最大的病害是白粉病,防治白粉病用2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72%霜脲·錳鋅(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4%惡霜·錳鋅(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在發(fā)病初期用2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7~10 d(天)噴1次;防治枯萎病用20%甲基立枯磷(甲基立枯靈)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炭疽病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加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用51%病毒K乳油(河南省漯河市檜圣真菌藥科所生產)1 500~2 000倍液噴霧,或施用1.5%植病靈乳劑(三十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鈉和硫酸銅混配劑);防治蚜蟲、白粉虱一般在定植緩苗后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倍液噴霧防治,同時推廣使用黃板誘殺等物理防治方法;防治斑潛蠅可用1.8%阿維菌素(愛福丁)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等。
2.8 采收 甜瓜必須在果實充分成熟時采收??筛鶕_花授粉的日期推算,同時配合果實特性表現進行觀察。一般頭批瓜生長期間溫度較低,果實成熟期為30~35 d(天)。商品成熟瓜應及時采收,以利于下批瓜生長。一般當瓜七八成熟時即可采收出售。75~100 mL兌水噴霧。二是有部分生姜出芽后,芽色尚黃未轉綠時除草,每667 m2用10%草甘膦水劑800 mL兌水噴霧。三是培土后除草,每次生姜培土后,每667 m2用33%二甲戊靈(施田補)乳油200~300 mL兌水均勻噴于培土面上,噴施時藥液盡量不要飄到生姜苗上。
1.6.2 培土 大棚早熟生姜一般需培土2~3次,初次培土可在主莖7~8葉,第一分枝出土以前進行,培土高度5~8 cm;第2次培土在生姜第二第三分枝期進行;以后視生長和銷售情況決定是否進行第3次培土。培土結束后,原來的壟變成操作溝。
1.6.3 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追肥一般結合培土進行,每次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0~15 kg,有滴灌條件的可采用滴灌施肥,大棚生姜根系數量少,分布淺,怕水淹,一般都用微噴灌水,以利于控制水分含量,防積水,一般每次噴水1~2 h(小時),視土壤干濕情況而定。
1.6.4 病蟲害防治 主要防治姜瘟病。發(fā)現病株時用70%敵磺鈉(敵克松)可濕性粉劑或73%氫氧化銅(可殺得)可濕性粉劑等灌根。地下害蟲一般用辛硫磷(劈蛄螬)等藥劑于整地時撒入。
1.6.5 采收 通常5月上旬生姜有1~2個分枝、姜芽兩拇指大時即可間苗上市。
6月底大棚生姜基本收完后進行土壤消毒。選擇氣溫最高的7月底8月初,先將大棚內土壤翻松,然后用噴霧器將50~100倍濃度的甲醛均勻噴灑在地面上,再稍翻土,用薄膜覆蓋在地面上或直接密閉大棚3~5 d(天),然后掀開地膜或棚膜待氣體揮發(fā),8月底種植青蒜。
3.1 品種選擇及季節(jié)安排 多采用蒜瓣小而多的四川紫皮蒜,在8月下旬~9月上旬播種。11月上旬開始采收。
3.2 整地施肥 結合翻土每667 m2施廄肥1 000~1 500 kg,翻壓碎土后做畦,畦寬2 m左右。
3.3 播種 種蒜在播種時分瓣,分成大、中、小三級,同等級的種一塊地。用插種法入土,每瓣一穴,行距13~17 cm,株距2~3 cm,每667 m2用種量75~90 kg,插種后蓋土3~4 cm,隨即澆透水。之后每667 m2用50%撲草凈可濕性粉劑100~150 g兌水噴霧,并在畦面覆蓋稻草保水降溫。
3.4 田間管理 一般追肥2次,即催苗肥:在大蒜出齊苗后每667 m2用尿素2~3 kg結合微噴灌施入;生長50 d(天)左右重施盛長肥,每667 m2施三元復合肥15~20 kg,促進植株生長,使采收時不黃尖或少黃尖,提高商品性。近兩年發(fā)現在相同的管理條件下,大棚覆蓋頂膜栽培的比露地栽培的青蒜具有黃尖少、葉色正、產量高等明顯優(yōu)勢。因此,一般采用全程大棚覆蓋頂膜栽培。
3.5 病害防治 青蒜病害主要是葉枯病和疫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隔7~10 d(天)施用1次,連防2~3次。
3.6 采收 前期可行間苗采收。經驗表明,鋤頭掘收比手拔采收產量高5%~8%,主要是根系產量損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