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青
(寧夏彭陽縣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彭陽 756500)
固原雞放養(yǎng)技術要點
許 青
(寧夏彭陽縣畜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彭陽 756500)
固原雞屬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已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農業(yè)部第662號公告)的品種。該雞種主產區(qū)位于寧夏彭陽縣北部的小岔、王洼、馮莊、交岔、羅洼、孟塬、草廟等鄉(xiāng)鎮(zhèn),現存欄約30萬只。該品種具有體軀高大,骨骼粗壯,羽毛發(fā)達而蓬松;成年公雞平均體重可達2.25 kg,最高可達3 kg;母雞平均體重1.67 kg,最高2.5 kg;年平均產蛋量124枚,最高可達200枚。平均蛋重58.59 g,個體產肉性能良好,6月齡屠宰率為73.5%。具有耐粗飼、宜放牧、生活力強、適應性好、死亡率低(30日齡雛雞成活率達90%以上)等特性,是適應彭陽縣山區(qū)農戶散養(yǎng)的雞種,并有體大、肉質細嫩等突出特點,其品系中的烏骨雞具有藥用價值。因此進行對該雞的飼養(yǎng)技術研究,加大固原雞產業(yè)的發(fā)展力度,是挖掘禽類資源潛力、培育特色產業(yè)、發(fā)展綠色食品、開發(fā)退耕還林后續(xù)產業(y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對加快地方經濟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以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水源充足、環(huán)境優(yōu)雅、砂質土壤的果園,林間空地,山坡草地為好。其次是作物收獲后的糧田、菜園也適宜于短期放養(yǎng)。
放養(yǎng)地需建有簡易雞舍,主要用于雞夜間棲息和避風雨。可以利用農戶廢棄的房舍、閑置的蔬菜大棚等,稍加修繕改造即可。也可因地制宜,新建簡易的雞舍。建議用木框支架,舍頂用油毛氈(石棉瓦或塑料布)蓋頂,棚高設計為2.5 m左右,雞舍內用竹木做成棲架,離開地面0.3 m左右。雞舍面積大小應根據養(yǎng)殖數量確定,一般以15~20只/m2為宜。
雞在育雛舍內育雛到6周齡左右可以開始放養(yǎng),但在放養(yǎng)前1周內必須使育雛舍內溫度和外界溫度差調節(jié)到零。最好選擇在無風的晴天放養(yǎng),放養(yǎng)初期,每天2~4 h,以后逐漸延長放養(yǎng)時間,時間以每年4~10月份最好,采用全進全出方式可放養(yǎng)2~3批,每批飼養(yǎng)85~90 d,體重達2 kg左右就可以出欄。
(1)在草場比較寬廣地帶可采取移動塑料大棚雞舍在天然草場上放養(yǎng),早晚進舍補飼,隨著草場情況移動遷徙。(2)在林間空地采取圍欄固定飼養(yǎng),在林間空地建固定半開放式雞舍,白天自由運動采食,早晚在舍內補飼(以原糧為主),飼養(yǎng)規(guī)模一般為500~2 000只。(3)農戶型飼養(yǎng),主要利用房前屋后放養(yǎng),飼養(yǎng)規(guī)模一般為50只左右。
小雞剛開始放養(yǎng)時沒有上自由覓食的習慣,要人為的訓練才行。一般需2人配合,1人在前邊吹哨并拋灑原糧,讓雞隨后搶食,另一人在后用樹枝驅趕,直到雞全部上了山場。每天中午還應在山場吹哨拋灑原糧1次,強化訓練,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訓導雞歸舍,訓練10 d左右,雞群就建立了條件反射。開始放養(yǎng)的幾天為防應急,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
育成階段的雞補飼原糧以豆類和玉米為主,保證充足飲水。以后逐步減少補飼次數,一般放養(yǎng)第1周,原糧補給要以自由采食為主;第2周,早、中、晚各補飼1次;第3周開始早、晚各補飼1次;從第4周開始補飼原糧中逐漸增加谷物雜糧比例。
每批雞出售后,雞舍用2%燒堿溶液進行地面消毒,并用塑料布密封雞舍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采取全進全出的制度,每出欄一批雞后,清理消毒場區(qū),并間隔2周后再放養(yǎng)第2批雞,放養(yǎng)1年后要更換放養(yǎng)場地,讓放養(yǎng)過的山林、草場休養(yǎng)生息、自然凈化1年以上,消毒后再放養(yǎng)。
在農田和果園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時,應將雞群趕到安全地帶或錯開時間。田園治蟲、防病要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用藥后要間隔7~14 d,才能放養(yǎng)雞。
山林、草場、田園是完全開放式的,因此做好防范工作十分重要。山林、草場、田園最好用鐵絲網或籬笆圍住,防止雞外逃和野獸的侵入,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雞舍的防風工作,及時檢查山林、草場、田園,尋找因天氣突然變化未歸的雞,以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