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梅
(山西省介休市汾西礦業(yè)集團職工總醫(yī)院外一科,山西 介休 032000)
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確診后,往往需要通過化療手段殺死腫瘤細胞,防止擴散,目前臨床上多數(shù)化療藥物需由靜脈給藥,而化療藥物毒性大、刺激性強,易損傷血管內(nèi)膜,引起平滑肌痙攣、靜脈炎,藥物一旦滲漏,可引起全身毒性和局部毒性。表現(xiàn)為嚴重而廣泛的組織壞死或局部毒性反應。因此如何治療藥物外滲引起的組織損傷、更好的防止化療藥物外滲成為臨床防治的重點。本文就我院48例患者具體病例分析報道如下。
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48例腫瘤患者,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45~70歲,平均57.5歲。周圍型肺癌15例,乳腺癌10例,胰腺癌8例,肝癌晚期4例,胃癌晚期5例,其他腫瘤6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脹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為燒灼、刺痛,局部紅腫,回抽無回血,或局部水皰,皮膚發(fā)黑變硬,形成潰瘍。
①疾病因素:反復接受化療靜脈脆弱,難以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合并糖尿病或右心衰時,由于糖、脂肪代謝障礙,全身靜脈淤血,血管硬化,易發(fā)生外滲。②化療藥物因素:表阿霉素、柔紅霉素、長春新堿等可引起局部組織壞死。③個體素質差異:腫瘤患者大多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為功能減退,靜脈脆化,痛感減低。④技術因素:護理人員對藥物特性及使用方法、血管缺乏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選擇血管不當、針頭固定不牢固、拔針后按壓手法不正確導致機械性損傷。
①常規(guī)處理:發(fā)現(xiàn)外滲立即停藥,拔針前盡量抽出外滲藥物,保持一定的負壓再拔針[1]。使用拮抗劑減輕毒性,不能對滲出部位施壓。如阿霉素用氫化可的松100mg或碳酸氫鈉5mg加進塞米松5mg局部注射。后用20mL氯化鈉液加一支地塞米5mg及慶大霉素8萬單位外滲處封閉。外滲遠端禁止靜脈注射,避免受壓保持袖口寬松使血液循環(huán)通暢,經(jīng)常按摩四肢末梢促進血液循環(huán)[2]。②中藥濕敷:近年來有研究證實采用中藥黃連、黃柏加3%硼酸濕敷治療有明顯的消腫止痛功能。③冷敷處理:對于蒽環(huán)類抗腫瘤藥、紫杉醇、阿霉素等化療藥滲漏早期,可用局部冰敷的治療手段,減少滲出及藥物吸收,滅活某些藥物的局部破壞作用。④理療:利用物理微波治療可促進機體對腫脹的吸收[3];蒽環(huán)類藥物可使用超短波照射。
①常規(guī)護理:加強宣教,宣教化療方案化療毒性反應。告知患者不可自動調(diào)節(jié)滴,盡量避免軀體移動,出現(xiàn)異常感覺疼痛腫脹當關閉輸液報告護士[4]。②??浦R培訓:掌握化療藥物相關知識及刺激性分類。區(qū)分強刺激性與一般刺激性藥物。③穿刺護理:患者取合適體位選擇彈性好,回流通暢,血管內(nèi)徑粗直的血管。穿刺前熱敷血管使局部血管擴張,用小角度緩慢平行刺入穩(wěn)妥固定。也可穿刺處涂硝酸甘油或阿托品注射液起到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以提高穿刺成功率。老年靜脈條件差的患者用深靜脈置管進行化療。易引起局部灼傷壞死的化療藥物,應避開肌腱、神經(jīng)關節(jié)部位。為保護大靜脈,常規(guī)采血用小血管。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患者,避免患肢輸液。根據(jù)化療藥物的濃度滴速,結合患者靜脈情況選擇針頭。切忌直接用化療藥物穿刺,易造成周圍組織損傷。
48例腫瘤患者,經(jīng)上述綜合護理措施及熟練穿刺后,藥物外滲致組織損傷、血管脹痛,刺痛感明顯消失,局部紅腫,水皰潰瘍率下降。
化療藥物是抗癌治療手段之一。腫瘤患者生理、心理功能減退,患者血管壁彈性差、血管脆性大、管腔小,易外滲,年老體弱患者長期患病營養(yǎng)狀況差,血管發(fā)生痙攣,靜脈壁可因缺氧、缺血使通透性增強更易滲漏。處理不當可導致不同程度的組織損傷,嚴重時需行皮瓣移植修復壞死組織[5]。
本組數(shù)據(jù)分析來看,引起藥物外滲原因很多,但是藥物本身是主要原因,如絲裂霉素、阿霉素等強刺激性的化療藥物,在短時間內(nèi)大量快速進入血管引起堆積,使血管內(nèi)皮損傷、壞死、脫落,導致周圍組織炎癥水腫,甚至潰瘍。
我院針對腫瘤患者化療藥物外滲致組織損傷采取多手段的綜合治療,首先強化護理三基訓練,掌握好穿刺技術,減少血管損傷。臨術實踐中我們體會到,使用兩種化療藥之間要用等滲液快速沖洗,等滲液不少30mL。發(fā)生藥物滲漏患者感覺注射部位疼痛且注藥后加重或局部有腫脹時應停止注藥。注藥中發(fā)現(xiàn)藥物滲漏時,不要將針立即拔出,應當將針頭內(nèi)藥物抽吸出來,然后用生理鹽水10mL推入。氮芥類藥物不慎滲出時,可用氯化鈉注入局部皮下稀釋藥物,絲裂霉素外滲時,可用維生素C 50mg濕敷,長春新堿或阿霉素外滲時,用4%碳酸氫鈉濕敷,起到局部化學沉淀的作用,局部腫脹明顯者,則用32%硫酸鎂濕敷。
綜上所述,多手段綜合治療、及時正確的護理能有效減少腫瘤化療藥物外滲導致的組織損傷。
[1] 趙友鳳.化療藥物外滲的防護[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17(1):124.
[2] 劉杰,李海燕.3例藥物外滲至皮下組織壞死原因分析及臨床護理[J].中外醫(yī)療,2008,27(35):186.
[3] 曲華杰,鄭智武,錢平平,等.毫米波治療化療藥物外滲的護理體會[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5):55.
[4] 卜建平.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和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20):139-140.
[5] 潘玉琴.常見化療藥物外滲損傷防護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0,8(22):2045-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