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軍 盧秋野 宋寶臣
(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醫(yī)院骨科,吉林 梅河口 135000)
脛骨平臺骨折多由高能量損傷引起,治療較為困難。合并癥及治療后引起的并發(fā)癥較多。用傳統的支持鋼板和螺釘及外固定架等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AO微創(chuàng)固定系統(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為脛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提供了良好的選擇,是在微創(chuàng)外科原則上,吸取了其他的內固定技術而發(fā)展起來的新型內固定系統。我院骨科于2007年9月至2009年11月應用LISS治療脛骨平臺骨折32例,取得了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32例治療的患者中男24例,女8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19歲。平均43歲。其中交通事故傷26例,高處摔傷6例。骨折分型41B1型6例,41B2型9例,41B3型8例,41C1型6例,41C2型3例。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臥位,脛骨近端采用前外側“L”型切口。直視下進行關節(jié)內骨折復位,抬起半月板仔細觀察復位后的關節(jié)面確定復位滿意后用克氏針固定。對于關節(jié)面塌陷患者要在脛骨近端前外側“開窗”植骨。植骨材料選用自體髂骨。然后于脛骨前肌與骨間膜之間插入LISS鋼板根據骨折波及范圍大小可分別選用5孔、9孔或13孔LISS鋼板。在C型臂透視下將鋼板放置于脛骨側方正中,并用克氏針固定。鋼板遠端開孔,擰釘或用瞄準器,近端則在直視下完成。骨折遠端至少要擰入四枚鎖定螺釘。內固定滿意后松止血帶止血,沖洗傷口。術中拍片(正側位)。術中X線光片滿意后逐層關閉傷口放置引流。術后第2~3天即可在CPM機上功能鍛煉。術后2周切口拆線4~6周扶拐下地輕負重,12周以上完全負重。
32例患者均獲得隨訪。本組患者隨訪時間11~20個月,平均14個月。切口均為一期愈合。手術時間60~180min,平均70min。出血量150~400mL。平均240mL。骨折愈合時間4~8個月,平均6個月,無再骨折發(fā)生。膝關節(jié)平均活動范圍115度。采用Lysholm方法評價膝關節(jié)功能。功能優(yōu)25例、功能良4例、功能中3例。優(yōu)良率90.6%。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膝關節(jié)內復雜骨折,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單側的鋼板或者螺釘固定。而對于雙側平臺骨折為了達到穩(wěn)定固定往往要使用雙側切口廣泛暴露雙側鋼板固定的方法,但是該種方法常并發(fā)有皮膚感染、壞死和骨不連發(fā)生。
LISS是基于AO/ASIF微創(chuàng)外科原則,在MIPO技術基礎上,最新發(fā)展的一類新型的內固定系統。LISS吸取了髓內釘技術、外固定支架及生物接骨板技術的優(yōu)點,給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帶來了希望[1,2]。LISS裝配有精確的安裝模具,經由小切口通過肌肉與骨膜間插入,避免了對骨膜血供的破壞,這有利于保護骨折段的血供和周圍軟組織的修復。LISS的自鎖自攻螺釘與解剖鋼板渾為一體,固定的角度穩(wěn)定性通過螺釘和鋼板自鎖連接實現,這樣就降低了內固定物對骨膜的干擾,有利于骨膜的血液灌流。LISS鋼板螺釘在髁部固定亦非常牢靠,即便骨質疏松,髁部鋼板亦不會松動,為骨折提供了較佳的穩(wěn)定性,可降低術后復位丟失的發(fā)生。LISS鋼板的形狀設計與脛骨遠端和脛骨近端解剖輪廓相一致,手術中無需預彎與塑形,應用較為方便,節(jié)省了手術時間,適用于脛骨近端各種類型骨折的固定,避免鋼板松動,脛骨平臺的塌陷[3]。
總之,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原則是關節(jié)面的解剖復位、骨折的堅強固定、關節(jié)的早期功能鍛煉。應用LISS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能夠為骨折提供堅強的內固定和最大限度地減小手術對軟組織及皮膚的損傷,適用于老年或者骨質疏松的患者,能有效的增強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能有效的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和術后并發(fā)癥,提高骨折內固定術的療效,促進骨折早期愈合。
[1] 黃長明,王建雄,仲飆.微創(chuàng)鋼板固定法治療高能量脛骨平臺骨折[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4,6(3):246.
[2] Schutez M,Muller M,Kaab M,et al.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J].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2003,70(2):74.
[3] Schutz M,Muller M,Regazzoni P,et al.Use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 in patients with distal femoral(AO33)fracture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5,125(2):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