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麗
早期復極綜合征(ERS)是指外觀健康和無癥狀人群出現(xiàn)ST段抬高的心電現(xiàn)象,是以多導聯(lián)J點后ST段抬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心電圖綜合征[1]??崴瞥毙云谛募」K馈⒆儺愋托慕g痛和急性心包炎等器質性心臟病的圖形,臨床上常易誤診[2]。本研究旨在評估平板運動試驗前后的心電圖動態(tài)變化和動態(tài)心電圖在診斷和鑒別診斷早期復極綜合征的價值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年在我院住院確診為ERS者120例,男104例,女16例,男∶女=6.5∶1年齡14~65歲。平均住院次數(shù)(1.82±0.43)。所有患者中病史癥狀:胸痛98例、胸悶52例、心悸48例、乏力63例、暈厥3例,無任何癥狀43例。全部病例均排除病理性ST段改變。
1.2 診斷標準[3]①ST段抬高:在V2~V5導聯(lián)最為明顯,可達0.2~0.6 mV,呈弓背向下,不伴有對應導聯(lián)ST段下移。②T波改變:T波高大直立。③運動或情緒激動等應激情況下ST段可明顯降低或恢復正常。
1.3 設備與方法 采用美國Marquette平板運動檢測系統(tǒng),選擇Bruce方案。運動前記錄安靜時12導聯(lián)臥位及立位心電圖以對照。運動中每3分鐘、運動終止時即刻及運動后每2 min記錄1次心電圖及測量即時血壓,直至6 min。休息20 min后再記錄12導聯(lián)同步心電圖。動態(tài)心電圖系統(tǒng)采用北京美高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動態(tài)心電圖系統(tǒng),記錄24 h的12導聯(lián)心電波形,結合患者的日?;顒佑涗洠治鲞\動前后及動態(tài)心電圖對診斷早期復極綜合征的心電圖特點。
120例患者中平板運動試驗結果105例呈陽性,陽性率為87.5%。所有患者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結果顯示,120例患者中有112例心電圖特征為夜間、中午睡眠及安靜時J波及ST段抬高明顯,T波高聳也越明顯。日間上樓、散步等活動中J波變小或消失,ST段隨心率加快回落甚至到等電位線。全部患者運動中均未出現(xiàn)胸痛、胸悶等癥狀,診斷符合率93.3%。兩者結合符合診斷準確率為100%。
近來隨著對心臟細胞及離子通道學說的進一步認識,有學者發(fā)現(xiàn)早期復綜合征、原發(fā)性心室顫動及 Brugada綜合征均與J波有關,具有相同的細胞離子機制以及一些相似心電圖特征[4],引起基礎和臨床工作者對早期復極綜合征的重視。但近年來國內外卻屢有心電圖呈早期復極表現(xiàn)的健康年輕人發(fā)生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的報道。ERS的發(fā)生機制不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2、4]:①心室除極不同步,導致復極不同步與部分心肌“提早”復極;②心外膜動作電位圖形隆起的減小或丟失;③自主神經張力改變、過度運動、遺傳性基因變異等也與ERS相關。本研究中男女比例6.5:1,與其他研究相符。120例患者中平板運動試驗結果105例呈陽性,陽性率為87.5%;動態(tài)心電圖中112例出現(xiàn)ERS得ST段及T波改變,陽性率93.3%。兩者結合后綜合診斷符合率達到100%。通過平板運動試驗提高交感神經的興奮性,改變自主神經的平衡,可以消除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對復極的影響,因此運動試驗可使早期復極患者的ST段回落甚至降至等電位水平[1]。而動態(tài)心電圖由于記錄時間長,可根據(jù)患者休息、活動等不同狀態(tài)下的心率變化,反映不同時間心率的變化與ST-T的關系;而且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易于發(fā)現(xiàn)異常波形。動態(tài)心電圖結合運動平板試驗基本能夠對早期復極綜合征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本試驗結果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1]魯端.早期復極變異與臨床.心電學雜志,2007,26(4):250-254.
[2]劉英華.早期復極綜合征的特點及鑒別診斷.菏澤醫(yī)學??茖W校學報,2008,20(2):23-25.
[3]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編.心電學技術.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60.
[4]王現(xiàn)青,嚴干新,崔長琮.J波綜合征.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5):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