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艷秋,熊治平
(洋縣種子管理站,陜西洋縣 723300)
品種比較試驗的田間操作,主要是正確及時地把試驗的每個處理按試驗方案要求布置到試驗田塊,并正確貫徹落實試驗田中的各項管理措施,以保證參試品種在自然環(huán)境中正常生長發(fā)育,并及時準確地進行觀察記載,掌握每個處理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動態(tài)表現和最終產量,達到試驗結果的客觀公正。
品種比較試驗就是將新育成或新引進的品種與當地生產上應用的主栽品種作為對照,共同種植在一起進行比較優(yōu)劣的過程。設立對照的目的,就是衡量新育成或新引進品種好壞的比較標準。
品種比較試驗分為品種預備試驗 (也稱觀察試驗)、品種比較試驗、品種區(qū)域試驗和大區(qū)生產試驗等。
選擇的地塊要能夠代表當地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生產技術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可以略高,不能低),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前瞻性。所選試驗地要地勢平坦,前茬應為高密度的相同作物,土壤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占地面積要大于試驗用地,形狀要整齊,便于安排規(guī)劃。試驗地不宜靠近公路、樹林、竹園、村莊或易被踐踏的地方。
先根據試驗地的總面積確定試驗區(qū)的四邊并留足保護行,試驗區(qū)四邊要成直角,然后根據設計的處理數和重復次數劃分區(qū)組、小區(qū)和走道。重復次數應等于區(qū)組數。走道的寬度以便于工作為原則,一般30~40 cm為宜。每個小區(qū)按方案示意圖預先插上寫有準備播種或栽植的品種名稱或代號的小木牌,然后對號播種或栽植。
總的原則是:操作要仔細,一絲不茍,各種操作盡可能做到完全一樣,一切管理措施、觀察和量取的數據等都應以區(qū)組(重復)為單位進行控制,必須在同一天完成,盡量減少人為操作上可能發(fā)生的差異。
耕作要認真仔細,犁耙方向必須與試驗小區(qū)長邊的方向垂直,至少延伸到試驗區(qū)邊界外1.5 m。所犁耙的土壤深淺要相同,達到土塊細碎均勻平整,以保證試驗區(qū)內土壤犁耙質量一致,盡可能減少土壤不均勻所引起的差異。
要求精播勻播,做到開溝(挖穴)、播種、覆蓋、栽植等深淺一致。所有參試品種與對照品種必需在同一天播完,不能隔日進行。
3.2.1 播前準備:首先確定播種量。應按品種的粒重和發(fā)芽率計算出每畝播種量,然后計算出每個小區(qū)的播種量;其次,秤量每個小區(qū)所需的用種數量,分別裝入提前準備好的種子袋內,并寫上品種名稱或參試品種代號,以防錯亂;最后,在田間劃分好的小區(qū)內,按方案要求把每個種子袋對號擺放在相應的小區(qū)內。
3.2.2 播種:逐一核對小區(qū)內種子袋上的品種名稱或代號與木牌上的名稱是否相同,無誤后開始播種。一個小區(qū)播種完畢后要將種子袋放在原播種小區(qū)的地邊,以便全部播種結束后再一次進行核對。
3.2.3 播后核對:逐一核對小區(qū)內種子袋上的品種名稱或代號是否與木牌上的名稱符合,同時再與設計方案示意圖核對,若出現差錯及時調整方案加以補救。出苗后要及時檢查,發(fā)現漏播須及時補種。
切實遵照方案要求的施肥量施肥,力求做到均勻,深淺一致,時間恰當,用量精準。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只防蟲,不治病,方案有特殊注明的除外。中耕、除草、灌溉等田間管理質量必須一致,每項技術措施力求當天完成;若當天不能完成,至少保證同一重復內的各個小區(qū)(處理)在當天完成,因為重復之間的誤差,可以通過統(tǒng)計分析學的技術手段予以消除,但區(qū)組內的處理之間誤差無法克服。
水稻、油菜等育苗移栽作物,播種時應加大播種量,應達到直播時的25%,以便統(tǒng)一移栽苗的規(guī)格。栽插要控制行株距及每穴栽插的苗數。油菜等大株作物由于每小區(qū)插植苗數較少,對種苗必須加以嚴格挑選,移栽苗的大小壯弱應分類,使同一重復內各處理的幼苗達到均勻一致,減少人為造成的品種之間的誤差。
正確詳實的觀察記載數據是正確評價品種的重要依據。品種比較試驗應重點觀察記載各個品種在不同生育時期對環(huán)境條件的不良表現及其經濟性狀的表現。并記載試驗田農事操作的全過程和發(fā)生的其他特殊情況等,便于客觀綜合評價品種。
同一組試驗的記載應采用同一標準。要求同一工作人員從頭到尾完成整個試驗記載的全過程。觀察記載應按方案要求和國家規(guī)定的記載標準及時據實記錄。記載?。ū恚┳詈靡皇絻煞?,辦公室留一份,記載時隨身攜帶一份,田間觀察記載回來后及時補填另一份,以防失落。否則,一旦丟失,以前記載的數據也就隨之消失,造成的后果將無法彌補。
試驗小區(qū)的某些觀察記載項目需要采集樣本來代替群體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科學合理的取樣技術才能使樣本真正反映群體的特點,具有代表性。
在區(qū)域試驗中,采集樣本的方法一般有四種:(1)順序取樣法。在試驗小區(qū)內一定間隔取一定數量的植株,組成一個單位。這種方法簡便而均勻。(2)定點取樣法。就是在原來固定的觀察點上或重新確定每個處理中的統(tǒng)一采樣位置,按取樣標準采集一定量的樣本。(3)對角線取樣法。在小區(qū)內劃一條或兩條對角線,間隔一定距離設點取樣。(4)隨機取樣法。條播作物可先隨機決定取樣單位在第幾行,再決定在該行的取樣點;點播、叢栽作物可隨機決定取樣單位在第幾行后再決定在第幾穴。每個試驗小區(qū)上的所有取樣單位都應如此進行。如第二次決定的位置與第一次相同,可重新隨機決定。
通常情況下,品比試驗由于小區(qū)面積小,不適宜用對角線和隨機取樣法,一般多采用順序取樣法或定點取樣法。試驗收獲前二三天,采集室內考種所需樣本。一要選好采樣點。樣點要有代表性和真實性,不能在小區(qū)的邊行和發(fā)病中心等特殊地段選取,否則就不能保證試驗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二要按照設計方案和相關要求決定樣本容量,足量采集,不打折扣。三要注意對所采樣本懸掛寫有相對應的品種名稱或代號的標簽。所掛標簽要牢固不易丟失,字跡公正清楚不易脫落模糊,達到保留時間長、不錯亂的目的。
必須堅持成熟一個收獲一個,防止錯行收割和混雜的原則。收割時分小區(qū)收割,并及時脫粒,裝袋時要與標簽上的重復區(qū)號、小區(qū)號吻合,盡量避免長時間堆放和長途運輸,防止籽粒脫落。
脫粒須有專人負責,每一小區(qū)品種脫粒完畢,須嚴格清理脫粒工具和脫粒場地后再脫另外一個品種,以防混雜錯亂。
裝種子的袋子須事先清除袋底,以防留有其他種子。種子袋內外均要有標簽,而且標注的品種名稱或代號要與實際相對應,以防出現差錯。
種子晾曬脫水前要徹底清掃場地,品種之間必須留有一定的距離,同時應將種子袋內的標簽放在該種子旁,并用石頭等重物壓住,以防刮風吹走標簽,造成晾曬期間的錯亂。種子經充分曬干揚凈后才能按小區(qū)稱重,一般重復2次,以資核對和矯正。
考種要按照方案設計要求對采集的樣品逐項認真仔細進行,做好記錄??挤N時一人負責一組或一個重復,不能多人同時一個重復,因為多人參與考種,盡管對考種項目、內容、要求、標準理解一致,但是把握標準的度上不一定完全相同,往往會發(fā)生某些偏差,形成人為差異。另外,考種后的樣本種子應歸還到原試驗小區(qū),一并計入實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