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會
(濟源市農(nóng)業(yè)局,河南 濟源 459000)
紫菜薹雄性不育雜交制種技術(shù)
曹艷會
(濟源市農(nóng)業(yè)局,河南 濟源 459000)
紫菜薹為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白菜亞種的變種,1~2年生草本植物。近年來,三系配套技術(shù)在紫菜薹繁種上已廣泛應用。我市從2005年開始利用雄性不育繁殖紫菜薹種子,由于制種周期短,工作量小,種子籽粒飽滿,色澤好,上市早,受到客戶和制種戶的一致好評。筆者通過多年參與紫菜薹制種基地的實踐,總結(jié)出了適宜本地區(qū)的紫菜薹雜交制種技術(shù)。
1.1 苗床選址: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排灌方便、未種過紫菜薹和白菜類蔬菜的地塊做苗床。
1.2 苗床整理:陽畦東西向,苗床30m2/畝,規(guī)格25.0 m×1.2 m,苗床土加過篩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150 kg、磷酸二銨2 kg,整細耙平。用50%的辛硫磷1∶100倍拌細土撒在苗床內(nèi),防治地下害蟲。蓋膜烤畦備用。
1.3 苗床播種;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將苗床澆透水,水滲后用鐵銑抹平床面,把苗床劃成8 cm×8 cm的營養(yǎng)土塊。先播父本后播母本,父母本間要有明顯的間隔標志。每個土塊中央放3或4粒飽滿種子,然后覆土0.5~0.8 cm,蓋嚴薄膜。
1.4 苗床管理:播種后要提高苗床溫度,保證出苗。傍晚加蓋草簾,早上日出時揭開,接受陽光。如白天溫度過高,要及時適量放風。草簾要早揭晚蓋,以延長光照時間。定植前7天左右,陽畦應由小到大逐漸放風煉苗,定植前二三天全部揭去覆蓋物。
菜薹是典型的異花授粉作物,為保證制種純度,避免不同品種間串粉雜交,制種田必須嚴格隔離。要求與十字花科蕓薹屬的大白菜、小白菜、油菜、黑油菜、芥菜、菜薹等隔離,在有障礙物(高山、樹林、河流等)的條件下間隔1 000 m以上,在開闊地帶隔離2 000 m以上。
3.1 移栽前去雜:定植前逐個苗床檢查,根據(jù)種苗主莖、葉形、葉色、葉緣以及葉柄背面顏色等特征拔除雜株、變異株。
3.2 整理地塊:及時深翻整地,畝施優(yōu)質(zhì)腐熟農(nóng)家肥4 000 kg、過磷酸鈣40~50 kg、硫酸鉀10 kg做底肥,同時隨整地每畝撒施75%辛硫磷按1:300的比例拌勻的毒土20 kg,防治地下害蟲。
3.3 起壟覆膜:以1 m寬起壟,壟高20 cm,壟寬60 cm,寬窄行種植,保證壟面平整。起壟后及時覆膜增溫。
3.4 移栽:一般于2月底至3月初移栽,最遲不能超過3月10日。在定植適期內(nèi),早定植比晚定植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在壟上打孔移栽,保證土坨完整,少損傷根系,促進緩苗。父母本種植比例1∶4~1∶5,株距 30~33 cm。根據(jù)品種分枝能力,畝保苗8 000~11 000株。
4.1合理施肥:開花初期、現(xiàn)蕾期結(jié)合灌水畝追施尿素25 kg。在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葉面噴施0.10%~0.15%的硼肥,可以提高產(chǎn)量15%以上,噴施量一般前期大于后期。葉面噴肥結(jié)合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效果更佳。
4.2 合理澆水:定植后及時澆緩苗水,要小水偷澆,因早春低溫,大水漫灌不利于返苗。當植株60%左右抽薹時要及時灌水,到結(jié)莢期要保持土壤濕潤。種株整個生長期間不能缺水,當種株普遍現(xiàn)蕾并大部分抽薹10~15 cm時,應使田間土壤保持濕潤狀態(tài),切忌干旱。結(jié)莢到角果變黃以前,一般不旱不澆水。角果開始變黃后,高溫干旱可促進成熟,因此不能澆水。
4.3 田間去雜:在種株開花前要經(jīng)常到田間巡查,選留具有該品種特征、生長健壯、抽薹整齊、抗病性良好的植株,發(fā)現(xiàn)雜株、劣株、變異株及時拔除,同時去除母本中的可育株,提高種子純度。
4.4 打頂摘心:當不育株(母本)抽薹15 cm左右及時摘掉其主薹頂心,這樣可促進多分枝,多結(jié)莢,提高單株產(chǎn)量和單位面積產(chǎn)量。
4.5 適時搭架整枝:因種株營養(yǎng)體較小,主要靠二級側(cè)枝結(jié)實。二級側(cè)枝結(jié)實率高,著花量大,是菜薹制種的骨干枝,生長后期種株頭重腳輕,采用根部培土和架扶可防止種株倒伏。培土與架扶應在開花初期種株未封壟時進行。
4.6 人工放蜂:菜薹是蟲媒花,傳粉的主要媒介是蜜蜂,蜜蜂的數(shù)量與產(chǎn)種量關(guān)系很大。保證每畝制種田放1~2箱蜂,可以提高一代雜種的雜交率和產(chǎn)種量。
4.7 拔除父本:制種田不育株(母本)末花期后應及時拔除父本株,這樣一方面可防止機械混雜,保證種子純度,另一方面可增加田間的通透性,提高種子產(chǎn)量。
4.8 病蟲防治:菜薹制種田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黑斑病,可在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害蟲主要是蚜蟲、菜青蟲、小菜蛾等,其中蚜蟲危害最為嚴重,輕者減產(chǎn),重者絕收。為了避免花期噴藥殺傷蟲媒,應在開花前針對上述多種害蟲連續(xù)噴藥二三次。這個時期如果防治得徹底,那么直到末花期以前,各種害蟲都能得到控制。當進入末花期,應及時撤掉蜂箱,緊接著連續(xù)噴藥二三次防治害蟲,可選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50%的抗蚜威2000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角果大部分黃熟、下部角果籽粒呈褐色時即可收獲。采收應選擇晴朗天氣,于早晨植株上露珠未干時收割。收割時用鐮刀,不可帶根,否則種子內(nèi)的土粒很難清除,影響色澤和發(fā)芽率。晴天曬種不應在水泥地上攤薄暴曬.以免燙傷種胚。未曬干的種子不可裝袋或大堆存放,以免種子發(fā)熱喪失發(fā)芽力。晾曬3~4天種莢干后入庫保存。
1005-2690(2011)10-0030-02
S 634.603.8
B
201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