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昌學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武漢430074)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chuàng)刊于1982年1月,創(chuàng)刊時的刊名為《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辦刊至今,屈指一數(shù),已出版了30卷,轉眼也有30年歷史了.30年來,《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經歷了內部資料(1982~1987年)階段,公開發(fā)行(半年刊)(1988~1993年)階段,公開發(fā)行學院學報(季刊)(1994~2001年)階段,公開發(fā)行大學學報(季刊)(2002~2011年)等幾個階段.
俗話說,三十而立.30年,對于自然人類而言,是一個承上啟下、具有獨立思考、走向成熟的年輪;對于學報工作而言,也是一個值得認真總結、謀劃新的發(fā)展的時段.回顧學報30年的辦刊歷史,細細想來,有跋涉的艱辛,也有成功的喜悅.30年來,經過全體學報人的艱苦探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辦刊思想,積累了一點有益的辦刊經驗.在這創(chuàng)刊30年的歷史時刻,把這些思想和經驗總結出來,提煉出來,既是對過去的一個回顧,一個總結,更是為了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去豐富我們的思路,完善我們的經驗,以達到促進科學發(fā)展、邁向新的臺階的目的.
這一階段,學校剛剛恢復辦學,主要是以教學為主.圍繞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學報重點發(fā)表了一些教學研究方面的論文,另外,少量發(fā)表了一些科研的文章.因此,這一時段學報發(fā)表論文的特點是以教學研究論文為主.其代表性的文章有:王曉川,唐敖慶[1]的“約化哈密頓軌道方法的原理、數(shù)學模型及應用”;方麟侶等[2]的“丙烯基硫脲銅絡合物的形成與分解動力學研究”;王熾侖[3]的“推廣索伯列夫公式和惠更斯原理”;王三年[4]的“正交多項式及其應用”;張群[5]的“F-群的直積”;吳新華[6]的“關于高速運動物體的表現(xiàn)形狀的問題”;湯建國[7]的“赫茲實驗考”;劉懷?。?]的“某些初等函數(shù)的聚值線”等.
這一階段,學校的教學工作逐漸走上正軌,逐步開展了一些科學研究.而學報作為反映學校教學、科研的窗口,發(fā)表的是教學與科研兼有、二方面都重要的文章,因此,這一時段學報發(fā)表論文的特點是教學與科研并重的研究論文.其代表性的文章有:王三年[9]的“正交多項式的性質及其推廣”;黃國麟[10]的“二級有界變差函數(shù)的一點注記”;吳新華[11]的“關于剛體繞定點轉動的角速度問題”;楊仲樂等[12]的“兩顳葉磁場的頻譜及互相關”;羅登柏[13]的“絡合掩蔽劑的適宜濃度范圍”;劉學群等[14]的“鄂西南地區(qū)引種栽培山楂的初步研究”;甘師盤[15]的“等離子體波的參量激發(fā)”;張群[16]的“p半單BCI代數(shù)的一個新的公理系統(tǒng)(英文)”;汪定雄[17]的“對Bekenstein熵限的物理意義的探討”等.
這一階段,學校的教學科研齊頭并進,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特別是在2001年學校獲得了教育部首批“隨機性本科教學評估優(yōu)秀”的榮譽,且學校又喜逢建校50周年的大慶,學報積極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精心選稿,組織了“校慶50周年學術研究論文專輯”,發(fā)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文章,獲得了各方面的好評,同時也代表了這一階段學報發(fā)表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論文的特點.其代表性的文章有:李步海等[18]的“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分離純化的研究”;陳棟華等[19]的“二氰基二硫綸-1,10-鄰菲羅啉的 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熱分解非等溫熱分析動力學研究(英文)”;楊仲樂等[20]的“非空間注意選擇過程真相”;劉向明等[21]的“求解離子通道開關持續(xù)時間概率離度函數(shù)Q-矩陣法”;陳少平等[22]的“一種中低速調制解調芯片及其在數(shù)據(jù)傳輸中的應用”;王江晴[23]的“計算智能技術的分析與研究”等.
這一階段,中南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又上了一個新的、更大的臺階.學報及時配合學校新的要求,于2002年開始分欄目編排學術論文目次,建立了“化學與生命科學”、“電子與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數(shù)學與技術經濟科學”等欄目.此后,隨著學校學科建設的進展,又新增了新的學科欄目,于2008年新建并調整了欄目,并穩(wěn)定為“化學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民族醫(yī)藥與生物醫(yī)學科學”、“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數(shù)學與數(shù)量經濟科學”等欄目.同時,在選稿的內容上以科學研究論文為主,基本上不發(fā)表教學研究方面的文章;在選稿的層次上以發(fā)表博士和高級職稱人員的論文為主,基本上不發(fā)表碩士生和初級職稱人員的文章.學報作為促進學術交流、擴大學校影響的平臺,始終堅持了“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服務,為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服務”的辦刊宗旨,重點突出了發(fā)表學校的重點學科如“化學與材料科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的論文.2006年以來,組織發(fā)表了一系列湖北省重點學科“分析化學”、湖北省特色學科“物理化學”方面的論文,使得“化學與材料科學”欄目于2007年榮獲國家民委文宣司頒布發(fā)的“全國民族地區(qū)學報(期刊)名欄獎”,且學報2008年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入庫54篇論文,2009年又被CA收錄59篇論文,占到當年發(fā)表相關論文的95%以上.
為了進一步發(fā)揮民族高校特有的優(yōu)勢學科的優(yōu)勢,突出民族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特色,2008年初,學報及時配合學校的規(guī)劃,創(chuàng)辦了一個新的欄目“民族醫(yī)藥與生物醫(yī)學科學”,約請了中國民族醫(yī)藥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民族醫(yī)院院長黃福開教授撰寫開欄文章[24],同時配發(fā)了一系列的論文[25-27],為在2008年底學校建立民族藥學院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在2009年又想方設法約到1位院士、4位博導的論文,為民族藥學院申報省部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作了很好的準備,最終促成了2009年底學校申報“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民族藥學(維吾爾族、壯族、土家族)重點學科”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民族藥學三級實驗室”獲得成功.與此同時,為了配合學校申報“化學學科”和“生物醫(yī)學工程學科”的博士點,學報還在封頁對這2個學科分別作了重點介紹,并重點配發(fā)了一系列文章[28,29].由于學報為學校的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作了實實在在的貢獻,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好評,也為學報爭取到了每年8萬元、連撥4年的核心期刊建設的專項經費,構成了雙贏的局面.
2011年,是中南民族大學建校60周年的日子,學報為了展示學校科研的成果和對外交流的力度,精心組織了校內的優(yōu)秀來稿,同時也約請了國內外的論文,如北京大學祝兆文、侯杰、鄭濤等[30]的“二次離子質譜進展”;俄羅斯坦波夫國立技術大學黃恩、格拉希莫夫·鮑里斯·伊萬諾維奇[31]的“質量管理系統(tǒng)和國際標準在俄羅斯工業(yè)企業(yè)中的應用研究”等文章.而且,至2011年,學報已被國內的《中國數(shù)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等中國打頭的文摘數(shù)據(jù)庫收錄;同時,也進入了國外的一些重要的文摘數(shù)據(jù)庫,如美國的《化學文摘》(CA)、美國的《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的《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PD)、俄羅斯的《文摘雜志》(AJ of VINITI)、波蘭的《哥白尼索引》(IC)等.可見,學報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學報辦刊30年已經過去,歷史又進入了新的一頁,新的挑戰(zhàn)在迎接我們,新的機遇也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可以相信,站在新的起點,站在新的平臺上,在學校領導、廣大教師的關心、幫助下,在校內外、國內外廣大作者的關注、支持下,學報抱著再次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加上自己更進一步的努力,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難,把工作進一步推向前進,迎來學報科學發(fā)展的新進展.為發(fā)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努力.
[1]王曉川,唐敖慶.約化哈密頓軌道方法的原理、數(shù)學模型及其應用[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1(1):1-17.
[2]方麟侶,魯宗智,李世安.丙烯基硫脲銅絡合物的形成與分解動力學研究[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1(1):18-25.
[3]王熾侖.推廣索伯列夫公式和惠更斯原理[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1(1):54-59.
[4]王三年.正交多項式及其應用[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2(1):13-29.
[5]張 群.F-群的直積[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2(1):35-40.
[6]吳新華.關于高速運動物體的表現(xiàn)形狀的問題[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2(1):54-61.
[7]湯建國.赫茲實驗考[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2(1):62-72.
[8]劉懷俊.某些初等函數(shù)的聚值線[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3,2(2):18-24.
[9]王三年.正交多項式的性質及其推廣[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7(2):1-12.
[10]黃國麟.二級有界變差函數(shù)的一點注記[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7(2):13-14.
[11]吳新華.關于剛體繞定點轉動的角速度問題[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7(2):32-34.
[12]楊仲樂,周金才,楊立仲.兩顳葉磁場的頻譜及互相關[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7(2):35-36.
[13]羅登柏.絡合掩蔽劑的適宜濃度范圍[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7(2):52-55.
[14]劉學群,譚邦臣,王春臺.鄂西南地區(qū)引種栽培山楂的初步研究[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10(2):12-26.
[15]甘師盤.等離子體波的參量激發(fā)[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10(2):39-45.
[16]張 群.p半單BCI代數(shù)的一個新的公理系統(tǒng)[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2(2):1-3.
[17]汪定雄.對Bekenstein熵限的物理意義的探討[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2(2):42-47.
[18]李步海,武玉學,林愛華.淫羊藿中有效成分淫羊藿甙分離純化的研究[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1-5.
[19]陳棟華,袁譽洪,彭正合,等.二氰基二硫綸-1,10-鄰菲羅啉的NiⅡ,CuⅡ,ZnⅡ配合物的熱分解非等溫熱分析動力學研究[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17-22.
[20]楊仲樂,謝 鶯.非空間注意選擇過程真相[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31-35.
[21]劉向明,林家瑞.求解離子通道開關持續(xù)時間概率離度函數(shù)Q-矩陣法[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48-51.
[22]陳少平,朱翠濤.一種中低速調制解調芯片及其在數(shù)據(jù)傳輸中的應用[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52-54.
[23]王江晴.計算智能技術的分析與研究[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4):55-58.
[24]黃福開.中國民族醫(yī)藥發(fā)展現(xiàn)狀與多元一體化戰(zhàn)略對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2):26-39.
[25]吳 剛,朱小珊,楊光忠,等.傣藥坡扣的腦苷類成分[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2):40-43.
[26]劉向明,陳 素.龍血竭外周鎮(zhèn)痛效應的藥理研究和反向藥理學[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3):40-46.
[27]葛月賓,萬定榮.《湖北省中藥材質量標準》擬收載部分土家族藥材的成分和藥理研究進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4):50-55.
[28]李金林,郭珊珊,趙麗麗.費-托合成水相產物中含氧有機化合物的氣相色譜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1-4.
[29]黃文濤,戴甲培,陳潤生.復雜疾病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進展、問題和未來[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3):47-57.
[30]祝兆文,侯 杰,鄭 濤,等.二次離子質譜進展[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3):67-70.
[31]黃 恩,格拉希莫夫·鮑里斯·伊萬諾維奇.質量管理系統(tǒng)和國際標準在俄羅斯工業(yè)企業(yè)中的應用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0(3):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