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亞 黃振東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臺州黃巖318020)
柑橘八點廣翅蠟蟬若蟲形態(tài)特征及防治
張小亞 黃振東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臺州黃巖318020)
柑橘八點廣翅蠟蟬(Ricaniaspeculum Walker),隸屬廣翅蠟蟬科,廣泛分布于國內各大柑橘產地。該蟲寄主廣泛,主要寄主為柑橘、蘋果、梨、桃、李、杏、梅、棗、栗、山楂、大葉黃楊、油菜、樟樹、桂花、茶花、紫薇、迎春、映山紅、烏柏、萬年春等。隨著柑橘園綜合防控技術的提高,目前在浙江地區(qū)綜合管理較好的橘園,一般發(fā)生量較少。但在局部地區(qū)的一些零星失管橘園,該蟲仍存在爆發(fā)情況。在對溫州永嘉縣一處失管柑橘園5~6月的調查及鑒定發(fā)現(xiàn),柑橘八點廣翅蠟蟬在該橘園內發(fā)生數(shù)量較大,已然成為該月份為害柑橘的優(yōu)勢害蟲。目前,有關八點廣翅蠟蟬成蟲形態(tài)的描述較多,幼蟲形態(tài)描述較少,在田間目測條件下易與粉蚧類幼蟲混淆,不便于準確快速的確定種類。為此,筆者對八點廣翅蠟蟬的若蟲形態(tài)特征進行了描述,同時給出了目前柑橘園內針對八點廣翅蠟蟬的綜合防治技術,為柑橘八點廣翅蠟蟬的鑒定和防治提供參考。
1.1 頭部
1~2 齡期若蟲乳白色,蟲體顏色較淺,體長約3~6mm。身覆白色蠟粉,善跳躍。復眼黃褐色,緊鄰復眼側上方具1個黑斑,未見單眼。觸角3節(jié),梗節(jié)膨大,鞭節(jié)絲狀。面頰革質,其上具3條豎隆紋,中間較兩邊略短。喙著生于中足基節(jié)間伸出。
1.2 胸部
低齡若蟲翅未見明顯分化,中胸背板可見2對黑點,后胸背板具2對黑斑。若蟲前足跗節(jié)2節(jié),黃褐色,第1跗節(jié)較小。跗節(jié)前端具2個爪片,爪片基部黑褐色,端部黃褐色。
1.3 腹部
腹部蠟絲8~10束,純白色,并向上卷曲如孔雀開屏。蠟絲覆蓋全身,在跳躍中或人為限制條件下易散落。3齡期后體色由淡紫色逐步變?yōu)闇\綠色。4~5齡期體色呈褐色至茶綠色。
在柑橘園觀察發(fā)現(xiàn),該若蟲性活潑,具群集性,常數(shù)頭集中在葉背、枝干,以刺吸葉汁為害寄主。當若蟲輕度受驚時,作孔雀開屏狀動作,驚動過大則開始跳躍,如橘樹上該蟲發(fā)生量較大,人為騷動可見群體性跳躍如“雪花”狀。若蟲期一般在5月上旬開始,為害至7月上旬老熟羽化。
3.1 農業(yè)防治
由于柑橘八點廣翅蠟蟬以卵產于枝條內越冬,因此在冬季結合修剪,剪除產卵枝條集中燒毀,以減少蟲口基數(shù);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通過修剪增強柑橘園的通風透光性。3.2化學防治
蟲量多時,在若蟲孵化期開始自5月中旬至7月中旬,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4%萬靈水劑1000倍液,或48%毒死蟬乳油1500倍液、2.5%木虱斃乳油1000倍液,均有防治效果。在配藥時,藥液中添加1%礦物油(99%綠穎乳油),可顯著提高防治效果。用藥間隔期8~10d。
3.3 天敵控制及保護性預防
八點廣翅蠟蟬受多種天敵的抑制,其中晉草蛉、大腹圓蛛、異色瓢蟲等為優(yōu)勢種,應在天敵盛發(fā)期減少農藥施用次數(shù),最大限度利用天敵控制。同時,在成蟲產卵前可通過在枝梢和葉片上噴施1%~5%的石灰乳,以降低著卵率。
3.4 物理防治
在害蟲盛發(fā)期(6~11月),可通過懸掛頻振式誘蟲燈誘殺成蟲。該防治措施環(huán)保、誘殺害蟲種類廣譜。
20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