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冬蘭
湖北省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武漢430000)
急性支氣管炎為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任何年齡小兒皆可發(fā)病,以嬰幼兒多見。本病屬中醫(yī)學“外感咳嗽”范疇,臨床上以風寒咳嗽為多見。我院采用止咳膏結合TDP治療器照射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證屬風寒咳嗽者,取得滿意療效?,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yī)診斷標準[1]: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之后以咳嗽為主要癥狀,開始為干咳,以后有痰。嬰幼兒癥狀較重,常有發(fā)熱、嘔吐及腹瀉等,一般無全身癥狀。雙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散在的干、濕性啰音;X線攝片或透視檢查示肺紋理增粗。中醫(yī)診斷標準[2]:咳嗽頻作、聲重,咽癢,痰白清稀,惡寒無汗,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浮紅。排除標準:(1)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咳嗽;(2)患兒合并哮喘、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者;(3)重度營養(yǎng)不良,或合并心肝肺腎或造血系統等嚴重疾病者;(4)先天性疾病,精神病患者;(5)過敏體質者,或具有過敏史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8年11月-2010年4月間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門診急性支氣管炎證屬風寒咳嗽患兒120例,年齡6個月~14歲。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3.42歲;病程1~4d,平均3.5d。對照組60例,男性2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齡3.55歲;病程1~3.75d,平均3.25d。兩組年齡、性別及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退熱,化痰止咳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止咳膏結合TDP治療器照射。將自制止咳膏(麻黃、檀香、薄荷按2∶1∶1的比例加適量蜂蜜混勻)外敷于小兒前胸部(上至胸骨角,下至胸劍聯合,左右為兩乳之間),加用TDP治療器(重慶蜀水儀器廠,型號CQ-23功率220w)照射小兒前胸部,TDP治療器與患兒皮膚之間的距離為35~40cm,照射時間為每次15min,每日1次。兩組均以1周為1療程。
1.4 療效標準[1]治愈:咳嗽消失,聽診干、濕性啰音消失。如有發(fā)熱則體溫降至正常。好轉:咳嗽減輕。呼吸音清晰,痰減少。未愈:咳嗽癥狀及體征未見改善或加重。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P<0.05或 0.0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正氣不足,衛(wèi)表不固,腠理疏松,外邪易于乘虛而入而引發(fā)咳嗽。風為百病之長,寒邪隨風侵襲患兒,首犯肺衛(wèi),肺氣不宣,清肅失職,發(fā)為風寒咳嗽。止咳膏由麻黃、檀香、薄荷3味中藥組成。方中麻黃發(fā)散風寒,開宣肺氣為君;輔以檀香辛散溫通,鎮(zhèn)咳祛痰為丞,佐以薄荷疏風解表,清新怡神,全方組方簡單,配伍精煉,共奏疏風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方中薄荷還有一定的促滲透作用,可促進制劑中藥物的吸收,提高療效[3]。將止咳膏敷于患兒胸部,加以TDP治療器照射,利用其電磁波原理促進肺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藥物吸收,以利于局部炎癥的消散,起到消炎止咳之效。另有研究表明TDP治療器照射可以提高吞噬細胞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組織營養(yǎng),增強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起到消炎作用[4]。
本觀察表明,止咳膏結合TDP治療器照射治療小兒急性支氣管炎證屬風寒咳嗽者療效好,治愈率高,患兒易于接受,值得臨床深入研究。
[1] 黃紹良.小兒內科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69-270.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6-77.
[3] 王璐,何偉,李勇.薄荷醇促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進展[J].食品與藥品,2007,9(6):46.
[4] 林秀娥.TDP輔照家免橫紋肌組織超微結構變化[J].中華理療雜志,1992,1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