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沈紅 徐美英 陳海勤 張強春 梅仕俊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浙江湖州 313000)
親情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
顧沈紅 徐美英 陳海勤 張強春 梅仕俊
(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浙江湖州 313000)
目的探討親情護理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狀況的改善效果。方法 將81例入住我院神經內科的帕金森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觀察組41例。對照組實施一般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親情護理。分別在入院時和入院4周后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抑郁自評量表(sei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兩組患者入院時一般情況、睡眠狀況和抑郁狀況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實施親情護理4周后,觀察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和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催眠藥物使用評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抑郁情緒改善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結論對帕金森病患者實施親情護理,在減少催眠藥物使用的同時,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狀況和抑郁情緒,利于疾病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親情護理 帕金森病 睡眠障礙 護理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進行性的黒質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經元變性缺失以及路易小體形成為特征[1]。睡眠障礙是指入睡困難和難以保持正常的睡眠狀態(tài)[2]。據報道[3],67%~88%的PD患者存在睡眠障礙,如:失眠、睡眠過多、深睡眠障礙等,盡管使用了催眠藥物,但仍有患者存在嚴重的睡眠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國內具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對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狀況進行評定[4],探討親情護理對PD患者睡眠狀況的影響,為非藥物手段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睡眠狀況提供可行的臨床路徑。
1.1 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入住我院神經內科的帕金森病患者81例。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fā)性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5];(2)自愿配合本調查。排除標準:(1)各種原因引起的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及帕金森疊加綜合征;(2)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和造血系統疾病者;(3)伴有精神疾病者;(4)語言溝通障礙者;(5)近1個月發(fā)生過重大個人或家庭事件,可能影響患者情緒狀態(tài)者;(6)長期臥床不起者。按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學歷、病程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s)
40 18 22 67.35±4.89 21 19 3.81±2.09 54.5±11.4觀察組 41 24 17 69.4±5.29 18 23 4.09±2.05 58.7±11.7 χ2或t 1.486 1.889 0.599 0.624 1.408 P>0.05 >0.05 >0.05 >0.05 >0.05評分對照組組別 例數 性別(例)女男年齡(歲) 學歷(例)文盲 小學以上 病程 Barthe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基礎護理、??谱o理、健康教育和一般心理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親情護理。
1.2.1 睡眠狀況的評定 PSQI[6]用于評定被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量。由19個自評分和5個他評分條目構成,其中,第19個自評條目和5個他評條目不參與計分。18個自評條目參與計分,組成7個成分,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困難、睡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成分按0~3分等級計分,累積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質量越差。
1.2.2 抑郁情況評定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7]評定患者的抑郁狀況。SDS由20個條目組成,按1~4級評分;20個條目得分相加為粗分,標準分=粗分×1.25。以我國常模上限為界,SDS標準分>53分表明有抑郁癥狀。量表由專職護士發(fā)放,在統一指導語下由患者自行填寫,文盲患者由護士口述并代為填寫。
1.2.3 評估時間 對每位符合原發(fā)性帕金森病診斷的患者在入院后3 d內完成PSQI、SDS量表評定,4周后再次進行評定。
1.2.4 親情護理的方法 本院實施的親情護理主要是對病房護士進行放松訓練、溝通技巧、觸摸護理等統一培訓后開展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放松訓練:采用一對一的指導方式教會患者放松訓練的方法。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讓患者采用舒適的坐位或臥位,做三次深呼吸,每次呼吸持續(xù)5~7 s,在漸進性放松統一指導語[4]的引導下,從頭開始,順次對各組肌群進行“收縮-放松”對照訓練,每次肌肉收縮5~10 s,然后放松30~40 s,每日兩次,每次30 min,直至患者想起放松的感覺,就能使其全身放松為止;(2)護患溝通與交流:責任護士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每天至少2次,每次20~30 min,了解并滿足患者各種合理需求;(3)鼓勵家屬多探望患者:指導家屬與患者展開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善解患者的內心感受,以便讓患者時刻感受家人的重視、悉心呵護和濃郁的親情;(4)了解時事要聞:上午安排時間給予讀報等,了解當地主要新聞及國家大事;(5)生活能力訓練:盡量讓患者自行完成入廁、修飾、吃飯、穿衣、洗澡等日?;顒樱匾獣r給予協助,并進行評價;(6)觸摸護理:每天2次在患者的臉部、頭部、四肢輕輕按摩,肩部做環(huán)繞按摩,每次15 min;每天下午溫水洗腳1次,每次30 min,水溫維持在50~55℃;(7)陽光行動活動日:對行動不便且病情允許的患者,要求護理人員定期用輪椅護送到室外活動;(8)建立科學合理的護理工作時間運籌方案:科學合理安排護理工作時間,保證患者睡眠的連續(xù)性。晨間治療時間規(guī)定在Am 6∶00開始進行,避免太早影響病人休息,且盡可能從小病房到大病房;中午病人午睡時間不安排治療護理;康復鍛煉和健康教育等安排在下午空余時間;小晚班Pm 21∶00查房后熄燈。一切非嚴格時間性治療操作盡量在此之前完成,患者入睡后一切非有時間性的治療或護理應暫緩執(zhí)行。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統一編碼,輸入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人核對。通過χ2檢驗進行一般資料的比較;t檢驗比較兩組睡眠狀況和抑郁狀況的差異。
2.1 兩組患者PSIQ評分比較 入院時對照組與觀察組PSIQ各項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入院4周后觀察組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日間功能和PSQI總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睡眠時間、催眠藥物使用、睡眠效率評分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觀察組在實施親情護理前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意義(P<0.05)(表2)。
2.2 兩組抑郁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抑郁狀況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入院4周后兩組抑郁情緒改善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1)(表3)。
表2 兩組患者PSIQ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PSIQ評分比較(±s)
與觀察組實施親情護理前比較*P<0.05
項目 入院時對照組(n=40) 觀察組(n=41)周后對照組(n=40) 觀察組(n=41)入院4入院4周后兩組比較tP 0.01入睡時間 1.75±0.63 1.83±0.80 1.75±0.84 1.24±0.86* 2.70 <0.01睡眠時間 1.28±0.75 1.34±0.69 1.13±0.88 0.79±0.61* 2.03 <0.05睡眠效率 2.48±0.64 2.54±0.67 2.28±0.82 1.95±0.63* 2.03 <0.05睡眠障礙 1.85±0.36 1.76±0.43 1.83±1.45 1.34±0.48* 4.74 <0.01催眠藥物 0.92±0.87 1.05±0.76 0.87±0.61 0.66±0.59* 1.990 <0.05日間功能 1.45±0.71 1.51±0.59 1.43±0.71 1.00±0.50* 3.16 <0.01 PSIQ總分 11.5±2.04 11.61±2.27 11.05±2.71 8.63±1.97* 4.61 <睡眠質量 1.73±0.75 1.71±0.72 1.75±0.74 1.39±0.54* 2.51 <0.01
表3 兩組患者SDS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SDS評分比較(±s)
tP對照組40 54.85±3.79 53.65±3.20 1.529 >組別 例數 入院時 入院4周后0.05觀察組41 53.76±3.09 45.68±3.83 10.506<0.01 t 1.426 10.146 P>0.05 <0.01
3.1 親情護理深化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親情護理是把病人當親人,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角色適應及生活照顧全程服務的護理工作模式[8],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人文關懷融入到對患者的服務中,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yè)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滿足患者及家屬的信息需求,引領患者家屬參與護理計劃的實施,為患者身心康復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和最有效的支持。
3.2 親情護理有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對所有睡眠障礙患者來說,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是最根本的方法[9]。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有規(guī)律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等。親情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接近家庭睡眠環(huán)境和個體化的護理措施,溫馨的環(huán)境使患者感到精神愉悅,消除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陌生感、恐懼感。親情護理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時間,非正常睡眠時間給予安排各種治療、康復訓練、觸摸護理、閱讀、健康宣教等,有效地限制患者的白天睡眠。從表2可以看出,患者的日間功能有明顯的改善。睡前放松訓練通過系統的收縮和舒張肌肉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被喚醒,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一步改善生理狀況,達到肌肉松弛、心理放松的目的,從而有效地縮短患者入睡的時間,提高睡眠效率。建立科學合理的護理工作時間,避免環(huán)境因素對患者睡眠的影響;建立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習慣,調整睡眠-覺醒時間表,同樣可提高患者的睡眠效率。觀察組在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障礙和日間功能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
3.3 親情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睡眠質量 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導致患者運動功能減退,自身形象紊亂,自尊心受損,自信心降低,而出現抑郁、焦慮是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礙的主要影響因子[10]。Anguenot等[11]報道,半數以上PD患者存在抑郁。親情護理模式給患者提供家庭化的住院環(huán)境,溫馨的服務語言,使患者在住院過程中體會到自己被尊重、被信任,感受護理人員像親人一樣的關心和理解,感受護理服務的人性化和溫情。同時,親情護理過程通過護士及家屬與患者展開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建立情感交流的關系,讓患者時刻感受醫(yī)護人員和家屬的重視、悉心呵護和濃郁的親情,給予患者傾訴的機會,使他在真實表達內心感受的同時,獲得有利身心康復的適宜情緒狀態(tài),從而提高睡眠質量。從表3可以看出,觀察組與對照組SDS評分有明顯差異(P<0.01)。
3.4 親情護理的效果 目前認為,精神障礙、認知障礙和睡眠障礙是PD最常見的導致其失去生活能力的非運動方面的三大并發(fā)癥,而睡眠障礙尤為明顯[12]。親情護理作為一種非藥物手段,操作與方法簡便,無藥物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從表2可見,PSIQ各項評分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不僅減少了催眠藥物的用量,還有效地改善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狀況,提高了生活質量。
3.5 本研究的不足之處 本研究的親情護理干預時間只有4周,相對較短。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礙由于其病理因素無法根治,因此,如何將親情護理延伸至社區(qū)、家庭,以取得遠期效果,尚待進一步研究。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03.
[2]周素素,王環(huán),郭靜潔.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9,9(8):769-771.
[3]Pal PK,Thennarasu K,Fleming J,et al.Nocturnal sleep disturbances and daytim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ps diseaseand in their caregivers[J].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2004,10(3):157-168.
[4]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6,29(2):103-109.
[5]蔣雨平,王堅,丁正同,等.原發(fā)性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05年)[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06,14(1):40.
[6]胡喜慶,張本恕.帕金森病睡眠障礙的臨床分析[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雜志,2009,36(3):201-205.
[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
[8]陳谷霖,李才平.全程優(yōu)質親情護理工作模式的構造與實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11.
[9]楊文明,趙廣峰,董婷,等.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9,15(12):109-111.
[10]何荊貴,王魯寧,張熙,等.帕金森病睡眠障礙相關因素的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雜志,2005,7(5):298-300.
[11]Anguenot A,Loll PY,Neau JP,et al.Depres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tudy of aseries of 135 parkinson's patients[J].J Neurol Sci,2002,29(2):139-146.
[12]Pacchetti C,Manni R,Zangaglia R,et al.A questionnaireon sleep and mental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QSMDPD):development and app lication of a new screeningtool[J].Funct Neurol,2004,19(2):83-99.
Affection 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disorders Nursing
R471
B
1002-6975(2011)11-1003-03
浙江省湖州市科技局2008年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08YS40)
顧沈紅(1966-),女,本科,副主任護師,從事神經內科護理工作
20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