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萍
健康教育在降低初產婦產褥期乳腺疾病中的作用
張素萍
目的 提高廣大產婦的健康水平,降低初產婦產褥期乳腺疾病的發(fā)生率。方法 對我院婦產科住院初產婦采取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特別對乳房的護理及哺乳知識的教育和技術指導。結果 使初產婦產褥期乳腺疾病的發(fā)生率顯著下降。結論 醫(yī)學護理知識的傳授,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調動了初產婦的自我保健能力,達到了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
健康教育;初產婦;產褥期;乳腺疾病
產褥期乳腺疾病是婦產科產婦常見病癥之一,發(fā)病率高,為減少初產婦產褥期乳腺疾病的發(fā)生,我院婦產科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對住院初產婦開展產褥期健康教育,現(xiàn)將健康教育工作情況介紹下:
1.1 觀察組 選取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2月期間開展健康教育后住院產婦160例為研究對象,產婦產前均身體健康,無合并癥,年齡22歲~38歲,平均年齡26歲,其中剖宮產66例,正常分娩94例。
1.2 對照組 選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開展健康教育前住院產婦148例為對照組,其中剖宮產58例,正常分娩90例,其余條件同觀察組。
1.3 乳腺疾病判斷標準 乳房發(fā)生明顯腫脹疼痛,局部癥狀明顯或發(fā)生乳頭皸裂,缺乳(乳汁分泌不足),漏乳(乳汁自出)者為陽性;無癥狀或僅有乳房輕微腫脹疼痛,經硫酸鎂或中藥芒硝濕敷后即消失者為陰性。
2.1 內容
2.1.1 做好心理護理,指導初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首先,要克服哺乳的心理障礙[1]。初產婦哺乳的心理障礙有以下幾方面:①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初產婦認為產后3 d才開始有乳汁,所以產后3 d內不努力哺乳,從而失去早吸吮、增加乳汁的機會;②部分初產婦認為新生兒睡眠時不應叫醒哺乳,認為新生兒不餓,不要打擾,結果造成乳汁過多而脹奶,影響了乳汁分泌;③有的初產婦乳汁較多,而哺乳后多余的乳汁不愿用吸奶器吸出來,而留存過多,極易引起疼痛或乳腺炎,進而因局部原因造成乳汁分泌減少;④部分初產婦受封建習俗的影響,產褥期不愿食用蔬采、水果等。上述不良心理極易導致缺乳及漏乳或乳腺炎的發(fā)生。針對初產婦存在的心理障礙,我們制定了相應的健康教育計劃,并逐項落實,做好初產婦的心理護理。其次,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由于舊的封建習俗和舊生育觀的影響,部分初產婦生了女兒后怕家庭成員埋怨,情緒憂慮,精神負擔較重,影響了乳汁分泌。個別產婦情志抑郁,煩躁易怒,肝經郁熱,肝郁化熱,熱迫津液,故乳汁自出,形成漏乳。教育并指導初產婦及其家人正確對待生育重男輕女問題,鼓勵產婦沖破陳腐的道德觀,樹立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觀念,加強保健意識,并使其充分認識到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促進泌乳量充足的主要因素[2]。再次,指導初產婦護理新生兒的知識及技巧,使之盡快適應母親角色,減輕精神壓力,鼓勵母親學習嬰兒護理知識和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
2.1.2 指導初產婦做好乳房護理及母乳哺喂技巧 指導初產婦保持乳房的清潔。第1次哺乳前應先用熱水及肥皂洗凈整個乳房,乳頭處有痂垢者應用油脂浸軟后再用熱水及肥皂洗凈。每次哺乳前要洗凈雙手,并用溫濕毛巾擦凈乳房。對于乳頭凹陷者給予糾正。
向初產婦講解乳罩的選擇方法,不要過分束胸,防止阻礙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及泌乳不暢。對初產婦及其家人應普及母乳喂養(yǎng)知識,形成母乳喂養(yǎng)的氛圍。指導正確的喂奶姿勢和嬰兒正確的含接姿勢,鼓勵按需哺乳。喂乳時間每次每側3~5 min,不應超過15 min,防止發(fā)生乳頭皸裂。喂乳時應避免新生兒含乳頭入睡。哺乳完畢應將新生兒豎抱伏在肩上,輕拍背部驅出胃內氣體以減少溢乳。
2.1.3 保持合理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 產后24 h內應臥床休息,24 h后可下地活動,每日應保證8 h的休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不應過早負重和疲勞過度,以免導致子宮脫垂。指導初產婦適當休息,衣著舒適。休養(yǎng)室安靜、溫濕度適宜,每天開窗通風3次,但應避免對流風,防止中署或感冒。每天刷牙、漱口、溫水洗手足、梳頭,保持清潔舒適。良好的休養(yǎng)環(huán)境有利于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2.1.4 飲食護理 產后即囑產婦飲紅糖水300~500 ml,飲食應含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及富含礦物質。應多食湯類,如魚湯、豬蹄、雞湯等。多飲水,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飲烈性酒,可飲少量甜米酒,有助于乳汁的分泌[3]。
2.1.5 用藥指導 部分初產婦因清潔衛(wèi)生差或哺喂方法不當,致使乳頭瘀積,乳房輕微脹痛,乳汁流出不暢??刹扇×蛩徭V粉劑濕敷患處,每日數(shù)次,或用中藥芒硝濕敷,效果均較好,可減少乳腺炎的發(fā)生。
2.2 教育方式 針對初產婦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我們印制了通俗易懂的宣傳手冊,圖文并茂,并購置了相關錄像帶及VCD光盤。采取護士深入病房或家庭隨訪、進行個別口頭教育、分發(fā)宣傳手冊,以及定期召開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電話咨詢服務、光盤錄像教育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
觀察組中初產婦產褥期乳腺疾病發(fā)生20例,其中乳腺炎2例,乳頭皸裂6例,乳汁分泌不足(缺乳)12例。對照組發(fā)生乳腺疾病43例,其中乳腺炎9例,乳頭皸裂14例,乳汁分泌不足17例,漏乳3例。2組乳腺疾病發(fā)生率有極顯性差異,見表1。
表1 健康教育前后產褥期初產婦乳腺疾病發(fā)生率比較
4.1 我科對產褥期初產婦進行的健康教育是護士在自己的崗位上對初產婦從生理、心理、文化、社會適應能力等全方位進行的一種教育。通過對初產婦傳授有關醫(yī)學護理方面的知識與技能,調動了她們參與護理活動的積極性及自我保健能力,達到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增進健康的目的。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家庭隨訪、電話咨詢的方式,滿足了初產婦對健康知識的需求,深受廣大婦女的歡迎。
4.2 部分初產婦受傳統(tǒng)思想及舊的生育觀的影響,思想保守、陳舊,對新事物接受較差,阻得了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健康教育還應同時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改變初產婦及其家人舊的思想觀念,有利于接納科學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保健意識。此項工作的開展,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以及廣大衛(wèi)生工作者與政府人員的密切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3 健康教育活動中護理人員必須與教育對象建立平等、相互尊重、信任的關系,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心理氣氛和人際關系環(huán)境,才能有效地運用宣傳干預手段,動員說服教育初產婦及其家屬改變舊觀念、舊習慣等不良的健康行為[4],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康復、增進健康的目的。
4.4 有家屬參與的健康教育明顯優(yōu)于無家屬參與的健康教育[5]。家屬參與對初產婦掌握健康知識和喂哺技巧有很大幫助。通過家屬的參與,可增加初產婦參與護理計劃的主動性、建立健康行為的積極性。因此,在對初產婦褥期健康教育活動中,應加大家屬參與的比例。通過實踐,我們還發(fā)現(xiàn)對初產婦產褥期健康教育應以語言教育與具體實踐操作指導相結合,將軀體護理與教育融為一體,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5 健康教育活動要注意連續(xù)性,根據(jù)初產婦產褥期的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教育與指導,并根據(jù)初產婦及家屬對知識掌握的程度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制定出健康教育計劃,并逐項落實,制定評價措施,進行逐項對照,以評價教育落實情況,并定期對初產婦掌握知識情況進行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1] 宮世英,李桂臻.產后哺乳障礙的心理分析.實用護理雜志,2000,16(5):57.
[2] 張濤,王付英.產后泌乳與護理工作的關系.河北護理雜志,1996,1(4):7.
[3] 張佩琦.婦產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15.
[4] 劉淑霞,王昭強.產婦健康教育的實施.實用護理雜志,2000,16(7):33.
[5] 于衛(wèi)華,李志菊.影響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53.
461400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