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珍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廣西隆林 533400
目前,婦產科手術仍以腹部手術為主,常采用腹部正中切口,但術后護理不當,常引起切口的再次裂開,進一步導致一些列并發(fā)癥的產生,嚴重者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針對這種情況,對筆者所在醫(yī)院188例婦產科患者術后切口進行有效的全程護理,來預防術后切口并發(fā)癥,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患者的痛苦,并總結出有效的護理經驗,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進行推廣普及,現(xiàn)報道如下。
2009年3月~2010年8月來筆者所在醫(yī)院實施腹部切口手術的婦產科患者共188例,其中剖宮產121例,異位妊娠9例,子宮全切術35例,子宮次全切術17例,宮頸癌根治術4例,卵巢癌根治術2例,患者年齡22~71歲,平均43.7歲,患者住院時間10~28 d。所有患者在身高、體重、學歷、職業(yè)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作為比較對象。
回顧性分析筆者所在醫(yī)院188例婦產科患者腹部切口實施的護理,將188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各94例,對其中一組患者分別進行術前飲食指導和心理護理以及術前必要的健康教育,術中進行無菌操作,避免傷口感染,術后對切口做全程的護理并給予必要的康復指導。另一組做常規(guī)護理,隨兩組患者術后切口的基本情況進行觀察、比較,并總結出有效的臨床護理經驗。
對于188例婦產科患者術后切口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在出院后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隨訪時間為1~10個月,平均3.5個月。
對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進行x2檢驗檢驗水準為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在術后切口的疼痛的不同程度上的人數(shù)各不相等,觀察組較對照組在輕度疼痛的人數(shù)分別為77例與51例,在傷口甲級愈合、手術瘀痕的比較上分別為76例與54例,4例對16例,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情況(n)
兩組患者切口術后的并發(fā)癥具體情況見表2,其中在切口裂開、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的比較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6例與21例,5例與16例,4與11例,兩組之家有顯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切口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婦產科患者行腹部切口手術的護理工作中,術前給予心理指導,飲食糾正,術中嚴格按照無菌要求操作,術后對切口給予細心的照看,行全程護理,密切觀察切口變化,積極做好準備應對并發(fā)癥狀。這些護理措施可以顯著的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減少切口的感染、裂開、脂肪液化,有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調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1]。
對于手術的患者,術前飲食指導可以幫助患者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合理的補充能量及營養(yǎng)素,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修復能力,促進傷口的快速愈合。心理調節(jié)可以幫助患者消除抵觸情緒,解除患者的疑慮和緊張,有助于腹直肌的放松,便于手術[2],讓患者相信醫(yī)生,相信護士,用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來積極面對。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確的認識到手術的必要性及其相關的治療知識,有助于患者主動的配合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減少護患糾紛。
術中行無菌操作,做好切口縫合,避免切口發(fā)生感染[3],以免患者病情加重,無菌操作能夠顯著的提高預后,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恢復進程和生活質量。
術后的全程護理能夠密切觀察切口的愈合情況,積極使用廣譜類的抗菌藥預防切口感染[4],同時注意切口處的清潔[5],避免切口張力過大,以利切口愈合??祻椭笇Э梢詮娘嬍?、生活習慣、康復運動等方面幫助患者有針對性的提高恢復進程,有效的幫助患者恢復。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對婦產科手術患者腹部切口進行護理時,要加強有效的護理手段和預防并發(fā)癥的措施,并從飲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調節(jié),促進患者切口的愈合,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 付小玲.婦產科手術患者腹部切口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9):190-191.
[2] 楊振萍,王榮梅,李數(shù)波.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l例防治體會[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6):2321.
[3] 劉總華.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感染及裂開病因分析及預防[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雜志,2009,3(3):152-153.
[4] 張玉花.婦科腹部手術切口疼痛的分析與護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07,15(5):90.
[5] 盧守華.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9例診治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6,5(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