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彩 霞
(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考試是對被評估者的知識、智力、技能的一種測量,在學校教育評估中,它主要用于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效果的評估上。以能力培養(yǎng)為基礎,以職業(yè)需求為導向。我們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yè)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yè)標準,借鑒德國基于工作工程導向的課程開發(fā)方法,結合《電信英語》的課程改革的基礎,創(chuàng)新了一套可操作的,有職業(yè)生命力的《電信英語》的考試方法。對《電信英語》教學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谏鲜鲇^點,黑龍江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于2009年9月開始了“改革考試制度,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科研實驗。旨在培養(yǎng)高素質職業(yè)人才,并提倡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yè)能力作為評價的新維度。實施模塊考核法,即把考試形式分為兩大模塊,得其綜合總評分,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考核比例分配圖
此模塊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教材每個單元都配備精心設計的系統(tǒng)的練習以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要求學生課后認真完成每一道習題,定期檢查,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得其平時成績1。學期末,再選擇一些取材考究、針對性強的典型試題編入期末試卷,試題權重可為15%。
基本技能模塊基于工作過程確定考核任務。主要包括兩個內容:閱讀理解能力測試,翻譯能力測試。
(1)閱讀理解能力測試?!峨娦庞⒄Z》學習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學生掌握科技英語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以利于適應今后的工作環(huán)境。閱讀能力考核應集中全面地檢測考生從閱讀過程中篩取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速度和準確程度,歸納起來,具體要考察兩項能力:A: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含詞義、句意、段意及文意),B:推理并揣摩出作者態(tài)度及深層次的含義的能力。由于電信英語的專業(yè)性較強,在閱讀理解中要想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考慮應從以下入手:①檢查平時閱讀相關專業(yè)英語材料的篇目及獲取信息情況,即泛讀能力(平時成績2)的檢驗。具體做法:可在學期開始時,將課程(學習領域)進行整體設計。應包括:對典型工作任務的描述、學習目標、工作與學習內容(工作對象、題材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工作要求)、學習組織形式與方法、學業(yè)評價等。向學生下達本學期的閱讀任務,定出任務量,視學生完成情況給出平時成績。超出部分獎(增分5%),缺欠部分罰(扣分5%)。讓學生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閱讀材料由學生自己收集,根據專業(yè)特點可在專業(yè)雜志或網上選用一些如設備說明書、使用說明書、工作手冊、操作規(guī)程、工作原理等方面的英文資料。要求每一個學生做好閱讀記錄。記錄要嚴格按要求進行,要記錄閱讀日期、所用時間、題目、文章體裁、大概內容,每分鐘閱讀字數和練習正確率。由淺入深,實現從大意到細節(jié),再到主題及全貌的充分認識和理解,尤其要注意總結《電信英語》在閱讀方面的特殊性。期末時隨機抽取學生所讀某些篇目編入期末試卷,考核其掌握情況,試題權重為20%。②學期末進行限時閱讀考核,即快速閱讀能力的檢驗??己苏哌x取一些生活中、專業(yè)中常見的應用文體和圖解文體等,以尋找信息為目標,采取考場限時答題,要求考生進行快速閱讀,占考核的20%。
(2)翻譯能力測試。掌握科技英語的翻譯技巧,提高翻譯能力是《電信英語》的又一學習目的。《電信英語》的翻譯要強調學科的獨立性,注重翻譯的性質和特點,結合教材進行翻譯能力的訓練與考核。①科學、嚴謹、準確地翻譯教材上的十二篇課文(平時成績3)。②實踐應用:能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電信英語》應用文的考核,該項考核為整個《電信英語》翻譯能力的核心,也是教學目的的具體體現,因此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及難度。試題權重15%。
《電信英語》考試形式改革實驗的對象為本校電信專業(yè)2009屆60名學生,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和期末卷面的情況,現對實驗加以分析總結。目的是想通過不同的角度,即學生的成績、學生和教師對實驗的看法,讓大家進行全面的了解,以得到一個認識:《電信英語》考試形式的改革設想是可行的,有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
傳統(tǒng)的《電信英語》考試是被測試者在特殊的情景——考試中,以指定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通常是一張卷形式。主試者便憑著卷面成績來判斷他們的發(fā)展情況。其實卷面分數雖然是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量化體現,但它與學生的實際能力不一定成正比。得高分者大至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確實平時就學得扎扎實實,真正掌握了基本知識和能力,屬高分高能型。其二是平時不努力,考試前搞突擊,短期機械記憶,效果也不錯,屬臨陣磨槍型。還有一些其他影響成績的因素——怯場、抄襲等等。含有水分的成績不能恰當地反映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按照《電信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著活模塊、寬基礎的指導思路,進行了兩學期的考試形式改革實驗。把考試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平時成績,二是卷面成績,權重各50%。平時成績中基礎知識測試模塊內容占15%,基本技能測試模塊占35%。卷面成績中,基礎知識測試模塊內容占15%,基本技能測試模塊占35%。
(1)平時成績檢測。由于平時成績和卷面成績掛鉤,共同作為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學生們開始重視平時下功夫了。他們按時完成作業(yè),且工整、準確,杜絕了不交作業(yè)的不良習慣。課外泛讀和精讀訓練相得益彰。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英語閱讀能力,同時也擴充了他們的知識和社會見識,了解掌握了更多相關專業(yè)的信息。由于實踐性很強,有助于翻譯練習。結果,12篇《電信英語》課文翻譯科學、準確、流暢,學科特點明顯。
(2)期末試卷檢測?!峨娦庞⒄Z》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電信專業(yè)英語的閱讀能力和筆頭為主的翻譯能力,使其適應今后的工作崗位。能讀懂一些專業(yè)設備的說明書、操作手冊等。因此,在試卷設計時把重點放在能力考查上,即主要考查學生的科技英語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命題恪守兩個有利原則:有利于考查基礎知識,有利于考查基本技能。
表1學生平時成績檢查一覽表(完成情況)
基礎知識測試(與平時成績相輔相承,構成基礎知識測試模塊),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基本知識和內容的掌握情況。這一部分以客觀試題為主,考查內容覆蓋面廣,但無超綱題目,從卷面成績分析來看,學生能夠掌握《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
表2學生基礎知識測試成績表
(3)基本技能測試(快速閱讀測試)。主要考查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試題組成為:完型填空、快速閱讀材料各一篇。分析學生這一部分成績,結論是:大部分學生能理解文章的70%~80%,個別學生不及格,尤其是完型填空方面有欠缺。正確率剛剛達到66.5%。整體看來成績比實驗前提高5%~6%。
表3學生快速閱讀測試成績表
(4)基本技能測試 (翻譯能力測試)。要求學生掌握科技英語的翻譯技巧,并應用于翻譯實踐,加強與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考查其翻譯能力。所用的翻譯材料具有典型性,A篇選自教材,B、C選自《中國電信》,三篇材料均為科普文章。分析翻譯成績,結論是:70%左右的學生初步掌握了科技英語的翻譯技巧,比實驗前增加了10%。(考核翻譯能力、可借助工具書。單獨限時考核)
表4學生翻譯測試成績表
總之,電信英語整卷較好地反映了《教學大綱》的要求,試卷信度較高,難度適中,區(qū)別度較高,它符合現行《電信英語》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實際能力。
從以上各模塊的綜合成績以及實驗前后的對比成績來看,實驗后的學生成績略優(yōu)于實驗前。尤其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成績顯示,實驗后這兩方面的訓練大大加強,突出了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一教改目的,且達到預期效果。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均不同程度地優(yōu)于實驗前。
表5學生實驗前后成績對照表
根據學生信息反饋表數據統(tǒng)計分析,可把學生對考試方式改革的看法歸納如下:
(1)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有必要進行考試方式改革。通過實驗,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均有提高。
(2)以掌握基本技能為中心的考試改革,要求多種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相配合,希望相應的教學方法改革跟得上,讓學生在參與教學實驗中感到學習輕松。并且通過實驗教學還可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3)改變了以往學習上或多或少總是依靠教師,只有通過教師講解才能學到更多東西的做法,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
(4)泛讀訓練開拓了自己的視野,了解了豐富多彩的外面世界。
(5)分層次下任務的翻譯練習使自己有成就感,對自己是一種激勵。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電信英語考試方式改革實驗盡管還不完全成熟,但它比較圓滿地完成了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任務,是積極可取的。通常來講,不管人們承認與否,潛意識中考試就是學生們學習方向的指揮棒?;诠ぷ鬟^程導向,電信英語考試形式改革就是要使這根“指揮棒”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荚囆问礁母锊皇枪铝⒌?,它與教育觀念、教學方法等密不可分,讓學生在工作中感悟、在學習中領會、在探究中閱讀、在情境中體驗、在關愛中發(fā)展。使用彈性的、靈活的教學手段能夠對學生個人的潛能進行充分的開發(fā),培養(yǎng)出具有整合能力(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有機結合)的人才。因此這樣一套科學的學生評價體系,能使職業(yè)教育“能力本位”的思想真正落到實處。并且《電信英語》是一門專業(yè)英語課程,考試形式改革的探索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其他專業(yè)英語考試也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1]鄭金洲.教育研究專題[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李誠忠,馬國臣.教育管理通論[M].哈爾濱: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出版社,1994.
[3]楊麗敏,王力發(fā).教育測量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
[4][美]B·S·布盧姆等.教育評價[M].邱淵,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
[5][美]L·W·安德森,L·A·索斯尼克.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40年的回顧[M].譚曉玉,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