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祁
祖父蘇局仙先生1882年(光緒八年農(nóng)歷十一月二十三日)生,1991年12月30日以百十歲高齡仙逝,時有“上海第一老人”之譽。他是晚清末科秀才,執(zhí)教近半個世紀。其行書《蘭亭序》在1979年《書法》雜志舉辦的全國群眾書法征稿評比中榮獲一等獎,百歲成名驚藝壇,從此海內(nèi)外來訪、求墨者絡(luò)繹不絕。
1991年夏,一位浙江的書畫愛好者和藏家給我祖父來信介紹,臺灣陳立夫先生年逾九旬,養(yǎng)生有道,身體健康,為人豁達,思念故土,浙江是他老家,很多人求到他的墨寶,所以建議局仙公寫幾個字,這位藏家可負責(zé)轉(zhuǎn)送給陳老先生。祖父聞之欣然命筆,寫下了“福壽”兩個大字,時年百又十歲。當時祖父說,幸福是人類的共同追求,長壽乃社會進步發(fā)達的標志,他寫此兩字,是祝愿陳立夫先生添福增壽,同時寓意企盼海峽兩岸早日統(tǒng)一,使全國同胞能夠自由往來,時常見面,共享福壽!
局仙公的福壽字幅后經(jīng)臺灣老書法家林光灝轉(zhuǎn)交給了陳立夫先生。陳先生收到后很快復(fù)函致意。來信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承南京鈕寒冰先生于11月19日郵寄到上海周浦蘇家宅。祖父收到時正是臨終前40天。當時老人家身體尚好,食宿如常,吟詩、揮毫不輟,很高興讀到陳先生來信,并將此信置放案頭,常與來訪友好共同覽賞。陳先生的來信言簡意深,素紙濃墨,筆力酣暢。全文如下:
局仙老先生:
接奉
惠賜墨寶“福壽”二字,毋任感謝,當珍藏之。先生以百十歲高齡,而能親書大字,筆力雄偉,足見體力與精神,猶似壯年,敬祝
萬壽無疆!
陳立夫時年九十二
八○、十、十
陳先生是以民國紀年,故署“八○”,即公元1991年。落款后鈐有朱文名章。
陳立夫為民國要人,時已年逾九旬,所以許多友人見了此件無不拍手稱善,對海峽兩岸的老壽星能夠互通翰墨,交流情意,深感祖國統(tǒng)一有望。
幫助郵寄的南京鈕寒冰先生是何許人呢?據(jù)家父健侯先生(1914—2003,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告訴筆者,鈕寒冰是國民黨元老鈕永建之子,可謂名門之后,與臺灣陳立夫先生有往來是很自然的。據(jù)《上海名人辭典》,鈕永建(1870—1965),上??h馬橋人,字惕生,清末舉人,曾赴日入東京士官學(xué)校學(xué)軍事,加入同盟會。1912年1月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謀次長,代行參謀長職務(wù)。1927年后曾任南京國民政府秘書長、江蘇省政府主席、內(nèi)政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臺灣“總統(tǒng)府”資政。1958年后定居美國。鈕寒冰先生來信亦用毛筆豎式書寫,并稱陳立夫為“叔”。估計當屆年逾古稀,他信中寫道:“局仙老世長尊鑒……即將立夫叔來函寄奉,敬祈察收,為荷?!缬屑呐_北立夫叔信件等,晚當妥轉(zhuǎn)不誤。而此敬頌萬事順吉如意。晚鈕寒冰拜(鈐名章)十一、十九?!奔垙埵怯谩罢f(xié)湖州市文史資料委員會文稿”。惜信封未存。
祖父于是年12月30日溘然長辭。我們認為不便奉告已九二高齡的陳立夫先生,故未發(fā)去訃告。想不到陳先生遠在臺灣卻依然掛念著我祖父。翌年5月,接到他從臺灣直接寄贈我祖父的條幅,上書“修己愛群”4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具款為“陳立夫,時年九十三,八一、四、二○”。當時我八旬的父親看到這幅墨寶,無限感慨,立即作書復(fù)謝并報告了局仙公作古情況。還揮毫回贈一聯(lián):“山水外極少樂趣;天地間盡是有情。”我在西北聞知后也為之感動,特將我寫的關(guān)于祖父壽終捐獻遺體的報道郵去,說明祖父骨灰撒于東海就是為了企盼海峽兩岸盡早統(tǒng)一,并祝陳老健康長壽,早日回鄉(xiāng)探親訪友。此后我還和陳先生有過多次信件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