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C時代的HPC
2011年8月,發(fā)生了兩件可能影響未來IT格局的事件,一是Google購買了摩托羅拉的移動部門,一是目前最大的PC廠商HP宣布剝離PC業(yè)務。也許后PC時代,正如IBM所預見的、Apple所宣稱的,已悄然來臨。
HPC與PC看似一個陽春白雪,一個下里巴人,實則根出同源,相濡以沫。
后PC時代中云計算和異構眾核計算無疑將在HPC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云計算帶來的低成本及資源的高利用率將極大地影響HPC系統(tǒng)整體的構建方式,而異構眾核計算由于其超越摩爾定律的高速增長必然將成為HPC系統(tǒng)中的計算引擎。
各高校的高性能計算平臺建設風生水起,然而要建一個實用且受歡迎的高性能計算中心,無法回避三個問題:1.與學校的云平臺如何融合?2.如何應對當前異構平臺的挑戰(zhàn)?3.人才問題怎么解決?
首先,云計算以對資源的靈活調(diào)度而受到歡迎,盡管云計算的關鍵技術虛擬化在不同程度上會降低計算的速度,但人們還是希望能借用“云”來對高性能計算中心進行彈性、靈活的管理。怎么讓高性能計算與“云”很好地融合?
其次,異構平臺成為未來趨勢,導致新的算法必須注重對內(nèi)存的利用,這與以往對好算法的評判標準不同。所以,軟件的設計與過去大相徑庭,必須重新思考以適應在異構平臺上的編程方式。
最后,應用與人才的問題?!皯谩痹谇邦^牽引,“人才”在后推動,將成為助力高性能彈性計算中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后輪。因此高校高性能計算中心建成之后應當想方設法吸引學科來用,同時應當著力培養(yǎng)交叉學科人才。
本期中我們對云計算和HPC融合、異構眾核計算和HPC應用進行了逐一探討。上海交大羅萱、金耀輝教授首創(chuàng)的高性能彈性計算與IBM周立論及的高性能計算云HPC有異曲同工之妙。AMD劉文卓總監(jiān)對異構眾核計算中“融合”的技術路線進行了深入的闡述,美國田納西大學Jack Dongarra教授及上海交大計算機系林新華展望了異構計算的未來前景。南京大學周會群教授則指出了高性能計算人才的培養(yǎng)之道——與其他學科深入融合,并且要重視基礎理論的教育。
本期專輯希望通過邀請學術界和工業(yè)界人士進行有益探討,為準備籌建HPC的高校在“怎么建,建什么和怎么用”這些問題上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