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進廈門人常逛的小路,看看未被商業(yè)化的老區(qū)風景,然后像個老廈門一樣吃遍犄角旮旯里的平常味道,也許并不特別合口,但就當做一種認識廈門的方式好了。
燒肉粽
閩南的燒肉粽,以糯米、三層肉、香菇、蝦仁干、粟子為原料,經(jīng)過油炒,調以上好醬油、味精、五香粉,用竹葉包扎成菱形,放入水中煮,直煮到各種作料香甘松爛,入口不膩,有一股竹葉的清香 。盛到碗中淋一勺廈門甜辣醬,再淋一勺廈門特有的“蓋辣”(芥末味的嗆鼻醬料),最為完美。
拌面、扁食
拌面真的很應該跟扁食在一起的,以甜辣醬和花生醬拌撈熟的扁面,越吃越干,很是需要不時來兩口清湯,再來一顆扁食。拌面扁食許多地方都有,風味不一,廈門拌面用的是花生醬與甜辣醬。
吃拌面特意跑到局口街,這拌面據(jù)說已經(jīng)營近二十年了,每到夜幕降臨時開始營業(yè),局口拌面沒有店面,十分簡陋,隨便在路邊安營扎寨 。拌面與別家不同,吃起來味道濃郁撲鼻,吃一口,滿嘴的花生香。
沙茶面
這片匯集老廈門精華的老區(qū),目前已被發(fā)掘的可口沙茶面有三:一是中山路快尾的一小巷中的大中沙茶面,沙茶湯頭地道,有濃濃的花生醬;二是大同路民立小學斜對面小路上的月華沙茶面,初初是平淡無奇的小店,多年經(jīng)營下來也有了一些名氣;三是營平市場入口的四絕沙茶面,也是湯頭地道,沙茶濃香,四絕還有賣豬腳面及廈門特有的紅色湯頭的鹵面。
芋包與油蔥 米果
油蔥 米果,是一種米漿蒸煮成的小吃,內里包有肉絲、孛薺丁、炸過碾碎的扁魚或蝦皮、米醬、白糖、地瓜粉、蔥白、五香粉、食鹽制成團狀。吃時切開,放些沙茶醬、桔汁、蒜泥。芋包,將菜芋為料,揉入碾碎的木薯粉,揉成皮坯,內包筍干、香菇、豆干、蝦肉、油渣或油條、瘦肉等。吃時同樣佐以甜辣醬。兩種都是廈門地道小吃,日本美食節(jié)目還曾來做報道。味道別有特色,但未必人人合口。
思西沙茶烤肉店
思明電影院路口往輪渡方向,兩步路來到思西沙茶烤肉店,又是一間經(jīng)營十多年的老店。這里做南洋風味的沙茶烤肉,特制的沙茶沾醬,沙茶味道有一點,辣有一點,甜有一點。
海蠣餅攤
廈門的海蠣餅,以小顆海蠣做料最佳,漿經(jīng)過事先調味的海蠣蔥花面漿盛于扁而淺圓形鐵勺中,放入油鍋炸成薄薄一片餅,油油的,有蔥香又有海蠣的鮮味。
思西沙茶烤肉店前不遠,就是頂有名的以攤海蠣餅,沒有店面,也沒招牌,可是每天大排長龍,來的顧客常常是打包一二十個帶走。
薄餅
薄餅即是春卷,是用極薄的面皮,包了有高麗菜、海蠣干、蝦仁、蘿卜絲等等混合的餡料。
陳佳甜品
開在與大同路交匯的升平路上,是廈門經(jīng)營多年的港式甜品店。在店口就可看見一碗碗排列整齊的龜苓糕、二十四味苦茶,未嘗心已先涼透了,都是盛夏降火的不二選擇。店里還賣了十幾年西米露、刨冰、西多士,也有炒飯?zhí)撞偷鹊?。雖然大概已不太是原汁香港味,但因本地人常年捧場往來,也已漸漸有了濃郁的廈門味,是逛中山路時絕佳的休息降暑地。
北仔餅
“北仔”是本地人對北方人的稱呼。是北方人帶到廈門來的燒餅作法,廈門人加以改造。濕濕的餅包好后貼在爐壁烘烤,餅里預流的空氣膨脹,把餅面撐鼓,烤到發(fā)出輕微的焦香時出爐。烤好的小餅面皮酥脆,外焦里嫩,把小餅橫切一刀,用小勺塞入沙丁魚罐頭、肉松、貢糖(花生酥)、甜辣醬、腌的酸甜蘿卜和芫荽等。鎮(zhèn)邦路陳佳甜品門口有一挑擔小販,經(jīng)年在那賣“北仔餅”。
米麻米茲
其實是糍粑 ,最有名的是鼓浪嶼龍頭路上的葉氏,后來在中山路也有一個分點,又后來也有說與葉氏并不是同一攤,無論如何,如果好吃何必在意它的出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