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黃興這個人的時候,我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這樣幾個人物:一個是李白,以及他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一個是格瓦拉,在南美的叢林里不斷革命,直到犧牲生命。
黃興是清朝秀才出身,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又善作詩,一生中留下大量詩作,所以在當時,黃興比沒有功名的孫中山,更能得到讀書人的認同。但偏偏這位高材生,一生愛好搞暗殺,尤執(zhí)著于策劃各類起義。
黃興常以幾十人與成百上千的清軍作戰(zhàn),但神奇的是,盡管身先士卒,永遠沖鋒在前,他竟然活著等來了民國的建立。如黃花崗起義,黃興率領起義壯士激烈奮戰(zhàn),直至最后只剩黃興一人,他卻死里逃生,逃到香港,然后再偷偷回來憑吊犧牲的戰(zhàn)友。
大小起義幾十次,且屢敗屢戰(zhàn),黃興被冠以“常敗將軍”的稱號,但他堅持一個信念,大清國就像一個破敗的房子,早已經(jīng)不堪風雨,只要一次又一次地撞墻,這個千瘡百孔的政權終有一天會崩潰。
終于,幾百年的大清朝真的轟然倒塌了,就在武昌。
武昌起義開始時黃興并沒有參加。
此前,武昌新軍里有兩個團體,一個是共進會,一個是文學社,在孫中山的同盟會的策動之下,兩個團體準備聯(lián)合反清,并商定在1911年10月11日起義,文學社社長蔣翊武為革命軍臨時總司令,孫武為參謀長。
在起義之前兩天,孫武等人在俄租界的漢口寶善里14號制造炸藥,一位跟他們有往來但不是革命黨人的劉同,叼著煙進去看他們制造炸彈,隨手把煙蒂扔進了炸藥桶,結(jié)果一聲巨響,差點把孫武炸死。聞訊而來的俄租界巡捕把起義文告、旗幟、革命黨人花名冊全部查獲。那時候,起義首領們還在一個地方開會,商量起義的事。
10月10日,倉促起事的革命黨人炮轟總督府,清廷守軍不堪一擊,武昌很快落入革命黨手中。10月12日,他們又攻占了漢陽和漢口。
黃興聞聽武昌起義消息之后,馬上從福州趕到上海,而武昌的革命黨人好像一群孩子把老天捅了個大窟窿,手足無措,不斷敦促黃興速去武昌,他們需要有人指路。
10月28日,黃興由上海抵達漢口,當日,馮國璋下令反攻武昌,袁世凱就任欽差大臣,黃興與袁世凱,開始第一次正面交鋒。
黃興到江漢關碼頭的時候,舊官僚黎元洪率領一群革命黨人,到碼頭隆重迎接,老百姓特制了三面“黃”字大旗,插在武漢三鎮(zhèn)的黃鶴樓、龜山、新市場。黃興被擁戴為民軍總司令。11月3日,在閱馬廠舉行拜帥大典,將臺上蒙以黃布,兩旁站滿文武官吏,上座的是革命黨的軍官。儀式之后,黃興騎著他那匹高頭大馬繞場巡行。
黃興的武昌歷程,就這樣轟轟烈烈地開場了。
黃興領導的第一仗就是偷襲敵營,并繳獲大量物資,馮國璋兇猛反撲,革命黨軍隊損失慘重。黃興要求放棄漢口,撤到漢陽堅守,以“期待全國的響應。”防守漢陽的第一仗,打得清軍死傷慘重,取得第一個大勝利。11月10日,黃興派精兵幾百人向北突擊信陽,要攻擊湖廣總督行署,生擒袁世凱。但老袁一周前已經(jīng)離開信陽去了北京,突擊隊就縱火燒了湖廣總督行署,又連夜返回漢陽。
這場奇襲總督府,經(jīng)過新聞媒體的渲染報道,讓各省歡欣鼓舞,紛紛宣告獨立,先后有十余省通電獨立。武昌上空的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滿清王朝這所舊房子下起了暴雨,眼看就要倒塌了。
由于敵我實力的差距懸殊,隨后的戰(zhàn)事,革命軍一敗再敗,11月27日,漢陽淪陷。從10月10日起,至11月27日止,武漢三鎮(zhèn)的戰(zhàn)爭打了47天,黃興率領革命軍頑強作戰(zhàn),堅持了一個月之久,一直到袁世凱宣布停火,雙方開始談判。
這是黃興起義生涯的輝煌頂點,他對辛亥革命的功勛,也在武昌起義基本奠定?!皩O氏理想,黃氏實行”成為時人的評價,兩人被并成為“孫黃”,譽之為開國二杰。當時甚至有外國人將黃興稱為“中國革命的拿破侖”。
我想像中的黃興,或像出生入死的俠客,或像革命至死的切·格瓦拉。并且,他說過一句話:“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秉S興一直奉孫中山為革命的統(tǒng)帥,而自己甘做“協(xié)理”。同盟會期間,對孫中山不滿的章太炎和陶成章要求黃興取代孫中山,類似“另立中央”,但黃興極力阻止,甚至稱章太炎為章瘋子。其他時候,黃興也屢次推辭最高權位,這是黃興的淡泊之處。孫中山曾寫過一副聯(lián)送給他:“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
1916年10月31日,積勞成疾的黃興因胃靜脈曲張出血在上海去世,時年僅42歲。次年4月15日,孫中山為黃興舉行國葬,葬于長沙岳麓山云麓峰下小月亮坪。
黃興一生的知己蔡鍔當時也重病在身,聽到黃興去世的消息,他寫下挽聯(lián):“以勇健開國,更守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chuàng)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边€留下了“方期公挽我,不期我挽公”的悲慟一嘆。一個月之后,蔡鍔也闔然長逝,與黃興同葬于長沙岳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