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多年前,我剛進入時尚雜志行業(yè)時,那個圈子里能標志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是來自奢侈品公司發(fā)布會的邀請函。因為他們的客戶非富則貴,而且一般能請到名流與明星到場,因此成為眾星云集的名利場。不過,那時跑發(fā)布會的記者,穿得并不像時尚圈里的人。
如今的時尚傳媒圈比那時成熟多了。圈子里跑動的記者編輯,若身上沒有兩件當季的大牌單品將很可能有種疏離感,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周圍的同行都在談論身上的行頭。就算買不起大衣,至少得有個裝飾性掛件,最好是別人一眼就能看得出的牌子,省得再開口解釋。我有個開意大利進口家具店的朋友最近就心心念念想要一只愛馬仕的Birkin包,這只被中譯成“鉑金包”的包,根據皮質的不同,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元人民幣不等,而且因為數(shù)量有限,需要排隊數(shù)月至數(shù)十月等候,因此更顯身價。但家具店老板渴望它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她的客戶幾乎每人都有,如果她沒有,就落了單。
歸根到底,還是一種身份認同的需要,誰都想在一個讓人羨慕的群落里安營扎寨,找到歸屬感和優(yōu)越感。
但真正能在名利場中安營扎寨的決定因素,當然不是手里拎著的包,也不是包里的那張請柬,而是你是否創(chuàng)造了被這個圈子認可的作品和價值。比如美國《名利場》雜志每年會拍一張好萊塢大明星和當紅新人的合影,由著名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操刀,這往往被認為是下一年度最熱門影星的風向標。即使是受邀的新人影星,也多是已經有了不俗的作品,并受到幾大電影節(jié)的青睞。而安妮·萊博維茨多少年來在《名利場》營造的“名利場”中屹立不倒的原因是,她不僅早在1980年就拍下了那張震驚世界的全裸列儂和洋子的床上合影,1991年拍過全裸孕婦黛米·摩爾,并創(chuàng)造了孕婦拍裸照的時尚潮流,而且,直到如今的花甲之年,還在孜孜不倦地創(chuàng)新著。
就是這樣,作品和成就,才是名利場真正的身份證,也是名利場經年不倒的核心因素,但名利場不僅需要你有成就,還需要你熱愛成就帶來的驕傲與顯赫,并樂得與造勢的媒體一起將這種得意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就為一眾沒有成就或沒有那么大的成就卻希望與這個圈子結緣的人提供了發(fā)揮空間。畢竟有成就有作品又有腔調并且還喜歡拋頭露面的人少之又少,名利場也需要看上去光鮮亮麗的人來造勢,因此“鉑金包”之類的身份證便應運而生。
為身份排序的明爭暗斗是名利場的一大看點,也是名利場里的人不得不遵循的游戲規(guī)則,這個圈子里的人根本就是理直氣壯地欺軟怕硬。陳香梅在《春秋歲月》中提到,華府著名酒店的門童一般都記得熟客的座駕和車牌,并只為他們提供泊車服務。一天她帶朋友來這兒,開的不是自己的汽車,便被慢待。
此時,門童是否代為停車,已經從一項細小的服務升華為對名流身份認可的印章。在華盛壢文任球矚目的名利場,若不想被人看輕并怠慢,怎能輕易丟掉這張身份證呢?(摘自FT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