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延安時期是毛澤東同志一生中的重要時期,也是他馬克思主義觀由萌芽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毛澤東馬克思主義觀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在學習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堅持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探討這一時期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觀不但具有歷史意義,而且對于我國當代的社會主義建設也有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毛澤東;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觀;啟示
中圖分類號:A7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9-0104-02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走向輝煌燦爛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毛澤東有條件大量閱讀馬列主義書籍的時期,更是毛澤東總結歷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實踐、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關鍵性階段,標志著毛澤東馬克思主義觀的成熟。
一、延安時期毛澤東馬克思主義觀的特色
延安時期,毛澤東的生活暫時安定,使得他有較多的時間和較為便利的條件學習和研究馬列著作,這為毛澤東形成自己的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當時復雜的矛盾關系和波瀾壯闊的現實斗爭為毛澤東提供了偉大實踐的現實土壤;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的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歷程為毛澤東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理論基礎、現實土壤、歷史經驗,再加上毛澤東本身的素質和主觀條件,使得毛澤東馬克思主義觀趨向成熟,并體現出自己的特色。
(一)“重要的問題在善于學習”——在學習中堅持馬克思主義
從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那一天起,他就沒有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所以他很重視和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研究。特別是延安時期,毛澤東更需要充實自己的馬列主義理論基礎,為中國革命做指導。他不但自己發(fā)奮學習,還要求全黨、全國都努力學習馬列主義著作。
首先,毛澤東闡明了學習的必要性。他說:“在現時,毫無疑義,應該擴大共產主義思想的宣傳,加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沒有這種宣傳和學習,不但不能引導中國革命到將來的社會主義階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導現時的民主革命達到勝利?!盵1]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切革命者都應該學習的科學”[2]。其次,毛澤東強調不僅要學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學習。一是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了兩種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一種是主觀主義的態(tài)度,一種是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他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任何一點調皮都是不行的?!盵2]二是學習過程中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毛澤東認為,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要聯系中國的實際,“就是要有目的的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問題和中國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盵2]毛澤東還指出:“我們中的許多人,他們學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直接違反馬克思主義的。這就是說,他們違背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所諄諄告誡人們的一條基本原則:理論和實際統一?!盵2]三是要明確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全黨“不但應當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guī)律的結論,而且應當學習他們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立場和方法”[1]?!耙心康牡厝パ芯狂R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這種態(tài)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態(tài)度?!摹褪侵袊锩?,‘矢’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盵2]四是要領會弄通并加以靈活的運用。毛澤東認為,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基本原則,不能斷章取義,只從個別詞面來領會和理解馬克思主義,而必須要從馬克思主義的整個體系出發(fā)去領會、弄通,從而達到靈活運用的狀態(tài)。他說:“許多同志的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似乎并不是為了革命實踐的需要,而是為了單純的學習。所以雖然讀了,但是消化不了。只會片面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個別詞句,而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具體地研究中國的現狀和中國的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這種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tài)度是非常有害的。”[2]五是突出學習的長期性和廣泛性,強調終生學習。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向全黨發(fā)出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動員和號召。他說:“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看誰真正地學到了一點東西,看誰學的更多一點,更好一點?!盵1]他還指出,“把全黨變成一個大學?!h同志以及非黨的戰(zhàn)士們,都須進這個學校”,把全黨辦成終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無期大學”。[3]
(二)“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堅持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恩格斯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4]毛澤東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內涵,所以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總結說:“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二十年?!盵2]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貢獻,也是在堅持中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
第一,毛澤東在理論上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特點相結合、“在中國具體化”的主張。
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他說:“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5]。
第二,毛澤東在實踐上率先躬行,通過對實際的調查來了解中國國情。
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個相結合的切入點就是調查研究。只有通過調查研究,才能了解中國的具體實際,才能認識中國的國情。除了此路,別無他途。毛澤東說:“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調查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具有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最基礎的知識?!盵2]“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觀點到群眾中去作深入的調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盵6]同時毛澤東還進一步指出:“離開實際調查就要產生唯心的階級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導,那末,它的結果,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盵7]毛澤東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調查研究對于了解中國國情的重要意義。
第三,同主觀主義做斗爭。
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后,針對黨內外存在的主觀主義現象,我們黨開始了延安整風運動。毛澤東同志在1941年5月作的《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盵2]《改造我們的學習》以及他后來作的《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的報告和其他一些講話中,毛澤東分析了主觀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態(tài)度,深刻論述了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和“實事求是”、“有的放矢”的科學態(tài)度。經過延安整風運動,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原則變成了全黨的共識,并通過黨的決議把這一思想原則正式確立起來。
(三)“老祖宗也有缺點,要加以分析,不要那樣迷信”——在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
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得到了巨大發(fā)展,毛澤東通過建立自己的理論來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一是《矛盾論》和《實踐論》的發(fā)表,標志著毛澤東由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到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飛躍,確立了他的哲學家的地位。二是形成了完整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發(fā)展了統一戰(zhàn)線理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這從多方位、多角度創(chuàng)新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使毛澤東思想成為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三是提出了“實踐是考驗真理的標準尺度”[8]和“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2]的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提供了直接的理論來源。
二、延安時期毛澤東馬克思主義觀的當代啟示
延安時期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苦探索,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主義觀不僅對當時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于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鄧小平曾經說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則,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盵9]
從理論層面來說,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具有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也正因為我們黨不斷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才形成了今天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層面來說,我們必須要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來運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與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它對中國的改造作用,同時中國的改造也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指導,才能取得偉大的勝利。二者要有機結合起來,而結合起來的切入點就是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533:533.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2:800:801:852:801:797:795:789:795:1096.
[3]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8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5]毛澤東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61.
[6]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9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518.
[7]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
[8]毛澤東1939年4月在延安活動分子會議上的講話[Z].
[9]鄧小平文選:第2卷[M].重慶:八一出版社,199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