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往事的片斷與章節(jié),記憶的影像在閃現(xiàn)復合,那獨特的氣息勾起我心頭無限的留戀。思緒的腳步在流連中漸飄漸遠……
在我很小的時候,冬天都在姥姥家度過。天氣稍有寒意時,姥姥便會搬出泥火盆擺在屋子正中間,一放就是幾個月。寒冷的冬天里,暖暖的泥火盆讓小小的屋子充滿了溫暖。
那時,極少數(shù)人家用泥火盆取暖。泥火盆是姥姥用家門旁的黃泥和著細碎的稻草做成,一般都在秋末做。做泥火盆是非常好玩的,我常常借幫姥姥做泥火盆為由玩泥巴,即使將衣服弄臟了也不會被責怪。
做泥火盆要先和好泥,然后拿一個大瓷盆反扣在地上,用泥巴均勻地涂抹在上面。一定要涂得厚厚的,等泥巴變硬后,再將盆子輕輕地反過來,取出里面的模子——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力輕了取不出來,重了又會把泥巴帶出來。姥姥會將模子輕輕轉(zhuǎn)幾圈,然后慢慢提出來,于是一個又大又圓的泥火盆就做好了,靠在墻邊,曬干,然后收起來等著冬天用來取暖。
冬天是農(nóng)村最閑的時候,寒風刺骨,大雪封門,就連麻雀都凍得鉆進了屋檐下的窟窿里。這時候,忙碌了大半年的一家人才可以圍坐在泥火盆前,烤烤火,喝點小酒聊聊天……
第一次用泥火盆時,滿屋子里飄著的泥土清香,總讓人想到秋天的田野、金黃的莊稼。一大家子的人圍著泥火盆,大事小事都在這兒商量。泥火盆里的火燒得旺旺的。這時,大舅也會毫不客氣地脫掉鞋子,用火烤一烤他那雙粗糙的大腳以及被汗水浸濕了的襪子。我也伸出我的凍得像紫芽姜般的小手,在暖暖的火盆上取暖。當泥火盆里剩下最后的星星炭火時,姥姥總會從里屋拿出紅薯或花生,在泥火盆里焐著,煨熟了,滿屋子繚繞著香氣,我們這些小孩子們都嘻嘻哈哈地搶著吃。現(xiàn)在想想,那是一幅多么其樂融融的畫面呀!
直到現(xiàn)在,每年冬天我們回老家時,還會看到那個泥火盆,天冷的時候,姥姥仍會用它給我們焐噴香的紅薯!
泥火盆簡陋,但盛滿的是親情與溫暖,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烤火話家常,讓平淡的日子多了一份幸福。
安老師評習作:
寫作文,有時候就像唱歌一樣,起第一個音很重要,它是定調(diào)子的;最后一個音,也很重要,它要給人余音裊裊的感覺。
作者的這篇作文,在我看來,開頭和結(jié)尾都很不錯。起,充滿詩意;落,情到深處。一切都是自然的,沒有人們說的作文像兩張皮一樣的那種毛病。
而中間的部分,充分顯示了小作者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超的敘述能力。文淡淡,情深深,意濃濃,像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