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期間,我父親黃開富(四川渠縣人)在重慶執(zhí)教期間有幸結識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先生是社會名流,交際甚廣,父親通過這層關系,又結識了愛國志士馮玉祥將軍,并聽到了一個關于他當“保長”的逸聞。
馮將軍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苦于日寇頻繁空襲陪都重慶市區(qū),便在重慶西郊一個叫“歇臺子”的地方,修了一所簡陋住宅,安頓下一大家人。國民政府的其他一些軍政大員見馮玉祥在那里安家,也先后于此修建別墅,安頓家眷。漸漸地,歇臺子有了一個“?!钡慕ㄖ茫ā氨!奔船F(xiàn)在的社區(qū)或村)。歇臺子還散居著四五十戶農家,他們都很貧窮,與顯貴雜處,生活成本大大上漲。其中,最讓農戶難過的是,上面布置下來的各種攤派任務,他們哪能與顯貴們承受同樣的雜稅?這也讓歇臺子的原任保長很為難,既不愿傷害百姓,又不敢得罪權貴,只好磕頭作揖,懇請辭職。馮玉祥得知情況后欣然自薦,繼任歇臺子“保長”一職,并表示將盡心盡力,決不敷衍搪塞。
大概是1944年11月的一天,冬雨綿綿,一支開往抗日前線的新兵連隊,落腳“歇臺子”街上,時已傍晚,他們的晚飯和住宿打地鋪墊底的稻草還沒著落。無奈之下,新兵連連長只好按老規(guī)矩,帶著一名勤務兵,趁著暮色就近找到馮玉祥將軍負責的這一“保”。
馮玉祥將軍穿件土布對襟棉襖,戴著斗笠,正蹲在路邊地里摘菜。新兵連長不認識馮玉祥,以為他是當地農民,湊上前去問:“喂,老頭,你們的保長住哪里?”
馮玉祥直起腰來,取下斗笠,恭敬地回答說:“我就是這里的保長?!?/p>
“我們今晚住歇臺子,夜飯和稻草由你們保負責?!?/p>
“早有明令規(guī)定,兵丁糧草由政府統(tǒng)撥。怎么還要打擾地方?”
“軍機大事,不許多問!馬上派人挑×斤米、×擔草!”
“是,是。我這就去籌集。只是,請弟兄們不要驚擾百姓?!瘪T玉祥畢恭畢敬地說完后,又行了個軍禮。
馮玉祥標準的軍人“操練”姿勢,使連長產生了好奇心,問道:“你當過兵?”
“當過?!?/p>
“有軍階嗎?”
“有。”
“什么級別?”
“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干過;旅長、師長、軍長、總司令干過;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也干了幾天?!?/p>
“呀!”連長驚叫,直愣愣地看著面前這位農民裝束的長者,喃喃道:“你是——”
“我叫馮玉祥,也稱馮煥章?!?/p>
連長一聽到馮玉祥的大名,趕緊立正敬禮,喊道:“報告副委員長,×軍×師×旅×團中尉連長×××,接新兵路經此地?!?/p>
“知道了。我身為保長,照料弟兄不敢怠慢?!?/p>
接著,馮玉祥請兩個驚愕未定的年輕人去他家,詳細詢問役政的實況。當了解到由政府負擔的行軍士兵沿途產生的費用,很多時候兌現(xiàn)不了,士兵們常常“奪食于民”,成為地方一大公害等具體情況時,馮玉祥扼腕連嘆數聲。隨即,他讓侍衛(wèi)手持自己的“名片”,指明到轄區(qū)某大員家中攤派并收取所需物資,還再三叮囑一是不要去打擾當地貧苦群眾,二是要趕在晚飯前把物資送到部隊駐地。
后來,馮玉祥將軍就部隊行軍途中遇到的普遍問題,以及“擾民強奪”等弊習,當面呈報了蔣介石。而他作為國民政府的副委員長,受命于一個小連長的故事,一時傳遍陪都重慶,令人津津樂道。(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