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戲特別講究人物的登臺亮相,寫文章也應(yīng)該安排好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直面讀者的第一個鏡頭。刻畫好人物的登臺亮相,對于表現(xiàn)人物個性、推動下文發(fā)展、增添文章的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先聲奪人?!把詾樾穆暋?,語言最能直接表達人的思想,一句話也可以讓讀者見到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許多場合,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那這個人就會以獨特的舉動成為我們注目的中心。
如《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被瞵F(xiàn)出了人物的尖刻潑辣,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誤會逼人。不直接寫人物特別的長相、特別的打扮,而以別人對他的誤會切入,讓讀者有切身、細致的感受,我們要寫的人物個性也會得到更加充分的刻畫。
如《扎‘馬尾巴’的教師》這樣開頭:“‘嗨!又來新生了!’眼急嘴快的胖子從板凳上蹦下來嚷道。不用他提醒,女同學(xué)們早圍上去了,笑著拉住那女生的手往空座位上拽?!畡e、別,快到……’那女生急得連連擺手,‘我,我是你們的老師!’話音剛落,大伙兒哄堂大笑起來:‘啥,你?快別逗啦!’同學(xué)們七嘴巴舌地議論著。”在這讓人啼笑皆非的首次亮相中,讀者很快就記住了這位老師的年輕、稚嫩。誤會,很可能有些夸張,但它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是異常鮮明的。
三、眾議引人。同一個人,不同的人對其評價肯定不盡相同,有時也會因其性格的復(fù)雜而得到截然相反的評價。如果先列出這些意見不同的評價性語言,讀者心中自然生疑,對人物出場的注目程度肯定會大為提高。
如《鄰家男子漢》這樣開頭:“提起對門家的牛牛,我奶奶總會豎起大拇指:‘這可是個好孩子!’街坊王二喜,一聽到牛牛的名字,則會吹胡子瞪眼睛:‘他不是個好東西!趕明兒我可要揍他一頓!’”牛牛尚未登場,“我”奶奶和王二喜截然相反的評價,便把一個大大的問號刻在了讀者心里。當(dāng)牛?!耙槐囊惶背霈F(xiàn)的時候,我們就必須用自己的眼光來審視他。于是,這個乖巧中見調(diào)皮、調(diào)皮中不失乖巧的小男子漢形象便有了廣闊的表演舞臺了。
四、以景襯人。一定的景物描寫,猶如為人物出場提供的舞臺背景。用之得當(dāng),則寫景寫人兩相宜。通過恰當(dāng)?shù)木拔锩鑼?,可以突出人與景相映相諧,也可以渲染人與景相悖相逆,這些都有助于襯托人物形象。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在濃墨重彩描寫日光之烈和暴雨之猛的情景中安排祥子拉車出場,以自然環(huán)境之惡劣來烘托人物命運之悲慘,真實地描繪了舊中國人力車夫為生計而勞碌的圖景,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殘酷。
五、渲染照人。這里主要指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或營造濃郁的氛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為人物的命運轉(zhuǎn)變奠定基調(diào)。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對于勒的出場做了恣情的渲染,先回溯于勒怎樣由“全家的恐怖”變成了“全家唯一的希望”,再描寫“福音書”并且促進了“二姐”的婚事。濃墨重彩的揮灑鋪陳、多方渲染,為于勒的出場積蓄了“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氣勢,使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急遽的轉(zhuǎn)折,并燭照主題。
六、介紹寫人。在人物出場前,先對人物作簡要的介紹。
如《孔乙己》中,在孔乙己出場前,作者先概括介紹了孔乙己的“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特殊身份、狼狽不堪的形象和別人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中替他取下的滑稽綽號。這揭示出了孔乙己的經(jīng)濟地位與思想意識的矛盾,預(yù)示著人物悲劇產(chǎn)生的必然性。
七、特寫繪人。這是一種被描寫的人物從模糊到清晰,最后在一個特寫鏡頭中突顯出來的出場方式。
如《一面》中對魯迅的外貌作了三次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由簡到詳,到中景、近景到特寫的描繪,把魯迅抖擻的精神、剛毅的性格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突出了他把整個生命獻給偉大事業(yè)的崇高品質(zhì)和頑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