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居然夢到了老家的粉蒸肉,醒后猶覺唇齒留香。大約是昨晚和母親的談話勾起了我對粉蒸肉的回憶。
粉蒸肉,四川人叫“渣肉”,在我們湖南老家,一般叫它“敷子肉”,大概是取肉上敷了一層粉的意思。關(guān)于粉蒸肉的起源,眾說紛紜,我卻固執(zhí)地把它當(dāng)作我的家鄉(xiāng)菜。大概是因?yàn)橥昀镪P(guān)于粉蒸肉的記憶太深刻了吧。粉蒸肉肥而不膩,入口綿軟,確實(shí)美味,但嘗遍各地的粉蒸肉,還是覺得母親做的最好吃。
幼時家貧,平日難得吃到葷腥,特別盼望過年。臨近年關(guān),母親會做上一大盆粉蒸肉,用青花大瓷盆盛著,放在家里的大櫥柜里。做粉蒸肉的工序并不簡單,預(yù)備做粉蒸肉的那天早上,母親要趕早去鎮(zhèn)上買回2斤上好的帶皮五花肉,將它切成厚薄適中的肉片,肉片不能太厚,厚了難以蒸透,薄了又沒有嚼頭。肉片切好后,要在肉片上細(xì)細(xì)抹上一層鹽,再放上醬油、味精腌上個把鐘頭。做粉蒸肉的蒸粉也很講究,先把米炒熟,放在石磨上碾成細(xì)粒狀,然后拌上五香粉、桂皮粉等香料備用。肉片腌好后,把粉倒進(jìn)肉片里拌和,直到每塊肉上都裹了一層厚厚的粉,才放入蒸籠或木甑里用火蒸。剛出籠的粉蒸肉香氣四溢,是最美味的,肥而不膩,松軟可口,清爽宜人。
因?yàn)槎焯鞖夂?,母親做好的粉蒸肉往往放上十來天也不會壞。早上起來熱米飯的時候,母親就會拿小碗盛出來一些,放在米飯上蒸得透透的。上面是厚薄適中的五花肉,裹著金黃的一層粉,香味濃郁;下面常以老藕做底,粉糯而清香。那真是看了就讓人食欲大增。吃飯的時候,我就著一碟自家腌的酸豆豉,或者外婆腌的豆腐乳,往往能吃下兩大碗飯,那滋味,沒法說。
小孩子總是嘴饞,吃了還想吃。放粉蒸肉的大櫥柜很高,我往往趁母親不在家的時候,拿椅子墊在腳下,爬上柜子偷偷吃幾塊。那粉蒸肉雖然是冷的,但別有一番嚼頭,令我回味無窮。在那時的我看來,再沒有什么能比得上那幾塊粉蒸肉好吃了。
可惜的是,我家的石磨早不見蹤影了?,F(xiàn)在母親做粉蒸肉,都是買現(xiàn)成的蒸粉,做上那么小小的一盤。我真懷念那用青花大瓷盆裝的大碗粉蒸肉,現(xiàn)在大概很難吃到那么純正的粉蒸肉了。那飄香的粉蒸肉,只有偶爾在夢里回味了。 (編輯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