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只是非常非常小的概率。假如我們給幸運戴頂過高的帽子,就會覺得幸運好像都和自己無關(guān),任自己是勤勤懇懇的老黃牛,只能在原地過著毫無驚喜的生活,就覺得失望、沮喪、哀怨。
其實,幸運就是在正確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或是在對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所有正確的和對的人和事碰到一起,把你往人生更美好的軌道上推進了一把。
常聽人說,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機會就是幸運。那么,幸運是否也青睞于有準備的人呢?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心理學(xué)博士的親身經(jīng)歷。
可琳#8226;塞弗特是美國密歇根大學(xué)心理學(xué)院的助理教授。她在這一職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工作了六個年頭,每天家、辦公室兩點一線進行著朝九晚九的辛勤勞作,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努力取得教授職稱。工作成了她的全部。34歲的她沒有體貼的男友,也沒有豐富多彩的業(yè)余生活。除了職業(yè)目標,她覺得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激起她的興趣??膳碌氖?,漸漸地,工作仿佛也失去原有的樂趣。生活實在是悶透了,她開始覺得上天不眷顧她,她的生活充滿失意與孤獨。
可琳取得了夢寐以求的教授職稱,這個原本應(yīng)該讓她欣喜若狂的消息卻變得索然無味。她孤零零地拿著通知書,甚至想不起一個親密的人來分享這個好消息。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內(nèi)心最想要的東西。她需要有一個親密愛人,她需要有一群知心朋友,她需要一個溫暖的情感氛圍。
她決定敞開自己過于專注的封閉的心,熱情大膽地與人交流,尋找生活的樂趣。由于天生內(nèi)向,她甚至強行制定了自己的“社交手冊”——微笑、握手、注視別人的眼睛、自由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別害怕、不退縮。
隨之而來的一個月,可琳過了30天最美好的日子。她不再急匆匆地7點鐘就趕到圖書館,而是靜下心來享受一頓和朋友親密交談的陽光早餐;她不再在車上苦讀讓她昏昏欲睡的論文,而是充滿熱情地望著窗外的美景和人們的臉;她不再10點鐘回家倒頭昏睡,而是打扮自己,和許久不見的大學(xué)同學(xué)去吃頓好的……最讓她感到神奇的是,在第三十一天,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在樓下洗衣店里,她遇到了她的Mr. Right。從一個不經(jīng)意的“Hi”開始,從一個充滿微笑的注視起步,直到一個夜晚他在蔚藍湖畔向她求婚。他輕聲向她訴說了第一天遇見她時,被她那明亮而又富有生氣的眼神吸引的情景。
心理學(xué)家如是說:幸運有個“未來代碼”,它是由許多個人自身的特征、氣質(zhì)和各種環(huán)境、情況因素共同完成的。
如果可琳沒有30天前的“痛定思痛”,就不會有個明確的目標,也不會制定“社交手冊”。她不會有心思環(huán)顧四周,也不會注意突然冒出的陌生人,更不會有那“明亮而又富有生氣的眼神”。正是由于之前做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她才在自身的行為引導(dǎo)下往幸運方向邁進了一大步——理解自己的所需,裝備自己的頭腦,做個有準備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美好幸運的人和事就在你身邊。
(摘自《心理醫(yī)生》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