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朋友聚會,言談之間,他對宰相王安石的新法有所抨擊。一次,蘇東坡回京辦事,王安石請他到后花園,說:“東坡兄,今天我們不談?wù)?,專談楹?lián)好嗎?”蘇東坡微微一笑,說:“請王大人賜教?!?/p>
這時,池塘邊恰好有只螃蟹從洞中爬出來。王安石靈機一動,出一上聯(lián):“螃蟹驕橫,自以為渾身甲胄?!碧K東坡看見藕塘荷葉下有一只蜘蛛在結(jié)網(wǎng),靈感也來了,接著對下聯(lián):“蜘蛛丑陋,哪敢稱滿腹經(jīng)綸?!睂φ坦ふ?,別出心裁,王安石暗暗點頭贊賞。
王安石看見岸邊有一群白鴨和一群白鵝,心有所感。王安石新法改革,受到兩大派反對,蘇軾雖屬于舊黨,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一派,則全盤否定變法。王安石頗有微詞,正好借此嘲諷一下。他又撰一上聯(lián):“白鴨和鵝,羽毛一般聲各別?!彼囊馑际牵m然反對聲音不同,但是政治主張一樣。
蘇東坡思索了一下,看到池塘里的烏龜和鱉,即對下聯(lián):“烏龜與鱉,形狀相似殼不同?!币馑际?,雖然都是反對派,但是本質(zhì)不同。
王安石聽見后花園里林蔭深處群鳥鳴叫,聯(lián)想起他的新法改革在社會上遇到的阻力,有感而發(fā),頓時有了上聯(lián):“鵲噪啁啾,并立枝頭論長短。”
蘇東坡聽到后花園的鳥叫聲,即對下聯(lián):“燕語呢喃,相逢路上話春秋。”他的意思是,這樣的新法改革,會寫入歷史的,我們評論朝政,只是朋友間相逢閑談而已。
王安石看見池塘里有鴨子游泳,又出上聯(lián)諷刺蘇東坡:“母鴨無鞋空洗腳?!币馑际翘K東坡外放做官,沒有機會在皇帝面前陳述。
蘇東坡見一只孔雀在岸邊走過,靈機一動,脫口而出:“孔雀有髻不梳頭。”意思是,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決不低頭。
王安石看見岸邊有株桃樹,鮮艷的桃花盛開,一大群蜜蜂正在花間采蜜,又出上聯(lián):“駝背桃樹倒開花,蜜蜂仰采?!币馑际钦f你現(xiàn)在外放做官,雖然創(chuàng)作許多作品,但崇拜你的官員想拜讀也難。
蘇東坡看見池塘里有一只白鷺,馬上對下聯(lián):“瘦腳蓮蓬歪結(jié)子,白鷺斜視?!币馑际俏译m然被外放為官,但是我的言論會得到老百姓重視。此聯(lián)妙在“仰”、“斜”兩字,把蜜蜂和白鷺的形態(tài)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如生,比興時政,非常貼切,情趣盎然。王安石雖與蘇東坡政見不同,但對這位天才的浪漫詩人心悅誠服。
(摘自《笑林》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