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武漢江灘附近的老城區(qū),這一帶矗立著一棟棟老建筑,它們見證了百年歷史的滄桑變幻。我家的房子是一棟兩層小樓,據(jù)父親說,這棟房子是上個世紀30年代初德國人在武漢建造的,距現(xiàn)在已經(jīng)整整80年了。小樓前有一個20平米的庭院,喜歡擺弄花草的父親在院子里種了許多植物,這里一年四季郁郁蔥蔥。小樓外立面是清水墻,屋頂覆蓋紅瓦,古樸而典雅。進入小樓,屋內(nèi)的凈空高度達到4米,四面的墻體非常厚實,底部的承重柱上還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樓梯是木制的,順著樓梯走上閣樓,一縷陽光透過碩大的老虎窗照射下來,整個小樓又多了一份凝重感。
前幾天我家忽然收到一封信,信封有些像公函,更讓人奇怪的是,這封信竟然是從外國寄來的,從郵戳上幾個簡單的外文字我分辨出信是來自德國的法蘭克福。家里人沒有任何海外關系,怎么可能收到海外來信呢?我忐忑不安地打開信封,里面的信是用打印機打印出來的,寫著中文,大意是說寫信的人是我家這棟老房子的承建商,我們這棟老房子的詳細資料一直保留在他們的檔案室里,他們在信中告訴房主人,根據(jù)當初房子的原始設計資料,房屋已經(jīng)滿了80年,因此局部需要進行一次小型維修,包括承重柱、承重梁、老虎窗、女兒墻。承建商給出了詳細的維修方案,并且許諾維修到位后,這棟房子再使用50年沒有任何問題。
80年——對于歷史來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可對于一個人來說就是一輩子,當年設計建造這棟房子的工人大概已經(jīng)作古了,可是這并不影響承建商對他們產(chǎn)品的跟蹤服務?!鞍炎约旱漠a(chǎn)品當做嬰兒一般呵護”,很早就有人提出了這個口號,沒想到在我眼中刻板、不懂變通的德國人真的做到了。有時候,“認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如果你真做到了“認真”二字,這世上還有什么事做不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