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和孫悟空的職場戰(zhàn)爭》是筆者最近出版的一本書,書中借助唐僧和孫悟空這對家喻戶曉的經典形象來代表老板和員工這兩個階層,從而揭示在職場中,老板與員工之間關系“不是敵人,而是朋友”的真實本質,以此提醒眾多企業(yè)老板,不要把員工當成是和自己搶利潤的敵對分子,而應該把他們當成是為自己創(chuàng)造利潤的兄弟和朋友;不要和他們展開無體無止的“職場戰(zhàn)爭”,而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尊重與回報,實現(xiàn)老板與員工的共贏!
眾所周知,孫悟空是唐僧領導的“取經團隊”里的一名優(yōu)秀人才——可以說,離了他,“取經團隊”便寸步難行。可就是這樣的一名優(yōu)秀人才,在唐僧的麾下,別說得到應有的信任、尊重和良好的待遇了,還反而總是被唐僧歧視和責罵一一平時以“潑猴”稱之,動輒就念“緊箍咒”,甚至還不顧其希望保護師父取經圓滿的愿望與懇求,利用手中的權力無情地將之“革職開除”,把孫悟空趕回老家去當山大王……
按理說,唐僧絕對算不上是一位好老板一一首先,他分不清人才和庸才,沒有給予人才足夠的善待和重用,反而喜歡和重用對自己言聽計從、甚至溜須拍馬的庸才豬八戒;其次,他分不清敵人和朋友,經常把妖怪當威好人,對于堅持原則的孫悟空實行嚴厲打擊,以至屢次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錯誤決策,無數(shù)次險些因此喪命,把“取經團隊”帶到瀕臨失敗的邊緣一一可以說,如果不是孫悟空一次次不計前嫌出手相救,唐僧就算有一百條命,也無法帶著豬八戒和沙和尚成功到達西天取到真經、從而成仙成佛,而很有可能帶著他們走到某個妖精的肚子中被消化掉。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有不少企業(yè)老板一味推崇唐僧式管理,甚至有不少老板以孫悟空離開唐僧的“取經團隊”就無法修成正果為由,來強調唐僧的領導能力、強化“取經團隊”的重要性,以此抹殺孫悟空在取經過程中發(fā)揮的積極作用。他們忽略了一點,唐僧的“取經團隊”是一個由壟斷力量做后臺的團隊一一由于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弟子轉世,是如來佛祖指定的取經人,所以,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參與到競爭中來——和孫悟空一樣有著無邊神通的六耳獼猴曾經另組了一個取經團隊想要取而代之,在所有神仙、菩薩都無計可施,眼看就要如愿以償時,故事中的“無敵存在”——如來佛祖出手將之消滅,從而保住了唐僧“取經人”的地位。由此可見,唐僧的成功,是被如來佛祖事前計劃好的成功,而不是其憑能力通過競爭取得的成功。
我們跳出故事說現(xiàn)實,時下許多企業(yè)中存在著老板與員工之間的“職場戰(zhàn)爭”,類似唐僧與孫悟空:過分強調團隊力量,貶低、壓制員工的個性才能和貢獻;利用各種借口手段,與員工爭利爭名;喜歡見風使舵、豬八戒式的庸才,壓制人才……
古人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優(yōu)秀人才對于一個團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聰明的老板,應該想法設法避免內耗。職場無戰(zhàn)爭企業(yè)才能有前景。
編輯/肖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