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們天天坐在屋頂上打牌。
因為缺一張黑桃3,我們順手扯下一片樹葉代替,十有八九是二嘎子摸到它。他每次都很懊喪,直敲自己的腦袋。
中秋節(jié),二嘎子幫蒼奶奶收玉米,不小心掉進荒廢的機井里。
小伙伴們爬到屋頂上去,打牌的時間到了。六個伙伴,剩下五個。缺一張牌可以用樹葉代替,缺一個人我們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大家坐在屋頂上抹眼淚。有一個人實在憋不住,大喊:“不玩了,散伙?!?/p>
被撕碎的紙牌飄飄揚揚,雪花般落滿二嘎子家的番茄地。
(摘自《人民文學(xué)》2010年第3期)
何必三思而后行
○鄭連根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翻譯成現(xiàn)在的話就是: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p>
在很多人看來,凡事三思而后行沒錯,勤于思考是一種美德??资ト藢疚淖印叭级笮小钡淖龇槭裁床徽J同呢?
對于粗心大意的壞處,世人一般都知道,可對于心機太重的危害,不少人就缺乏足夠的認識。心機太重者的一個最直觀的表現(xiàn)就是:想得太多,明明想兩遍就能決定的事,他非要想上許多遍,該想的他想,不該想的他也想,結(jié)果就弄得自己身心疲憊,有時還會“妄作”(即瞎折騰),波及他人,危害社會?,F(xiàn)在,很多人都感到“心累”,有的人甚至出現(xiàn)了失眠的癥狀。其實,“心累”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心機太重,想了許多不該想的事。
中醫(yī)上講,一個人思慮過重,就會損耗“精氣神”,嚴重的會出現(xiàn)氣血不足、心慌失眠等癥狀??梢姡臋C太重對健康不利。
思慮過重對所做之事亦有危害。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先生說過這樣一種現(xiàn)象:許多職業(yè)棋手在思考一步棋的時候,往往不是在對和錯之間選擇,而是在好與更好乃至最好之間選擇。面對一個局面,可走一步值80分的棋,亦可走一步值90分的棋,當然最好是走出100分的棋。這三種走法都不錯,它們之間的差別非常微妙,孰好孰壞很難靠簡單計算就能得出結(jié)論。不少棋手之所以輸棋,往往不是因為他想得太少,計算出錯所致,而是因為他想得太多所致——在一步90分的棋和一步100分的棋之間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他可能也走出了那步100分的棋,但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結(jié)果還是得不償失。在時間壓力或心理壓力之下,他往往會在后面的對弈中出現(xiàn)思維盲點,走出“臭棋”,結(jié)果“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針對這種情況,胡榮華先生建議,不要想得太多,如果你看出一步棋并確信它能值八九十分,那就趕緊走,不必非得找出那步100分的棋——在時間不很充裕的情況下,尤其應(yīng)該這樣。
胡榮華先生的說法非常有道理。下棋如此,人生亦如此。“長考出臭棋”,做人做事想得太多也會很累,很小氣。心眼動得多并不代表你比別人聰明,耍小聰明更不代表你比別人有智慧。相反,思慮太多、心機太重還會損害健康、危害事業(yè)。
再進一步觀察,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包括一些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其實都是貪心比較重、自私自利的人。他們執(zhí)著于自己心中所謂的“完美”而不顧及外部的條件;他們雖然要求外部世界向“完美”的方向發(fā)展,卻不要求自己的德行和學(xué)問與之配套;他們對完美生活的細節(jié)想得很多、很細,可這些細節(jié)必須要有別人的高度配合才能完成(這就意味著完美之不可靠),若別人沒按照他設(shè)想的“劇情”演出,他就會不高興,就會抱怨,覺得生活太不如意了,進而衍生出許多煩惱。仔細想想,這些煩惱不都是他們想得太多造成的嗎?他們及早放下心中的“完美”,哪里還有這么多麻煩?他們不希望別人配合,又哪里會對他人失望呢?
這時,再回過頭來讀孔子“再,斯可矣”的教誨,我們就能明白孔夫子的良苦用心了。這時,再想想胡榮華特級大師對棋手們“不要想得太多”的建議,我們就會知道“棋理”和人生哲理確實是相通的。想得太多有時并不是好事,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再往深處追問,一些人之所以想得太多,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貪心——總想著做到最好,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貪婪嗎?
我們一定要記住:很多時候,“最好”是“好”的敵人(一般人只知道“壞”是“好”的敵人,這是不夠的)。為了求得“最好”,很多人漏掉了“好”,這也是完美主義者為什么活得不幸福的原因。完美主義者太在乎完美了,當他們舉著完美的旗幟高歌猛進時,他們其實正與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幸福擦肩而過。
(摘自《走向世界》201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