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綜合體。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課來說,教師的價值引導,就是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將教師傳授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內化過程為個人的認識,德育,需要的是針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實際的誘導、說服,為此,德育教師可通過職業(yè)生涯設計,讓學生“想學”;通過以教動學,讓學生“會學”;通過以考制學,讓學生“堅持學”。
【關鍵詞】價值引導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7-0-02
教育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綜合體。對于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課來說,教師的價值引導,就是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想方設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將教師傳授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內化為個人認識,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來規(guī)劃和設計自己的人生,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德育,需要的是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主動關注、體驗、領悟知識,自主地完成相關知識的內化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硬性的灌輸,這一點對德育教師尤為重要。
教師的教學雖然在學生的自主建構中不起決定作用,但能對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產生重要影響,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選擇教學的切入點,如何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一般地說,德育教師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努力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 職業(yè)生涯設計,讓學生“想學”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笔澜缡赘槐葼枴どw茨年輕時由于強烈的就業(yè)意識而放棄學業(yè),最終打造出震撼世界的“視窗”。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v觀人類社會發(fā)展史,成功者未必都有優(yōu)于常人的智慧,但成功的秘訣卻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很好地經營自己,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劃,謀求終生發(fā)展。
人無法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人生意向愈早明確,成功的機會就愈大,而人生意向最終必須通過人的職業(yè)活動體現出來。倘若職校學生有明確的人生目的,有切實可行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其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必然大大提高!
目前,我國各類中職學校學生,文化程度都比較低,絕大多數學生是中考落榜生,總感到沒有考上普通高中低人一等,抬不起頭,似乎進入職校就沒有了前途,以致對學校組織的學習、訓練積極性也不高。其實,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但要求涉世未深的學生中考失利了,卻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顯然也是非?;闹嚨?
可是,中職生普遍存在的這種不良情緒又必然嚴重地影響到學生接受各種職業(yè)技能訓練,對學生的進一步成長極其不利,所以,幫助中職生迅速解決思想上的困惑,轉變觀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職校的學習中來,使之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是擺在職業(yè)教育必須解決的一首先問題。
其實,職校生入學伊始普遍存在的這種思想問題,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看不到前途。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因為:個人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個人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個人不能支配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人不能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力;每個人都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這個“寬度”,就是人的生涯。生涯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是每個人最應該和最值得經營的對象。生涯需要設計、詳加規(guī)劃和管理,而經營、管理、規(guī)劃自己的生涯,必須有先進的人生觀來引領。當學生在頭腦中建立了生涯的概念,掌握了生涯規(guī)劃的方法并付之以行動,他就能自信地說:“我的未來不是夢!”作為職業(yè)學校,在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guī)劃時,自然而然必須把它和職業(yè)教育的要求結合起來,也就是說,須重點引導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實際上,職業(yè)教育本身就必須面對職業(yè)來開展。
利用德育課,引導學生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測驗、訓練,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使學生認識知我的性格特征、分析自我的興趣、了解自我的能力傾向,最后澄清自我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認識工作與職業(yè),懂得人總是要在一定的職業(yè)中工作生活,工作本來就是生活的重要內容,固定的工作不僅有益于身體,而且對于修身養(yǎng)性也是十分有益的。一個人一旦離開了勞動、一旦離開了職業(yè),他也就遠離了幸福。因此,對我們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們來說,無論一個人處于什么樣的社會階層,具有什么樣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身份,他都必須或者說有義務去努力工作和勞動。為了完成工作任務,每個人都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y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社會與情緒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然后,引導學生據此進行生涯選擇,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進而學會生涯管理。
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學生對自己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又充分了解社會職業(yè)活動及其要求,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愿望與社會職業(yè)生活結合起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yè),實現人職的最佳匹配。當學生意識到自己必須承擔起某種社會責任并以此為謀生手段時,自然要考慮如何為謀生增加砝碼。學生就會認識到正在接受的學習和訓練不是為了別人,其實正是為了自己,有了這樣的認識,學生當然愿意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教師也就有可能展開真正的教學。
實踐告訴我們,引導學生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不能等到的三年級時才開展,而應該從一年級學生開始抓,學生一入學,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人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以強化學生的職業(yè)意識。具體做法除了可結合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等課程來開展活動,還可利用班會課進行,并經常組織學生觀摩、甚至參加本地的人才招聘會,發(fā)動學生收集有關的人才需求信息。
學生通過對自己未來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對自己、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更正確的認識,學會了從個人的未來發(fā)展、個人前途的角度來關心自己的學習,由此產生了學習的動力,學生“想學”了,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
2 以教動學,讓學生“能學”
個人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幫助職中生解決了想學的問題,但職中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問題,而職業(yè)學校又存在著不同的專業(yè),對學生有不同的專業(yè)要求。如果學生想學又總是學不好、學不會,很快地,他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打擊,所以,在組織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同時,還必須幫助學生解決“能學”的問題,即讓學生能夠掌握相應的文化基礎知識,形成相應的職業(yè)技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努力轉變觀念,重視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最佳的做法是將信息技術結合到自己的教學中來,把學生當作學習者,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設計教學,發(fā)動學生參與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師在備課地,必須始終站在學習者的立場來審視自己的教學能否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如同樣的德育課,不同專業(yè)學生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為了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德育教師就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甚至于考試形式進行必要的調整,如對陶瓷商務專業(yè)可結合有關外貿實例開展教學,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應盡可能選取IT業(yè)的相關材料來輔助教學;工藝繪畫、陶瓷裝飾專業(yè)的班級女生較多,適合組織討論課;而電腦美術設計、裝潢專業(yè)班級的男生較多,常常要求舉行辯論課。根據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可結合相關教材內容,把社會調查、社會實踐、辯論等作為重要教學內容。如組織學生對本地的陶瓷生產及市場經濟情況進行調查、讓學生搜集有關材料對能否沿路擺攤設點等展開辯論;結合法律基礎知識教學,組織學生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法律案例模擬表演等……課堂上,盡可能多讓地學生提問、鼓勵學生發(fā)言……由于這些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既與教材相關內容的要求一致,學生容易收集到相關材料,又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因而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很高。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充分照顧到各層次學生的特點,使絕大多數學生都得到鍛煉、表現的機會,都能從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自然覺得自己“能學”了,其積極性自然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同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有必要對學生的成績評定方式進行改革,有的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在各種活動中表現較突出,但對死記硬背的東西總是記不牢,對這類學生,就絕對不能把卷面成績作為評定其德育成績的主要依據,而應更多地參考其在各種學習活動中的表現。
3 以考制學,讓學生“堅持學”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將學生訓練成一個知識的存儲器。有一次,有人向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請教一個簡單的物理公式,愛因斯坦竟答不出來。有人便因此笑話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笑著對人說,自己的頭腦里只記住那些書本里沒有的東西。不能記住一個簡單物理公式的愛因斯坦仍然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而更多的能背誦出成千上百條公式的人卻遠遜于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這一傳聞并不是說背誦和識記知識不重要,但它讓我們懂得了,識記知識固然重要,能夠理解、運用和發(fā)展知識卻是最重要的能力。
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說到底是為了增強德育課的教育實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利用計算機、影視資料輔助教學等等……在諸多的改革中,考試方式的改革,對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作用特別明顯,對促使學生“堅持學”的作用尤其突出。
教育改革,千改萬改,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形成更高的素質。人們總習慣于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今天的職中生幾乎從踏入學第一天起,接觸的就是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很少甚至于沒有接觸過。學生讀了十幾年書,總是“老師上課教條條,學生考試背條條,考試一完全忘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一點也沒有得到發(fā)揮,當然談不上形成某種能力,這對培養(yǎng)能應對現代社會變革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一代學生是極為不利的。大多數學生對單一進行閉卷考試感到非常厭惡。其實,僅通過閉卷考試也無法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德育素質。對考試形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實踐證明,考試方式的改革,對學生的觸動最大。筆者在職業(yè)道德和法律教學中,取消卷面考試,代之以學生平日在課堂上的表現、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及學習態(tài)度等作為評定學生成績的主要依據,剛開始時,學生認為很容易就能取得好成績,慢慢地,學生感到“不考”其實比考更難,因為“不考”其實變成了“天天考”,變成了必須經常用德育課的要求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是不需要再背誦枯燥的概念和知識點而已,但這種考試形式能更真實地反映出自己的德育素質,更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有利于自己形成很好的行為習慣,可貴的是,學生沒有畏難而退,而是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參加到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這就使職業(yè)道德和法律基礎的教學目的得到了更好的貫徹。
在各種考試中,筆者總是設計開卷、閉卷二套試卷,考前由學生自由選擇考試形式,考試時開、閉卷在同一教室里同時進行。結果,每次考試時,學生都能認真應考,整個教室鴉雀無聲,極少發(fā)現有學生作弊。再如,我們將德育課學期總評成績改由三個部分組成,30%為閉卷考試,50%為開卷考試(主要是完成一篇小論文),余下20%以學生平時的表現為評定依據??荚?、考核形式的改革,使德育課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習上確實存在困難的學生,教師還可及時設計出與“學困生”相適應的教法和考法,通過個別輔導、開小灶等,盡量不讓學生掉隊。
考試形式的改革,有效地鼓勵學生通過日常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來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德育素質,持之以恒地堅持學習,而且由于考試形式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格,學生在選擇了相應的考試形式之后,普遍能夠認真對待,極大地減少甚至于杜絕了作弊現象的發(fā)生,這對學生良好學風和品格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促使學生“想學”,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學”,利用考試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導學生“堅持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持之以恒,就能促使學生將教師傳授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內化為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德育課教學自然就能收到實效。
參考文獻
[1]《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教育部2005年3月印發(fā)).
[2]大學生職業(yè)心理輔導 / 陳社育主編.—北京出版社,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