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隨著獨立學院的蓬勃發(fā)展,針對獨立學院應用型教學的探索也一直沒有間斷。以經濟學課程為例,提出了基于獨立學院實際情況的應用型案例教學方法。此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應用與實踐能力,更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關鍵詞:獨立學院經濟學教學應用型案例教學
獨立學院與其他層次本科教學目標不同,是以培養(yǎng)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同時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在此基礎上,經濟學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使學生在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具備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公共事務和政策的理性評價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如何更好地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筆者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應用型案例教學方法。
一、應用型案例教學概述
應用型案例教學,是指在應用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將案例教學廣泛引入教學,將案例教學與理論講授融合在一起,通過分析、討論、解決實際問題來提高學生的應用與實踐能力。其中,應用型培養(yǎng)目標是目的,是獨立學院教學的最終目標;案例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應用型培養(yǎng)目標的手段。兩者能夠有機融合是基于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理解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很好的實現(xiàn)應用型教學目標;同時,在應用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對案例教學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應用型案例教學不是簡單的在教學中加入幾個案例分析或者設立幾節(jié)案例討論課,而是將教學與生活、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將與生活、工作密切相關的案例與課堂教學密切融合在一起,通過事實案例引出教學內容,由鮮活的案例來解釋枯燥難懂的理論模型,通過案例討論來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經濟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然而很多學生卻并沒有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1)國內使用的教材大多理論性較強,其框架通常是在一系列假設條件基礎上的純理論分析框架;(2)對經濟學理論的論證,大多采用抽象的數學推導和模型分析的方式,使學生更加感到晦澀難懂。學生從中學到的也只是一些理論及其推導,沒能將經濟學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也就沒能真正實現(xiàn)經濟學教學的意義。
我們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經濟系、管理系等涉及經濟學課程的系部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往課堂效果、案例教學的必要性、案例教學的組織、課程建議等幾個方面。調查涵蓋國貿、金融、會計、信息管理四個專業(yè),共收到有效問卷545份,其中認為自己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欠缺”的學生多達77.25%,只有13.39%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一定能力”或“能力很強”;認為分析問題能力“重要”的高達93.03%,認為“完全有必要”加強分析能力培養(yǎng)的學生占到了87.71%。
二、應用型案例教學的組織
案例教學應是與理論講授結合在一起的,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調查中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學生(77.80%)也都認同并接受“理論知識學習與案例教學同時進行”。經過研究分析,筆者認為,應用型案例教學的組織應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從生活出發(fā),以真實案例導入教學
每一次課或每一次獨立教學內容的開始,都以與本次課內容有關的案例尤其是貼近生活的或當下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開始,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聽課、學習。課堂講授結束時,再返回到上課之初的案例,最初的疑問也就煙消云散。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明白經濟學并不是虛無縹緲的理論,而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還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聽課變得不再被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講授過程中,以典型案例解釋理論
經濟學理論大多采用推導、論證的方法,獨立學院學生數學基礎較弱,對模型推導普遍感到較為困難與枯燥,而且應用型教學目標的定位也決定了經濟學教學應以理解運用為主。
在講到某一知識點時,選取一些簡短的典型案例,用這些典型案例來解釋與印證理論觀點,晦澀的理論一下變的清晰明了。例如,講到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時,可以引用“5個狗不理包子”的例子,每個學生都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很容易就能夠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選取的案例數量不宜過多,也不要過于復雜,要少而精,重點針對教學難點與重點內容,能清楚地印證理論觀點即可。
3.講授結束時,以綜合案例分析鍛煉運用能力
在某一章或相關的某幾章內容講授結束后,可以安排一次綜合性案例分析。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并解決問題。綜合性案例和前節(jié)所述的典型案例的區(qū)別在于,前者短,后者長,前者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理解相關原理,是為了證明原理的正確性,后者綜合性較強,難度也較高,目的是鍛煉學生的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在理解經濟學原理基礎上的能力提高。
對于綜合性案例,筆者比較推薦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也比較傾向于小組課堂討論的形式。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61.09%的學生更傾向于采用現(xiàn)場討論和辯論的形式。首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員數量控制在10人以內,組內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和各成員之間的碰撞,可以激發(fā)出新的火花,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團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則在一旁觀察,鼓勵學生發(fā)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導學生朝正確的方向思考。最后,由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補充或完善,得出最終結論。在適當時候還可以組織課堂辯論,使學生更為全面的看待問題。在整個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鼓勵與引導學生,給他們一定的肯定,推動他們積極主動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4.課堂外,以實踐性案例教學提高應用能力
案例教學要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運用實踐性案例教學的方法。給學生擬定一個大概的選題范圍,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社會調查,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一步去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及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案,最后以調查報告的形式進行總結。如適逢節(jié)假日,可要求學生在外出活動時注意觀察各地市場價格變化情況,選取一種商品進行詳細調查,找出價格變化規(guī)律,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及相應的調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選題難度要恰當。因為經濟學一般安排在大二階段,他們剛剛接觸專業(yè)課,缺乏必要的專業(yè)訓練,且社會經驗有限,如果選題難度超出了他們的能力,不但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
如此將案例教學和理論講授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由案例來支撐解釋理論,運用理論分析案例,通過案例分析鞏固理論,由此形成一個系統(tǒng)嚴謹的體系。
三、應用型案例的選取
案例是案例教學的核心。針對案例的選取,除了通常所提倡的典型性、本土性和針對性原則之外,針對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不夠等特點,還需要特別注意案例應用性要強,要考慮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筆者認為,在選取案例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應用性
經濟學教學應該突破純理論授課,要著眼于引導學生用知識解決現(xiàn)實存在的實際問題。所以,在選取教學案例時要注意貼近生活,注意案例的真實性。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該課程實用性很強,可以幫助他們解釋和解決很多現(xiàn)實問題,提高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帶動他們自己去思考解決碰到的問題,這也是培養(yǎng)應用性人才的意義所在。
獨立學院學生大多比較活躍,參與的社會活動相對較多,對現(xiàn)實經濟社會已有一定接觸和體會,也更希望教師能夠對他們在現(xiàn)實中的困惑與不解給予清晰的解釋。調查中就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適度開展教學,多選取一些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實用性強的案例。
2.時效性
案例的時效性要強,要盡可能新,教學中要將課堂講授與當代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有些案例雖也能夠解釋某個理論,也具有典型性和針對性,但案例內容已經過時,現(xiàn)在的學生沒有相關的生活閱歷,無法真正體會其內涵,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選取當下正在發(fā)生的事件作為課上分析的案例,可以使學生切身感受到經濟學理論的解釋力,為經濟學的魅力所折服,同時也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去思考當代社會熱點問題,真正做到學有所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以今年農產品價格為例,每個家庭都感受到了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若選取這方面的案例,結合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分析引起價格上漲的原因,最終印證了價格的變化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從而加深了對經濟學原理的理解。
3.趣味性
獨立學院學生較為活躍,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卻較差。要將學生都吸引到課堂上來并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充分的準備、講課藝術之外,還要突破原來的課堂形式,以一種更加有趣、活潑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寓教于樂。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最喜歡視頻輔助的,方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也為教師提供了便利,案例也可以選取寓言、故事、視頻音像資料、圖片、動畫等形式,還可以采用小游戲或小實驗的方式。事實證明,應用這種方式,課堂氣氛更加熱烈,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更深刻,自然也掌握得更牢固。
綜上所述,應用型案例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更廣泛地搜集課堂適用案例,并對原有案例進行更新;必須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新的案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將時代熱點問題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必須時時思考如何以一種更加有效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如果能夠按照上述原則準備和組織課堂教學,將理論講授與應用型案例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一定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亞麗.讓經濟學回歸為一門有趣的學問——經濟學教學中案例教學的體會.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