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生育期短,收獲期長,栽培技術簡單,用途廣,市場價高好銷。在農村,利用一些因缺水不能栽晚稻的田塊或旱地栽培大蒜,一般畝產值可超過6000元,畝純收入5000元以上,是種植晚稻和其他農作物收入的3倍多,經濟效益極為顯著?,F(xiàn)將旱田大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介紹給廣大農戶。
1. 選擇優(yōu)良品種
按照此技術栽培的大蒜,要求早期采收鮮嫩蒜苗,中期采收蒜薹,后期采收蒜頭,因此,宜選用適合本地環(huán)境、市場暢銷、葉薹兼用的白皮大蒜、崇明大蒜、金山大蒜等優(yōu)質高產品種。
2. 精細整地施肥
早稻收割后的7月底至8月上旬,將地深翻15~20厘米,曬白、耙細、整平后,再結合開廂做畦,畝施入腐熟人畜糞肥1500千克、三元復合肥50千克、碳酸氫銨50千克做基肥,將土肥混勻,并開好排水溝。一般廂寬1.2~1.5米,溝寬、深各為30厘米,做到圍溝、腰溝低于廂溝,溝底平滑,溝溝相通,明水能流,暗水可排,以利于灌溉和防漬。
3. 做好種蒜處理
播種前須將種蒜頭搶晴天曬2~3天,然后手工剝選其肥大形正、肉質潔白、無病蟲傷的蒜瓣裝入編織袋或竹筐中,用清水淘洗一下,去除雜質,撈出瀝干,放在2℃左右的冰柜或冷庫中或懸吊在冰涼的水井里(離水面20~30厘米高),以打破種子休眠,促早發(fā)芽、快長芽。浸泡或冷儲的時間均為20~30小時。沒有冷儲設備的農戶,可采用“潮蒜法”打破休眠,即在播種前15~20天,將剝選的蒜瓣放在清水里淘洗一下,撈出瀝干,放在地窖或有遮陽膜的大棚里,土壤濕度以手握土后松開土不散為宜。若土壤濕度不夠,應適量灑水,然后把種蒜瓣均勻攤鋪于地面(厚度約8厘米),每隔2~3天翻1次,使蒜瓣受潮均勻,并適量澆水以保持土壤適宜濕度,促發(fā)根整齊。經冷儲和“潮蒜法”處理的蒜種,15~20天后大部分蒜瓣發(fā)出白根時即可播種。
4. 科學播種
生產實踐證明,一般栽植密度愈大,產量愈高,效益愈佳。因此,播種時按行距17厘米左右開播種溝,株距7厘米,每畝大田用種量為100~125千克,順播種行溝畝施草木灰100千克加尿素10千克拌勻做種肥。播時將蒜瓣輕插入土,再用細碎園土蓋沒頂芽,厚度以澆水后微露蒜尖為宜。播后全田覆蓋10~15厘米厚的柴草或作物秸稈,以利保濕降溫。每隔3~5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濕潤。一般5~8天即可出苗,出苗后2~3天便可齊苗。
5. 加強水肥管理
大蒜齊苗后即可進行第一次追肥,畝用尿素7千克對清水300千克或稀薄人畜糞水300千克澆施于植株蔸部。第二次追肥在苗高7~10厘米時,畝用尿素10千克對清水350千克或稀薄人畜糞水400千克澆施。第三次追肥在苗高14~16厘米時,畝用尿素12千克對清水400千克或人畜糞水450千克澆施。以后每采收1次,視植株生長情況,酌情追肥澆水1次。大蒜生長過程中一般無病蟲害,因此無須施藥。
6. 適時采收
通常出苗后45天左右,即在國慶節(jié)、中秋節(jié)前后,當苗高20厘米左右時,即可隔行、隔株分期分批“間伐”蒜苗上市?!伴g伐”時應采壯留弱、采大留小,一般每畝累計采收蒜苗1500千克左右,收入3000元左右。對預留生產蒜薹、蒜頭的蒜苗,越冬前要澆施好防凍肥水,并在行間覆蓋稻草等保溫物以御寒防凍、護苗越冬。采收蒜薹、蒜頭的要求同常規(guī)栽培法,每畝可收獲蒜薹500千克左右,收入2000元左右;收獲蒜頭1000千克左右,收入2500元左右。收完蒜頭后,要及時翻耕整地,安排種植下茬作物。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邵陽縣巖口鋪鎮(zhèn)政府 郵編:4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