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苗經(jīng)充氧封閉運輸,體內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特別是長途運輸?shù)聂~苗,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更高,會在袋內沉底打團、處于麻痹甚至昏迷狀態(tài),導致抵抗力下降,此時若直接放養(yǎng)下塘,魚苗的死亡率特別高。筆者通過多次實踐,總結了幾項提高運輸魚苗下塘成活率的措施,現(xiàn)介紹如下,供參考。
1. 暫養(yǎng)運輸魚苗 將經(jīng)過長途運輸?shù)聂~苗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魚苗箱中暫養(yǎng),待魚苗各項生理機能恢復正常后再下塘。
2. 調節(jié)水溫,恢復魚苗體能 將運輸魚苗的塑料袋裝滿水后放入魚苗箱內15分鐘左右,當袋內水溫與魚苗箱水溫大致相同時(溫差不超過2℃)打開袋口,把魚苗慢慢放入魚苗箱,并不停地注入新水或劃水,增加箱內水的溶氧量,約2~3分鐘后魚苗體內的二氧化碳漸漸排出,魚苗逐漸蘇醒并開始在魚苗箱內逆水游動。這時,可向箱內潑灑鴨蛋蛋黃水,使魚苗攝食后能盡快恢復體能。
3. 魚苗食飽下塘 魚苗食飽后下塘,能提高其覓食能力和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4. 合理安排下塘時間 魚苗下塘時間應選擇在上午9時以后,此時塘內水溫可回升到15~20℃,能提高魚苗成活率。若魚苗夜間運達目的地,應將魚苗放在容器中暫養(yǎng),每10升水投放約1萬尾魚苗,并使水溫保持在19~20℃,投喂1次鴨蛋黃后由專人看管,每個小時換1次水溫相同的新水,注意增氧,防止魚苗缺氧浮頭,待第二天上午9時、水溫回升到15~20℃時,再投喂1次鴨蛋黃讓魚苗吃飽,調節(jié)容器內的水溫與池塘水溫大致相同后放苗下塘。
(作者聯(lián)系地址:貴州省冊亨縣漁業(yè)局 郵編:5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