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營養(yǎng)豐富,除含鈣、磷、鉀、鎂、鐵等礦質(zhì)元素和色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等18種氨基酸以及植物雌激素、蘋果酸、煙酸、抗氧化物質(zhì)鞣花酸、粗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外,還含豐富的糖(11%~17%)和維生素C(比梨、蘋果高1~2倍)。其性溫、味甘酸,集食用價值與保健功能于一身,深受消費者青睞。南方石榴多集中在8~10月采收,采后自然存放易失水皺皮,且腐爛損失較大。為減少石榴采后損失,延長石榴鮮果供應期,提高石榴經(jīng)濟效益,現(xiàn)將其主要儲藏方法介紹如下:
1. 通風庫儲藏 庫房選用無煙火、背陰、冷涼、濕潤、通風的舊平房或山洞、防空洞、地下庫(室)、土窯洞均可。庫房的四周墻壁要加設隔熱保溫層,庫房一端的下方挖1地窗,并安裝1臺進風扇,相對應一端的上方安裝1臺排風扇。儲藏期間溫度一般控制在5~10℃,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夜間至清晨可采用通風排氣設施排氣降溫,必要時打開門窗,引入冷涼空氣。白天關閉全部門窗隔熱,干燥時在地面適當灑水,以保持庫內(nèi)冷涼濕潤,中午要通風換氣。外界氣溫接近或≤0℃時要注意保溫防寒,采用草簾或棉被將門窗遮嚴,防止0℃以下冷空氣侵入。通風庫儲藏分堆藏和箱藏兩種:
一是堆藏。先在庫內(nèi)地面鋪5~6厘米厚的干稻草或鮮松針,將經(jīng)殺菌、分級、預冷的石榴擺放其上。然后按堆1層石榴相間堆放5~6厘米厚的干稻草或鮮松針的方法堆藏。堆完后果堆上及其四周再覆蓋5~6厘米厚的稻草或鮮松針。儲藏期間每隔15~20天翻堆檢查1次,剔除爛果并更換1次鮮松針。稻草具有吸濕保溫特性,不需更換。一時找不到稻草、松針,可用干凈細濕沙代替,濕沙濕度以手握成團、手松微散為度(下同)。采用沙藏時,儲藏期間最好不翻果檢查,以免沙粒擦傷果實。
二是箱藏。將經(jīng)殺菌、分級、預冷的石榴用包果紙逐個包裹后,裝入內(nèi)襯厚0.04~0.07毫米的無毒薄膜袋(袋口折疊壓在果上)、容量5~10千克的果箱,并將果箱按品字形整齊碼放在地面墊以枕木或磚塊并經(jīng)消毒的庫內(nèi),碼高不超過6層。垛與垛之間、垛與墻之間要保持20~40厘米寬的間隙,以利通風。
2. 缸(壇)儲藏 農(nóng)家少量儲藏石榴可采用此法,晚熟耐儲品種可儲藏至次年3~4月仍然新鮮。首先把缸(壇)洗凈,在缸(壇)底部鋪1層5厘米厚的濕沙,中央豎1草把或竹筒(與外界相通)作為通氣用。然后將經(jīng)殺菌、分級、預冷的石榴沿著草把或竹筒周圍逐層擺放入缸(壇)內(nèi),直至接近缸口或壇口,再蓋5~10厘米厚的濕沙,并用塑料薄膜封口,置于室內(nèi)陰涼處儲藏。儲后1個月檢查1次,剔除爛果,以防擴大污染。如將缸(壇)半埋入地下儲藏,效果更佳。
3. 簡易溝藏 南方高寒山區(qū)可采用此法進行短期(2~3個月)儲藏。先在陰涼、高燥處挖一寬100厘米、深80~100厘米的溝,長度依儲果量和地形而定;溝內(nèi)每隔一段距離設置一磚垛或用木板隔開,以利通風散熱;溝底經(jīng)平整后鋪上5厘米厚的干凈濕沙。然后從溝的一端開始,將經(jīng)過分級、殺菌、預冷的石榴逐個逐層擺放整齊直至接近溝沿,層間用干稻草或鮮松針隔開,最上面再鋪5~6厘米厚的干稻草或鮮松針。也可在溝底墊以磚塊、枕木后,將分級包裝的果箱碼放在溝中。溝上距地面20~30厘米處搭一屋脊狀草棚并覆以薄膜,以便遮陰、保濕、防雨和防寒。
4. 冷庫儲藏 將經(jīng)過殺菌、分級、預冷的石榴用包果紙逐個包裹后,裝入內(nèi)襯厚0.04~0.07毫米的無毒薄膜袋(袋口折疊壓在果上)、容量5~10千克的果箱,并將果箱按品字形整齊碼放在地面墊以枕木或磚塊并經(jīng)消毒的的冷庫內(nèi)。碼高不得超過6層,每排果箱之間要留20~40厘米寬的間隙通道,以利冷空氣流通。儲藏期間庫溫控制在2~5℃、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冷庫制冷設備應有溫度自控裝置,以確保庫溫穩(wěn)定。室內(nèi)相對濕度低于85%時,應在地面灑水或在庫內(nèi)掛濕草簾、濕麻袋。采用此法儲藏3~4個月,好果率可達90%以上,且果面仍然光潔如初,籽粒色澤、風味不減。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隆回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4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