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典
《聯(lián)邦論:美國憲法述評》,(美)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等著,尹宣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5月
1787年,在美國費城,制憲會議制定出了美國的新憲法,但還需要13個邦中,至少9個邦的代表大會批準方能生效。針對新憲法,反對與贊成兩種聲音發(fā)展成一場激烈論戰(zhàn)。漢密爾頓、麥迪遜、杰伊等聯(lián)邦主義者,在1787年10月到1788年5月的短短7個月時間內,先后發(fā)表85篇戰(zhàn)斗檄文,論述聯(lián)邦主義,不厭其煩地向北美人民宣揚聯(lián)邦憲法的基本觀點,竭力說服他們接受聯(lián)邦制度,也駁斥了反聯(lián)邦派對憲法的批評與責難。這85篇檄文,由漢密爾頓牽頭,編撰成這本《聯(lián)邦論》。
本書是評價《美國憲法》的經典著作之一,至今盛名不衰。當年華盛頓曾稱贊道:“危機消失、環(huán)境安定后,這本書將得到后世的矚目。因為,它對自由的原理,對政治問題,提出了坦率精湛的討論。凡有公民社會存在的地方,人們永遠會對這些問題產生興趣?!?/p>
《經濟社會的起源》,(美)羅伯特·L·海爾布羅納、威廉·米爾博格著,李陳華、許敏蘭譯,格致出版社2010年6月
《經濟社會的起源》是海爾布羅納自我評價最高的作品之一,也是最優(yōu)秀的西方經濟簡史著作之一。全書系統(tǒng)梳理了經濟社會的起源與演變歷程。誠如作者所說,“經濟學的目的在于揭示經濟生活的含義”,只有認真思考思想和社會的歷史,才能真正理解現(xiàn)代社會。
《經濟社會的起源》并沒有止步于書寫歷史,而是從歷史的角度來審視和分析當今時代所面臨的諸多緊迫問題,如政府在經濟中扮演何種角色、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治理、如何消除世界貧困等。
知識與情趣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陳豐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這是歐洲學大家陳樂民晚年在病床上留下的文字,是他人生最后階段的思考與感受。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這個書名源于作者生命最后階段寫下的一系列沒有注明收件人的信。陳豐在發(fā)現(xiàn)這些遺稿后,以此為起點,將父親陳樂民最后兩年的文章、手跡編選輯錄,始成此書。
作者去世前,抱恙已久,身體每況愈下,但大腦卻保持清醒,病痛稍有緩解便執(zhí)筆書寫,也就是為了把“腦子里邊還沒有跑掉的東西寫出來一點”。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回憶、日記、隨筆等有關往事的文字;第二部分收入作者最后兩年對一些歷史問題的思考等;而第三部分則是陳樂民多年來積累的評價徐光啟的文章。
《誰為伊斯蘭講話?》,(美)約翰·L·埃斯波西托、達麗亞·莫格海德著,晏瓊英、王宇潔、李維建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3月
“9·11”事件發(fā)生以來,恐怖主義肆虐全球,成為犧牲品的有穆斯林,也有非穆斯林。但在一些學者和恐怖主義研究者那里,認為伊斯蘭教該為全球恐怖主義負責的觀點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恐怖組織也賣力宣傳,將西方世界描述成伊斯蘭教的敵人。當各方粉墨登場、推銷各自觀點時,普通穆斯林們的聲音卻乏人傾聽,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真正的想法。
2001年-2007年,蓋洛普公司組織了一項龐大的研究,對分布在35個國家的穆斯林居民進行訪談,通過隨機抽樣等方法,其調查對象涵蓋了13億穆斯林中的90%以上,這成為迄今為止對當代穆斯林進行的最全面、最大規(guī)模的調查研究,而本書就是該研究的成果。
研究表明,穆斯林與西方國家的沖突并非不可避免,沖突的原因也不是原則性分歧。避免沖突的關鍵是,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對待不同的文化和文明。
《塵世 ·挽歌》,野夫著,新星出版社2010年3月
這是野夫多年來的文章合集,一篇篇泣血的文字,再聯(lián)系作者一生的動蕩流離,讀來分外震撼。章詒和為本書作序,其對野夫的評價是:“土家人,重感情,硬漢子。九個字的概括,注定其人生艱辛曲折”,對野夫作品的評價則是“野夫的作品正是由哭泣的大地孕育出來的。微風漾水,淡靄凄林,有著很豐富的人生意味……”野夫的文字一如他自己,超越流俗,投射出高貴與篤行的精神氣質。
本刊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