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二學生的學習是初中階段的關鍵時期,學生處在知識技能的分化階段,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局限于知識的傳授和習題的講解,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開口說,要讓學生能把學到的英文用于實際交際中去。
關鍵詞:語法;課堂;活躍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8-016-001
目前,英語教學正處于改革的時代,課堂教學強調對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讓學生在情景中積極操練。下面針對我上的一節(jié)英語公開課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案例描述
教學目的:
1 現(xiàn)在完成時的意義、構成
2 分清與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區(qū)別
3 分清have(has)been to have(has)been in/at have(has) gone to三者的區(qū)別
4 分清短暫性動詞和延續(xù)性動詞的用法
5 寫一篇老師的介紹
Stepl.Warm-up Do you remember these sentences inUnit l(Reading)?(現(xiàn)在完成時句子)
Step 2 Presentation
1 現(xiàn)在完成時的構成?助動詞have (has)+動詞的過去分詞
2 現(xiàn)在完成時的主要用法
(1)表示過去發(fā)生或已完成的某一動作對現(xiàn)在造成的影響或結果,常與already just yet never ever before等連用,也可以和包括現(xiàn)在在內(nèi)的時間狀語,如these days,this year,so far等連用。
(2)表示過去已經(jīng)開始,持續(xù)到現(xiàn)在的動作或狀態(tài),可以和表示從過去某一時刻延續(xù)到現(xiàn)在(包括“現(xiàn)在”在內(nèi))的一段時間的狀語連用。(for+表示一段時間的詞組,since+表示過去某一時刻的詞或詞組)謂語只可用延續(xù)性動詞。
Step 3 Revision
現(xiàn)在完成時注意三個分清
1 分清have(has)been to表示某人曾經(jīng)去過某地have(has)been in/at
2 分清與一般過去時的用法
3 分清短暫性動詞和延續(xù)性動詞的轉換
Step4 With the topm Our English teacher
在這節(jié)復習課中我是這樣處理的:在上這節(jié)課的前兩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年一度的春游,在設計課的時候我靈機一動,把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融人到現(xiàn)在完成時的教學,比如在復習完現(xiàn)在完成時的構成和一般過去時的區(qū)別后,我在課件上打出同學們在紅山動物園的照片,并問其中的一位同學:“Who are they
S:They are Fangzhen and Ying ziyang;T:Where wereyou? S:We were in Hong Shah Zoo T:When didyou go there?S:We went there two days ago.T:Have you been to Hong Shinl Zoo?S:Yes.We havebeen there wlce.T: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that place on that day?S:We have been there forabout two hours on that day.T:Did you have agood time that day?S:Yes.We were very hap-py!It was an exciting day!接著讓學生兩人一組練習。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還設計了一個活動來介紹Our Englishteacher To write down a short composition using thepresent perfect tense as many as possible.這個活動把我這節(jié)現(xiàn)在完成時的語法課知識得到了具體運用。在導入這個活動前,我說You may know me at the pre-sent.Do you know my experience in the past? 請看老師的舊照片和我們老仙林中學的照片,然后再看表格:
分四個小組寫,先在組內(nèi)討論,讓組員至少說一句,協(xié)助組長在展示板上完成,最后每組選一個代表上臺匯報本組的成果。
二、教學反思
這堂課主要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法”和“小組學習法”。我覺得課堂中能夠真實呈現(xiàn)的語法教學情境,比依靠學生回憶,想象營造出來的情境更鮮明形象,更富有魅力。這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在復習短暫動詞和持續(xù)性動詞的過程中,時間顯得倉促,在小組討論中,仍然是中等偏上的同學占據(jù)主動地位,一些英語基礎不好的同學不敢開口或者沒有開口的機會,學生參與得還不夠,參與的面還不廣,有的學困生還沒有真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