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中,在課前聯系生活預習,開啟閱讀起點;在學文中聯系生活理解字、詞、句,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恩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這樣,方可讓閱讀教學從生活走向文本,再從文本走向生活,回歸生活,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閱讀;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0)8-099-001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強調師生走進文本,品評詞句,朗讀感悟,卻常常忽視閱讀與生活的聯系。沒有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回歸生活。作為教者就應該引導學生將閱讀與生活這個大舞臺相鏈結,體現閱讀教學的時代與生活氣息,進行立體化閱讀。讓閱讀教學從生活走向文本,再從文本走向生活,回歸生活,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筆者認為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生活化,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和方法:
一、課前聯系生活預習,開啟閱讀起點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生動有趣,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但也有個別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離得較遠。學生閱讀理解起來顯得吃力。那么,作為教學者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或利用生活資源豐富學生生活閱歷,在學生與課文之間架起情感的橋梁,開啟學生的閱讀起點。
例如教學《廣玉蘭》一課時,我先叫學生觀察校內的廣玉蘭樹,寫觀察日記。讓學生親近并解讀廣玉蘭,發(fā)現了它身上獨特的美。然后再學習課文,看看作者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為什么值得學習。最后再結合自己的日記,說說你有哪些優(yōu)點值得作者或別人學習的。實現了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世界走進文本,又從文本走向生活。原來與學生存在距離的廣玉蘭,現在成了學生理解的起點,發(fā)現美的起點,尋求閱讀樂趣的起點。
結果出現了這樣一些描寫:
在我的記憶中,敢與冬天叫板只有性格倔強的松柏。學習《廣玉蘭》一文后,我知道寒風凜冽的北風中也有我們的巾幗——廣玉蘭挺立著……
我用手輕輕摸著這些絨毛,真細膩啊,好像是葉子給自己穿的保暖衣……
葉子的表面像包著一層蠟,光亮光亮的,葉背上卻是鐵銹色的絨毛。一位同學把絨毛刮去了,連葉子的血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想葉子會很疼吧,那可是他的外衣啊……
二、學文中聯系生活理解宇、詞、句,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例如在學習《三亞落日》一文中,理解“掠過”一詞時,就是讓學生說說哪些隋景可以用上這個詞。學生馬上想到:翠鳥掠過湖面。扔扁平小石塊使之輕輕地掠過池面。云彩掠過天空。他的手指在吉它的弦上掠過。飛機在空中掠過……又如理解《盧溝橋烽火》一課中“猝不及防”一詞時,讓學生說說什么情況下用上這個詞:風暴快得令人猝不及防,造成嚴重損失。守門員猝不及防,球又飛進球門。紅軍猝不及防出擊,日軍被迫倉促應戰(zhàn)……在生活情景中,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調動起來。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明白詞語的意思的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詞語的使用語境,理解和體驗自然加深。
三、學文后聯系生活,內化延伸課文,促進能力的形成
一堂閱讀課,在經歷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后,大半學生對于文本內容所蘊涵的言語規(guī)律還可能是一知半解的。這樣就必須安排適當的書面練習,以形成從聽到讀到說到寫的完整系統(tǒng),實現從文本走向生活,以整合學生在語言訓練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技能、思想、性情,達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真實提高。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螳螂捕蟬》后,鞏固練習是這樣設計的:
1 A天通過我們共同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螳螂捕蟬》的故事,還認識了一位有勇有謀,智勸吳王的少年。我想此時此刻同學們心里一定都有很多想說的話,老師就給你一個一吐為快的機會吧!
我從吳王身上體會到了——
我從少年身上體會到了——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
少年智勸吳王這件事讓我想到了
2 那么如果請你給課文換一個題目,你會換什么題目?
設計這樣兩道練習,不僅僅是為了鞏固教學的訓練,更是為了引導學生能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來談感悟,喚起學生原有生活積累與現時感悟的沖突,激活思維。并且鼓勵學生有獨特的見解,從多角度去評價課文,感受課文,理解課文。因為閱讀教學中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從某種角度上來講,感悟、欣賞比理解內容更重要。
而本課的拓展小練筆又是這樣設計的:
請你來編故事:
第二天,上早朝時吳王當即宣布:“攻打楚國一事暫緩不議。”眾大臣聽了大驚不已,議論紛紛。吳王掃視了一眼群臣,微笑著說:“事情是這樣的……”
你知道吳王會怎么和大家說嗎?動動你的小腦袋,回家把故事寫完吧!
教師將簡單的復述課文,稍加變化,實現從文本走向生活,從文本回歸生活。以故事的形式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以續(xù)編故事的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以吳王自述的方式,提高了對學生復述的要求。
而我在教學本課后,與學生共同追憶吳國的可悲命運,又分析了春秋戰(zhàn)國當時局勢。再聯系當今國際情況,想想哪些人應該聽聽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怎樣講這個故事。例如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把這個故事講給美國總統(tǒng)布什聽,以任何理由讓軍隊進駐別人國度都是在引火燒身。也有學生認為應該講給日本人聽,不要老跟西歐人屁后轉,火燒大了,自己也沒好果吃。有一個學生說:我們中國人首先要牢記這個故事,維護和平。更要提高警惕,不上任何圖謀不軌的個人或國家的當,圖一時之快,害國害民…一之后,又以“一個只顧眼前利益的國家、民族尚且如此,那么個人呢?”引導學生從自身談起,從小事談起。講到撒把騎車的危害、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貪吃零食的后果……充分讓課文與生活接軌,與時代接軌,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