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脂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
血脂一般指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TC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使動脈硬化形成和發(fā)展。TC聚積在血管內膜,使內膜增厚及粥樣斑塊形成,使管腔變窄,冠狀動脈狹窄會影響心臟供氧。LDL-C使內膜表面的粥樣斑塊變得松脆,容易脫落,脫落的碎屑即栓子,栓子小又不是一次脫落的,會引起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大的栓子堵住了較大的冠狀動脈,引起心肌梗死。TG能使LDL-C不進入肝臟代謝減少其活性,而直接進入致動脈硬化和粥樣斑崩解的途徑,TG又使HDL-C進入肝臟滅活,結果HDL-C減少。HDL-C對以上血脂造成的血管損害有保護作用,所以HDL-C是對人有益的脂蛋白。
2.哪些人要服降血脂藥?
專家認為,有下列危險因素中兩項應采取降脂治療:男性早發(fā)冠心病或有家族史者、吸煙、高血壓、HDL-C降低、糖尿病、肥胖、腦血管病或周圍血管病以及TC和LDL-C增高者,應盡早降血脂,以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對腦血管病也有預防作用。
3.血脂到什么水平需服降血脂藥?
目前認為,無冠心病史者,其TC≥6.2毫摩/升(240毫克/分升)或LDL-C≥4.2毫摩/升(160毫克/分升);已明確診斷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者)其血TC≥4.2毫摩/升(160毫克/分升)或LDL-C≥2.6毫摩/升(100毫克/分升)即應服降血脂藥。
4.如何選用傳統(tǒng)降脂藥物?
TC值增高者,可選用下列藥物:
首烏片內含卵磷脂及大黃根酸,可引起輕度腹瀉,使膽固醇排泄量增加。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此藥因易致腹瀉,有慢性腹瀉者宜慎用。
脈安沖劑由山楂、麥芽組成,有消食化積功能。用法:每次1袋(18克),每日2次沖服。服藥后偶有反酸、胃內不適、輕瀉等副反應,胃酸過多或有潰瘍病者宜慎用。
脈康由安妥明、芹菜籽及槐花米組成。有降脂、降壓及改善血管脆性的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片(0.3克),每日3次。用后偶爾會引起肝功能損害。原有肝功能減退者用時宜小心。
安絡寧由安妥明鋁鹽、何首烏、丹參、瓜蔞、葛根、決明子、山楂及維生素C等中西藥物組成。適用于高脂血癥伴冠心病或高血壓的病人,有一定降脂和改善胸悶等癥狀的作用。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用后偶見肝功能損害,原有肝功能減退者慎用或不用。
TG增高者,可選用下列藥物:
非諾貝特(又名普魯脂芬)是一種較強效的降脂新藥。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用后可引起輕度肝功能損害,少數病人出現(xiàn)胃腸癥狀或血清尿素氮暫時性輕度增高,停藥后可恢復正常。在服藥期間應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原有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孕婦禁用。
益多酯(又名多利脂)是安妥明衍生物,有明顯的降脂作用,還有很強的抗微血栓形成和降低血尿酸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偶見胃部不適,血清尿素氮增高,潰瘍病和肝、腎功能有損害者慎用。
去脂舒(呋喃甲氫龍)為蛋白同化激素,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降脂效果明顯。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對肝臟功能有損害,并可使血糖增高,原有肝臟疾病或糖尿病者慎用。
降脂平由安妥明、煙酸、肝樂、維生素B6、康力龍等組成,有降脂及降壓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本藥降脂效果明顯,但對肝臟有輕度損害作用。
煙酸肌醇酯是煙酸的酯類。對降血清甘油三酯有一定作用。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可有輕度惡心或面部潮紅等副反應。
安妥明(又名氯貝丁酯)降脂效果明顯。用法:口服每次1片,每日3~4次,可有胃腸道副反應及暫時性肝功能減退,原有肝臟病者應用要小心。
血脂康 該藥是從紅曲中提煉制成的血脂調節(jié)劑,含有洛伐他汀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能明顯降低TC、TG及LDL-C水平,對HDL-C有輕度升高作用,血脂康使粥樣斑塊病變有不同程度的減輕,預防脂肪肝,對糖尿病人降血糖,促進腦梗死病人恢復,并抑制肝臟合成TC及減少LDL-C作用。無明顯副反應。每日用量為0.6~1.2克(2~4粒),對中度、低度升高的高脂血癥,每日0.6克,口服,連用半年,效果明顯,對血脂較高者,每日用0.9~1.2克。
此外,菜薊、水飛薊素等藥物,有降脂及保護肝臟作用,適用于高脂血癥伴有肝功能減退的病人。
5.為什么要推廣應用他汀類降脂藥物?
有專家稱,他汀類藥物對人類的貢獻將不亞于當年的青霉素,推廣他汀類藥物被稱為是一場“他汀革命”。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許多基層醫(yī)院還沒有廣泛推廣使用他汀類藥物,許多基層醫(yī)務人員還不了解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首先由Endo等進行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他汀類藥物的側鏈結構有與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相似的部分,能競爭性地抑制膽固醇,使其合成減少,因而有清除高血脂的作用。
最近英國高血壓學會提出,他汀類可作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1級及2級藥物。
1993年,MARS試用洛伐他汀80毫克與安慰劑對比,服藥組患者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B分別下降32%、38%、36%,高密度脂蛋白升高8.5%。實驗說明,洛伐他汀不僅能改善冠心病及動脈硬化病變進展,并可降低冠心病、中風、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1994年,北歐用4S試驗觀察了4444例冠心病患者,日服辛伐他汀20毫克,隨訪4.1年,服藥組與服安慰劑組對比,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分別下降25%、35%、10%,高密度脂蛋白升高8%,死亡率大大下降。
此外,還有人對阿伐他汀、亞伐他汀及貝伐他汀進行臨床觀察,結果與上述試驗相似。
他汀類藥的毒副作用主要為上腹痛、腹瀉、惡心,偶見有過敏反應、頭痛、視力模糊。此類藥嚴禁用于肝、腎功能不全者和孕婦。近年來,他汀類藥物所致肌痛或肌無力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患者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應注意不可隨便增加劑量,一旦出現(xiàn)肌痛或肌無力征兆則應及時去就診,請醫(yī)師判定是否減量或停藥。他汀類藥的不良反應如發(fā)現(xiàn)及時,可很快得到控制?;颊呖赏S迷撍幓虿捎闷渌的懝檀妓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