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內(nèi)容空洞、矯情假意”的弊病。我們可以從“關注自己的生活,會體驗;關注他人的生活,會思考;關注課標的要求,會表達”等方面,引導學生用心關注生活,寫出真情實感,走出寫作教學的困境。
【關鍵詞】寫作 真情 體驗 思考 表達
“內(nèi)容空洞、矯情假意”是當前中學生作文的通病,如何根治這一通病呢?
一、關注自己的生活,會體驗
經(jīng)常聽到學生抱怨作文難,原因何在?學生說:“無話可寫?!薄盁o話可寫”即缺乏寫作素材。那作文材料哪里來呢?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句話說明生動鮮活的生活是學生創(chuàng)作之源。但學生卻感慨自己“學?!彝ァ眱牲c一線式的生活太單調(diào)乏味,實在沒有什么東西可寫。其實,如果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生活,去熟悉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豐富多彩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那么他就能夠積累生活素材,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首先是要讓學生擁有一顆善感的心,學會體驗。
晚自習恐怕是最平常不過的高中學生生活場景了,但只要有心,成文亦能不乏情趣。且看學生習作《一只蜂闖進教室以后》片斷:
持久的沉默會被打破,空氣泄漏一些不安的亂,桌椅發(fā)出“吱——”的聲音,宣布著鬧的世界即將開始?!八⑺ⅰ钡姆瓡曉诿總€角落興起。只不過一切又似乎在安靜的巖石下,又礙于講臺上的坐班老師,終究壓抑的不露痕跡,等待一個理由……
“嗡嗡嗡”,一只壯壯的蜂以這樣的開場白闖入教室,亮眼的燈光宣告著今晚的主角,那散發(fā)著絲絲熱氣的白熾燈早已預示了結(jié)局,不免有些刺痛人心。于是,大海最深處的波瀾在海面上瘋狂地演繹,戰(zhàn)爭終于爆發(fā)——那是關于人和一只蜂的斗爭。蜂在距離同學們頭頂不到一米的高度,那揮翅的頻率很快,不斷重復著“嗡嗡嗡”的聲音,不斷引誘到一雙雙眼睛的關注。它不安地亂竄,急切地想找到一處黑暗的角落。不時地有女生叫著,那緊張的神色中分明透露著一絲愉快。所有人都把書本和筆拋到了一邊,有的站起來,有的歪斜著身子裝出一副躲避的樣子,有的拿著一本厚厚的書只等待蜂的到來而給它當頭一棒,旁觀的同學像在看戲一樣感到新奇好玩。而那老師在分明的無奈中又摻雜著些莫名的笑,撐起了疲憊的嘴角。那“嗡嗡嗡”愈發(fā)地亂,仿佛未等那余音結(jié)束又摻入新的聲音,像一個瘋狂的人在瘋狂的暴風雨中拉著瘋狂的小提琴。突然,“啪”的一聲干脆地斬斷了所有的聲音,也結(jié)束了這場戰(zhàn)爭,結(jié)束了一個生命和一群人好玩的游戲和開心的心情。
你本來就不該闖入的,小蜜蜂,黑暗透著孤單,光明卻潛伏著危機。人類利用了你們,最終主宰了你們,我腦海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記憶愈發(fā)模糊……
培養(yǎng)一顆敏感的心,就是要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父母的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殷切的叮嚀、老師的諄諄教導等,要學會體察與感受。細心感受親情、友情帶來的幸福與快樂。關注家人的生活情景,體會家人的關愛、寬容之情,并選擇能觸及自己靈魂的某個片斷、細節(jié),提煉為習作的“動情點”,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關注他人的生活,會思考
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有生活的底子,筆下才會有活生生的人,才會有生活的氣息,才會有如人一般的喜怒哀樂?!笆朗露疵鹘詫W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文章不論大小,能于日常小事中表達真情實感、提煉升華出深刻主題者,皆為佳作。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沒有他人思維的碰撞,個體思考往往因自身所見所聞所感的限制而難以博古通今。而一旦多種觀點互相撞擊,那么原有的被阻塞的思路,可能因此而打開,我們擁有的,便不再是一己悲歡,而可能是所有心靈的顫動。關注他人的生活,學會思考,樂于交流,思維在碰撞中提升品位。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讓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我們每周安排一節(jié)語文課在閱覽室閱讀課外書籍,課后要求寫不限字數(shù)的讀書筆記。一段時間后,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而且還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寫作也就得心應手了。以下即是學生閱讀《巴黎圣母院》后的筆記——《關于格蘭古瓦的臆想》:
在溫暖的午后看了《巴黎圣母院》的一、二兩卷,復雜的人名與情節(jié)在腦子里混雜在了一塊兒。像是家貓獨自在家中搗亂,爬到桌上踢翻了墨水瓶又把地上散落的毛線滾了一身,亂七八糟。而惟獨對那個叫格蘭古瓦的詩人,我有了一種特別的情感。
原文寫道:假定用數(shù)字十來表示詩人的實體,一名化學家對之做定量分析,或者用拉伯雷的說法做劑量測定時,必能發(fā)現(xiàn)其中九成是自尊心,私利僅占一成。在我看來,這是對格蘭古瓦最最深刻的認識。倘若必須給他的種種加上一個前綴,那便是,虛榮的格蘭古瓦。他愛的并非是錢,而是面子。從古到今,無論中外,詩人的自尊心好像總是特別驚人的。所以,我總覺得某種程度上,他代表的是一部分的文人。于我而言,這位詩人即使說不上是才華橫溢,但也不只是略有才華。他自我欣賞,自我肯定,并且希望他的圣跡劇得到他人的肯定,從而獲得贊美,獲得尊重。雖然最終他的這個夢想破滅,但我卻相信,他真的是個不錯的詩人,只是,帶著些“生不逢時”的味道。這不過是帶著個人情感的說法,因為他很多的心理我都有過,在窘迫之中尋找安慰;獨自在小巷中自言自語;在受到打擊后便遠遠離開人群;常常懷疑上帝是不是睡著了……似乎,帶了些許的孤芳自賞??吹礁裉m古瓦對死亡的恐懼時,我不禁想起了魯迅在祝福里塑造的那個“我”,一樣的懦弱,以及一樣的屈服,對生活。
詫異于雨果先生給筆下的這位詩人有了虛榮、有了懦弱之外,也給了他才華以及別的一些美麗。這樣的格蘭古瓦,躍然紙上。
是哪里寫過:讀人,是為了更好地做人。
讀自私,虛榮、謊言、懦弱的同時,讀純潔,讀美麗,讀高尚。
三、關注課標的要求,會表達
高中語文新課標關于寫作的要求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激發(fā)寫作欲望。”但校園的天地畢竟有限,學業(yè)負擔又如此沉重,“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的任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經(jīng)典名著是閱讀的首選,但象牙塔里的學問畢竟和真實的生活有距離,時時面對不免產(chǎn)生疲倦,且一經(jīng)編輯成書便是固定的,在時效性上稍顯不足,較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解決?一直比較困惑,后來讀到《讀報,“讓無力者有力”》(《中學語文》2010年第3期)一文,頗受啟發(fā)。讀報確實不失為關注生活、體驗人生的快捷途徑,因為報紙最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作為便捷的信息載體,報紙除了傳播資訊消息外,它短小精悍的時評,或尖銳或理性,能促進學生的觀察和思考;它五彩斑斕的副刊,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它豐富的文化內(nèi)蘊,正是提高學生素養(yǎng)的一個階梯。教學中嘗試引入讀報活動,向?qū)W生推薦《中國教育報》(“文化”專欄、“讀書”周刊)、《南方周末》(“評論”專版)和《中國青年報》(“冰點”專欄)等,學生涵泳其中,仰觀宇宙,視接蒼穹;俯瞰大地,眼及古今。潛移默化間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很好地把語文和社會聯(lián)系了起來,從中汲取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提高了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了良好品質(zhì)。習作中自然少了些吟風誦月、歌詠自我,多了些慷慨之音,寫出的文字逐漸犀利、勇敢而真誠。
新課標還要求:“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糾正為文造情的不良寫作傾向?!蔽覀兿嘈?,有生活就不會說空話,有體驗就不會說假話,有認識就不會說套話。讓學生關注生活,悉心體味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保持對生活的激情,用細膩的筆觸寫出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動真情,說真話,寫真文。長此以往,“內(nèi)容空洞、矯情假意”就不再是困擾寫作的難題了。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浙江省云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