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蘇東坡有一次去拜訪濟南監(jiān)鎮(zhèn)宋保國。宋保國將王安石寫的《華嚴經(jīng)注解》拿出來展示。蘇東坡說:“華嚴經(jīng)本來有八十一卷,現(xiàn)在卻只有一卷,這是怎么回事呀?”宋保國說:“荊公(指王安石)注解的這一卷才是佛語,非常精妙,其它卷都是菩薩語!”
東坡見他這么崇拜王安石,就說:“我從經(jīng)書中,取出幾句佛語,夾雜在菩薩語中,再找出幾句菩薩語,夾雜到佛語中,你能分辨清楚嗎?”宋保國說:“不能。”
東坡又說:“我以前曾住在岐下那個地方,聽說附近河陽縣的豬肉味道很好,就叫人去買。這人回來的路上喝醉了酒,豬夜間逃走了,于是他就另買了一頭普通的豬來頂替??腿藗儑L了這豬肉后,都贊不絕口,連說好吃,認為非一般的豬肉可比。后來,這件用假豬頂替的事情敗露了,客人們知道后,都為自己當初的表態(tài)感到慚愧。今天荊公寫的假話就如同那頭假豬一樣,只是沒有敗露罷了。如果你用心去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墻壁瓦礫,都昭示著很精妙的佛法。至于說什么佛語很精妙,不是菩薩語能比得上的,這難道不是夢話嗎?”宋保國慚愧地說:“您說的有道理?!?/p>
說得難聽一點,有些人覺得名人放的屁都是香的。蘇東坡覺得這種現(xiàn)象很可笑,所以拿“假豬事件”打了個比方。伯樂是相馬的名師,大家認為他相馬絕對不會看走眼,只要他認可的馬一定是好馬。有一次,有人來求見他,說:“我有一匹馬賣不掉,請您到馬市上走一遭,在我這匹馬旁邊走一走,看一看,成嗎?”伯樂答應了,果然,他去看了那么一眼,這匹馬就賣了高價。
您瞧,伯樂成了這馬主的“托兒”了。他也許算是廣告代言人的先驅(qū)吧。
據(jù)說,斯大林時期,個人崇拜搞得很厲害,有一次斯大林在《真理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處字句讓人費解,但是當時的御用文人們覺得,領(lǐng)袖的文章不會有錯的,一定是我們沒有細心領(lǐng)會啊,于是寫了很多文章進行分析、推敲、演繹。斯大林看到了,覺得好笑,批示道:“純屬筆誤,笨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頭上總是戴著奇妙的光環(huán),“某某天師”,“某某專家”,不一而足。這些號稱,在普通人的耳朵里,總是“具有權(quán)威”的代名詞,可事實真是這樣嗎?很多這樣的“天師”、“專家”,就如同文中的王荊公,故弄玄虛,弄出什么佛語,菩薩語,而許多善良天真的人們,就如同文中的宋保國,被這種玄虛所迷惑。更何況,在這些假天師身邊,還有許多“托兒”,就這樣,在“天師”的蓄意行騙、“托兒”的鼓勵慫恿、大眾的愚昧盲從下,形成一股股的勢力,攪亂人們的生活,達到其不可告人的陰險目的。
這些例子提醒我們,遇事別盲從,別瞎起哄。作為一個有理性的現(xiàn)代人,應該思前想后,就像蘇東坡說的那樣:“若一念清靜,墻壁瓦礫,皆說無上妙法!”這樣,你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