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0國道內蒙古烏海段市區(qū)入口處驅車幾公里,走到烏海北大街和人民路的交匯處,你就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綠色葡萄娃娃雕塑高舉左手歡迎八方來客。它碩大的頭部由葡萄變化而成,頭頂金黃色葉子,腳踏黃河水波。它不僅是烏海市承辦的內蒙古自治區(qū)第十二屆運動會的吉祥物,也是烏海盛產葡萄的象征。這里的農區(qū)居民靠種葡萄,拆掉土坯房蓋起磚瓦房;靠種葡萄娶媳婦,供養(yǎng)孩子上大學:靠種葡萄,由貧困戶變成富裕戶,葡萄樹成了烏海農區(qū)居民的“搖錢樹”。
1 把葡萄產業(yè)做成主導產業(yè)
烏海市非常適宜葡萄的生長及葡萄糖分、芳香物質的積累。不利于病蟲害的發(fā)生,具備生產綠色有機食品葡萄的條件。原因是烏海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南部、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南部,正處于北緯30°到40°世界種植葡萄的黃金地帶,國土面積1754平方公里。這里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黃河流經市區(qū)105公里;土壤多為棕鈣土和灰漠土:光照充足,有效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干旱少雨??諝庀鄬穸鹊?,冬季寒冷。
據專家考察,烏海是可以與法國波爾多相媲美的優(yōu)質葡萄生產地區(qū)。因此,“十五”期間,葡萄產業(yè)被確定為烏海農業(yè)的主導產業(yè),產業(yè)化政策及扶持的力度不斷加大。在陽光田宇農業(yè)有限公司新發(fā)展的20公頃葡萄育苗基地里,負責人介紹說,去年以來,烏海市出臺新政,育葡萄綠苗667平方米以上、根苗0.33公頃以上,一次性補貼3000元/667平方米:3.33公頃以上連片種植的葡萄每年補貼300元/667平方米,連續(xù)補貼3年。同時,這20公頃基地大約吸納了100多個農區(qū)勞動力,政府還每人每年補貼1200元。據悉,從2002年開始烏海市委、市政府對達標種植葡萄每“667平方米補貼200元:從2005年開始。為了鼓勵規(guī)?;l(fā)展,對集中連片種植2公頃的種植戶每667平方米增加100元補貼:為了鼓勵發(fā)展反季節(jié)葡萄種植,新建連片3.33公頃以上周年生產保溫溫室,一次性補貼20000元/667平方米,新建連片2公頃以上大棚,一次性補貼3000元/667平方米。有的區(qū)、鎮(zhèn)根據財力狀況自行加大扶持力度,按1:1進行配套。
政策的順利實施,極大地調動了種植戶和企業(yè)的積極性,促使葡萄產業(yè)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每年新增葡萄266.67公頃左右。截至目前,全市葡萄種植面積達1900公頃,2010年年產葡萄1100多萬千克,年產值近5000萬元,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栽培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葡萄生產基地。
2 為地理標志產品制定地方標準
由于含糖量高,酸度適中,色澤鮮艷,香氣濃郁。無農藥污染。品質極佳。烏海葡萄多次獲得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獎項,并通過審核獲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在東經106.36°~107.06°、北緯39.15°~39.52°的地域內所生產的葡萄才能允許使用“烏海葡萄”這一標識。烏海葡萄基地被中國果品流通協(xié)會和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評為“全國優(yōu)質葡萄生產基地”,無核白葡萄和紅地球葡萄被評為“中華名果”。
該市農業(yè)部門編寫了《烏海葡萄標準化體系——A級綠色食品烏海葡萄標準化生產、貯運技術規(guī)程》。該標準體系分為建園、生產管理、安全質量及包裝與貯存標準,共四大部分17個標準,對葡萄實行從產地環(huán)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貯運直至市場準入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逐步實現(xiàn)葡萄生產標準化作業(yè)。
為加強科技服務力度,2005年市政府成立了科技承包服務領導小組,對新植葡萄實行科技承包制度,科技人員包村到戶,一包3年。指導葡萄種植,積極推廣適用技術。大力推廣葡萄深溝淺栽、地膜覆蓋、科學修剪、果實套袋、綜合施肥、節(jié)水灌溉等四季管理的先進技術措施,全面提升果園管理的科技含量。
3 將高效生態(tài)作為發(fā)展方向
10月下旬。露地葡萄已經枯黃,可是在溫棚里種植的葡萄仍然綠意盎然,記者見到該市海南區(qū)巴音陶亥鄉(xiāng)渡口村生產隊長牛翠蘭時,她正在雙清農牧業(yè)有限公司的葡萄基地里給溫棚里的葡萄苗通風。她家里有0.4公頃多地,流轉給雙清公司種葡萄,每667平方米地每年租金300元,她自己又為公司管理葡萄,每月工資能掙到1800元。她說:“比起過去自己種玉米收益大多了,村里大部分人都把土地流轉給公司種葡萄了?!?/p>
種植葡萄40多年來,烏海葡萄品種日益增多,種植方式也由露地葡萄逐步向設施葡萄轉變,目前烏海的設施葡萄步入發(fā)展高潮期。發(fā)展以日光塑料大棚為主的設施葡萄產業(yè)好處多多:多采光、多增溫,延長生長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少用水、少蒸發(fā),降低耗水,實現(xiàn)設施減災、免災;充分引進和使用新技術,如土壤營養(yǎng)調控、膜下滴灌等,能達到產期調控。
至今,烏海市已經舉辦了3屆烏珠慕(葡萄)節(jié),在市區(qū)建設了葡萄長廊和烏珠慕(葡萄)主題公園、日光溫室秋冬葡萄采摘園、青年生態(tài)園觀光科普葡萄園等,將葡萄生產與農家餐飲結合,葡萄采摘與黃河沙漠觀光結合,搞特色旅游、特色餐飲、特色產品。除了“煤城”、“書法城”的稱號,烏海市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