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0年11月1日開始,到12月15日,評委會的指定電子信箱接受海內(nèi)外任何符合條件的參選資料,不符合上述提名規(guī)則的材料,將被視為無效。
2. 2010年12月16日至12月底,由第十九屆“柔剛詩歌獎”評委會先從眾多提名材料中遴選出有效提名名單及其材料,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評委第一輪投票(每位評委擁有30票:15票主獎,15票新人獎),確定30名(15名主獎,15名新人獎)獲獎候選人的初選名單。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若本年度好作品不夠,可不足30名。
3. 2011年1月1日至1月15日,由評委會繼續(xù)通過兩輪投票決定獲獎人名單(1名主獎,1名新人獎)。具體方法為:第二輪,評委會成員每人擁有10票(5票主獎,5票新人獎),分別票決出票數(shù)最多的10人(5人主獎,5人新人獎)確定為候選詩人;第三輪,評委會成員每人擁有6票(3票主獎,3票新人獎),即分別從5名主獎和5名新人獎候選人中選取得票最多者,即為第十九屆柔剛獎得主和新人獎得主。
4. 2010年2月間,對外宣布第19屆柔剛詩歌獎”獲獎名單。
5. 《青春》雜志為協(xié)辦雜志,中國藝術(shù)批評網(wǎng)、詩生活網(wǎng)為第十九屆“柔剛詩歌獎”的協(xié)辦網(wǎng)站。
6. 舉行柔剛詩歌獎頒獎儀式。時間、地點、方式另行通告。
第十九屆“柔剛詩歌獎”評獎機構(gòu)
主持:“中國南京·現(xiàn)代漢詩研究計劃”
評委會成員(共14人):
陳祖君(批評家)
傅元峰(批評家)
何言宏(批評家,教授)
何同彬(批評家)
黃梵(詩人,小說家)
敬文東(批評家,教授)
李少君(詩人,批評家)
李森(批評家,教授)
馬鈴薯兄弟(詩人)
馬永波(詩人)
樹才(詩人)
森子(詩人)
育邦(詩人,小說家)
趙思運(批評家,教授)
評委會主持:何同彬
聯(lián)絡(luò)秘書:劉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