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本心理學大師”肯·威爾伯是一位西方心理學與東方哲學智慧的集大成者,第一名《一味》是他在1997年至1998年一年間所記的日記,內容涉及個人生活,工作和修行,以及美國當時文化。藝術界的基本面貌,更以大量篇幅闡釋了他對意識領域的研究。因此,本書可稱為意識研究領域的巔峰之作以及身心靈成長的最佳指導手冊。另外兩本上榜的宗教哲學類圖書分別是第七名《禪的行囊》,是美國著名漢學家比爾·波特繼《空谷幽蘭》后的又一力作,他在2006年春進行了一次穿越中國中心地帶的旅行,追溯了已經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脈之一的禪宗,其各代祖師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游歷經歷,并訴說了他多年來對禪的體悟,第八名《維摩詰的花雨滿天(上)》,為南懷瑾先生上世紀80年代在臺北十方書院對《維摩詰經》的講解,明白曉暢,平實易懂。
家庭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的大熱點。第二名《誰綁架了中國父母》作者孫生龍,曾經的語文老師、新聞記者,報社總編,現(xiàn)在的全職爸爸,以為女兒10年陪讀的經歷為底本,道出中國教育的沉痛現(xiàn)實,并與為人父母的諸君共同探計開解問題的良方。
第三名《中國人為什么看不起中國人》是頗具個性的人大教授張鳴的隨筆雜文集,所論之事天馬行空,兼收古今,走筆之處汪洋恣肆,深具學術功底。
第四名《百年衣裳》以國人“衣”生活的視角,梳理了服裝這一領域的歷史變遷。
第五名《“下流”的日本》卻有著嚴肅的主題,游學日本多年的“知日派”學者劉檸于文中掃描日本政壇現(xiàn)狀,透析政治態(tài)勢,聚焦社會熱點,漫談文化風情,生動呈現(xiàn)出一個非常罪與非常美的日本。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是我國著名法學家,他的一生經歷了共和國歷史上很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第六名《沉浮與枯榮八十自述》是他在80高齡口述的人生經歷與治學記錄,可作為建國60年來法制進程的縮影與寫照。
最后兩本為歷史類圖書《正面抗日戰(zhàn)場——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和《最歷史》:前者著眼于以國民黨軍為主力的正面抗日戰(zhàn)場,通過馬占山抗戰(zhàn),“一二八”會戰(zhàn),國聯(lián)外交等生動的歷史畫面,展現(xiàn)了大時代背景下紛紛登場的各類人物,后者是新派歷史作家路衛(wèi)兵的博文集,在網上流傳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