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計件工資制是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要旨是,統(tǒng)籌工作效率、工時利用、勞動班制、工作環(huán)境和所在崗位重要程度等生產要素,將職工的勞動結果和勞動報酬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工資收入準確反映職工勞動量差別,使每名職工對自己付出的勞動和能夠獲得的勞動報酬心中有數(shù),提高企業(yè)工資分配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全員實行計件工資管理是2010年為積極適應“三項工程”建設和大量新線投產的需要,能夠充分發(fā)揮工資分配激勵作用,全面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是適應工務系統(tǒng)運輸發(fā)展的要求,對樹立線橋設備零誤差精檢細修的理念,全面提升線路設備質量,完善工資考核分配機制,調動和激勵廣大職工鉆研業(yè)務、愛崗敬業(yè)積極性充分發(fā)揮獎金的激勵及經濟杠桿作用,努力完成和超額完成各項生產任務,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為此結合工務系統(tǒng)的工作現(xiàn)狀,探討工務系統(tǒng)計件工資分配,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實行計件工資分配基本原則
1 改革創(chuàng)新原則。將原有工資單元全部封存入檔,打破工資項目界限,實行全員計件、靜態(tài)工資動態(tài)分配。
2 按勞分配、按技術要素分配原則,根據(jù)技術復雜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崗位責任大小和工作環(huán)境等情況,向關鍵崗位、苦臟累險崗位傾斜。
3 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以業(yè)務性質、技術含量、工作環(huán)境和貢獻值為評價基礎,確定分配檔別基數(shù)(系數(shù)),既反對平均主義,又防止收入差距過于懸殊。
4 先算后支,量人為出原則。根據(jù)勞動生產率和當年工效掛鉤工資結算情況,及時調整勞動定額水平和計件單價。
5 公開、透明原則。履行規(guī)定的民主程序,加強分配執(zhí)行過程監(jiān)督,接受職工質詢,及時向職工講清分配調整的原因和具體項目,引導職工充分認識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實行計件工資分配的范圍
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已轉正定級的在崗職工。
三、實行計件工資管理的形式
1 線路維修人員實行以換算線路公里為掛鉤指標的單一計件工資分配形式,考核內容為安全和質量,段對車間具體的分配為:
單價=捆綁工資÷?lián)Q算線路公里
收入:單價x實際完成換算線路公里
2 橋隧維修人員實行以換算橋隧米為掛鉤指標的單一計件工資分配形式,考核內容為安全和質量,段對車間具體的分配為:
單價:捆綁工資÷?lián)Q算橋隧米
收入:單價x實際完成換算橋隧米
3 鋼軌探傷、道口看守、工廠維修人員:實行以月考核工作班數(shù)為掛鉤指標的工資分配形式。
4 不能按勞動定額、工時定額掛鉤分配的后勤、輔助、服務工種(崗位)及機關管理人員,依據(jù)“按勞分配、獎勤罰懶、獎優(yōu)罰劣”的原則,以崗位定薪酬,以貢獻定收入,實行崗位效績工資制。崗位效績工資制分:基數(shù)工資、崗位效績工資、獎罰工資。
四、實行計件工資管理模式分析
1 捆綁工資
全部在崗職工均將:部崗位工資、局崗位工資、特種工資、系統(tǒng)考核獎納入計件捆綁工資單元。
勞務輸出人員計件捆綁工資的項目不低于所有工資收入的60%。
2 線路車間及橋隧車間
線路維修人員實行以換算線路公里為掛鉤指標、橋隧維修人員實行以換算橋隧米為掛鉤指標,根據(jù)路局定額標準,核定車間換算線路公里(橋隧米)。
(1)由于單位車間之間存在速度、設備的好壞的差異性,直接影響職工勞動強度和工作環(huán)境,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工的身心健康,我認為在計算單價時應結合單位的實際,在實施中針對以下情況增加調節(jié)系數(shù):
①速度
近幾年由于提速,火車的速度快了,對線路的質量要求就更高,由于速度不同對線路的損害也不同,速度越快損壞越嚴重,維修的周期也越短,工人的責任和勞動強度就越大。所以以車速在120公里為線路掛鉤指標,速度每增加或減少20公里為一檔,每檔增加0.01個百分點做為獎勵。
②有縫線路和無縫線路:
將有縫線路和無縫線路分開考核、區(qū)別對待,因為有縫線路是無縫線路工作強度的3-4倍,對車間有縫線路相對較多的線路車間增加百分點做為獎勵
③道岔
道岔雖然不長,但它的維修難度、技術要求、質量要求比線路高很多,道岔維修一直也被工務認為是一項費力的工作。
制定道岔維修基礎數(shù),每20組為一檔,每檔增加百分點做為獎勵。
④大站場
近幾年來由于站場的裝卸車和吊車作業(yè)越來越多,特別是萬噸大列、五千噸大列的開行,給大站場的維修增加了工作量、難度和作業(yè)危險,而現(xiàn)實上站線的工作量換算小,但實際工作量比一般的正線大,人員配備少。按站場的大小給予一定的浮動獎勵比重。
⑤對于設備老化的車間適當增加調節(jié)系數(shù)。
(2)實行以換算公里和橋隧米為掛鉤指標的單一計件工資分配形式的線路和橋隧車間實際完成換算線路公里和換算橋隧米,不僅工作量的完成是計件工資分配的一項主要指標,設備質量:包括:①線路設備質量。②機械設備質量。③軌料管理。④線容線貌;⑤線路設備質量。⑥道口設備,⑦作業(yè)安全考核;⑧基礎管理;還有專項檢查:包括:①動態(tài)考核;②優(yōu)質設備驗收考核,也是計件工資分配的重要指標,
(3)分配原則:
①除了段對車間計件工資分配管理外,還必須做到三級管理,三層考核,責任到人、責任到崗。
②要建立健全計件工資分配臺賬,對考核結果桉月公布,增加透明度,接受職工監(jiān)督。
通過以上定性和定量的專項考核達到對線橋維修人員的計件工資的完整分配。
3 鋼軌探傷、道口看守、工廠維修人員:按定員實行以工作班月完成定額工作質量考核為掛鉤指標的工資分配形式。
4 不按勞動定額、工時定額掛鉤分配的料庫、汽車司機、機關服務人員(崗位)及機關管理人員計件工資分配辦法:
(1)按照以下原則執(zhí)行:
①以崗定酬。根據(jù)各工種、崗位的責任大小、勞動強度高低,確定各類人員崗位效績工資檔別的基數(shù)(系數(shù)),實行以崗定責,以崗定酬。
②易崗易薪。嚴格執(zhí)行定員編制紀律,堅持按定員定編配人,嚴禁超配,實行一崗一薪,薪隨崗變。
③按量計薪。職工的崗位效績工資與個人月完成工作量、個人貢獻掛鉤,以及各科室制定的考核標準為考核依據(jù),并同單位效益情況同比例增減。
(2)工資單元確定。
①基數(shù)工資,包括:技能工資、部崗位工資、局崗位工資、工齡工資及各項政策性津補貼。
②崗位效績考核工資。以勞動技能、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勞動條件和貢獻大小等要素為評價基礎,結合業(yè)務性質、責任大小、苦累臟險程度、技術含量高低、工作量大小確定分配檔別基數(shù)(系數(shù))。
③獎罰工資。根據(jù)個人完成(未完成)任務量幅度確定獎(罰)額度。個人收入與單位效益掛鉤。
個人收入=基數(shù)工資+崗位效績工資±獎罰工資,
5 通過分析要在全員實行計件工資分配,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據(jù)各生產組、各工種(崗位)不同特點,以勞動技能、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等要素為評價基礎,結合業(yè)務性質、責任大小、苦累臟險程度、技術含量高低、工作量大小及新技術、新設備運用等因素,科學制定實施辦法,合理拉開分配檔次。重點解決出工不出力、在崗不盡責、掛名混日子的問題,認真測算計件單價和勞動定額水平,制定完善科學的全員計件工資分配辦法。同時建立健全全員計件工資分配民主監(jiān)督機制,提高分配過程的透明度,確保職工隊伍穩(wěn)定。
全員計件工資分配辦法是對現(xiàn)行分配模式進行的深層次改革,通過工資分配與各項管理的緊密結合,引進激勵機制,平等競爭,使靜態(tài)的工資分配形式變動態(tài)的工資分配形式。在實行全員計件工資分配的同時要與單位經濟效益、效率結合起來,最大限度發(fā)揮全員計件工資分配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