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被娘叫醒時,還拖著一個長長的夢的尾巴。六月拖著那個夢的尾巴,像夢一樣枝枝蔓蔓地穿著衣裳。五月看著六月拖著夢的尾巴穿衣裳的樣子,忍不住在那胖墩墩的臉蛋上拍了一巴掌。六月就順勢倒在五月的懷里。五月喜歡六月倒在自己懷里的感覺,卻不愿意承認這種喜歡,于是身子一閃,讓六月滾在炕上,壓得夢的尾巴咯吧一聲。
這個樣子,還想搶頭山?
娘的話像一瓢涼水潑下來,讓六月一下子醒透了。
幾下子穿好衣裳,跳到地下,奔到院里。
熟睡中的院子像一塊墨,黑在靜中。娘把五月六月送到大門外,爹已牽著大黃等著了。爹把五月和六月放在大黃背上,六月在前,五月在后。
隨著爹一聲“噢食”,大黃大踏步地向著黑漆漆的巷道出發(fā)了。
天有些冷,來自五月懷抱的溫暖一陣陣鉆進六月的骨頭里。這是一種不同于被窩的溫暖。五月的小肚子貼在他的屁股上、腰上,胸懷貼在他的后背上。大黃一搖一晃,來自五月的這種溫暖就一搖一晃。
就在這時,他發(fā)現他把爹給忽略了。爹就走在他身旁,牽著大黃的韁繩,可他把爹給忽略了,他怎么就把爹給忽略了呢?看了一眼爹,爹像一只船一樣浮在黑暗里,爹只不過是黑暗里的一個動靜??床灰姷拿佳?,卻能看見爹的呼吸?;秀遍g,六月覺得爹的呼吸就是夜的呼吸。
六月發(fā)現,是黑暗加強了五月給他的溫暖,水果糖一樣的溫暖。他從未有過地喜歡這種黑暗,他甚至不希望光明早些到來,甚至不喜歡高高山早些到來。六月覺得,有爹陪著的黑暗是一種安全。平時在被窩里,清晨被尿憋醒,他常常發(fā)現自己在五月的懷里。爹和娘都下地去了,炕上只有他和五月。他就騰地跳到地下去,解決了問題,然后重新鉆進被窩,賴在五月的懷里。五月的懷抱不同于爹的,也不同于娘的。爹的懷抱硬硬的,有一股書的味道;娘的懷抱軟軟的,有一種墨的味道;五月的懷抱不同于爹的,也不同于娘的,既軟又硬,既暄又瓷,還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怎么說呢,沒法說。六月常常在這種沒法說的味道里再次進入夢鄉(xiāng)。
六月抬頭看天,天還在睡覺。六月發(fā)現,現在睜著眼睛和閉著眼睛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就閉上眼睛,體會這種搖搖晃晃的黑。
六月喜歡閉著眼睛看太陽,也喜歡閉著眼睛看天空,還喜歡閉著眼睛看糖。舅舅從南里給他們帶來了一包水果糖,娘給他和五月每人兩個。他們當然沒敢輕易動手,他們在商量一個可以把糖品到家的最佳方案。
最后五月說,我們要閉住氣,閉上眼睛,隔著糖紙拿著糖的一端,把糖的另一端輕輕地輕輕地點在舌尖上,讓那一點慢慢放大,放大,再放大,大到不能再大,然后再點一次,這樣就會讓糖永遠活著。
開始。開始。開始。
品。品。品。
啊。啊。啊。
……
五月問,六月你把甜放了多大?六月說,像院子這么大。五月說,還是小了。六月問,你放了多大?五月說,像天空那么大。六月就慚愧得不行??墒橇虏恍牛抡f,我咋沒有看見那個天空?五月說,你肯定不會看到天空。六月問,為啥?五月說,因為你在品的時候睜著眼睛。
難道只有閉著眼睛才能看到天空?
當然,這眼睛一睜,舌頭就失靈了,舌頭一失靈,當然看不到天空。
你是說這天空是舌頭看見的?
五月驚了一下,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六月的問題。說是么,舌頭上又沒有長眼睛;說不是么,又覺得分明不是眼睛看到的,那到底是哪個看到的?
好在六月沒有繼續(xù)追問,他接著說,這眼睛原來是個壞東西,里通外國的壞東西。
是啊,要不爹為啥說孔老夫子教導我們“非禮勿視”呢。
難怪嫂子在品哥的時候要閉著眼睛。
五月眼仁鼓得像青蛙,你說啥?
那天,我在堡墻上睡著了。醒來,聽見屋里有人說話,從氣孔往里一看,哥正在吃嫂子呢,嫂子問啥味道,哥說水果糖的味道。嫂子說這話時,就閉著眼睛,原來是“非禮勿視”呢。
那才不是“非禮勿視”呢。
是啥?
肯定是為了把哥放大,放到天空那么大。
可是哥還動手呢,爹不是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嗎?
哥咋動手了,他打嫂子?
不是,哥的手從嫂子的下襟伸進去……
不想五月一把把六月的嘴捂上了,孔老夫子不讓你害爛眼病才怪呢。
為啥?
這才是真正的“非禮勿視”呢。
咩——羊羔軟軟地叫了一聲,把五月六月的心提了一下。那叫聲穿過夜色,既可愛又可憐。五月讓爹把羊羔給她抱著,爹說不行,上山時大黃顛腳六月后仰會壓著它的。
六月說,那給我抱。
爹說,你把燈籠打好就行。
六月說,那我下來走上,讓我姐抱著羊。
爹說,地上露水很重。
六月說,你的鞋早濕了吧?
爹說,爹穿的是舊鞋,濕了沒關系。六月就下意識地翹了翹自己的新鞋,覺得那雙腳板也變成了新的,覺得被腳板劃過的夜色也變成了新的。
這人為啥這么喜新厭舊呢?
可是,這新鞋遲早得落在地上啊。
還是舊的好,只有用舊的東西才不怕用舊。
咩——為啥羊羔不穿鞋?
羊羔想吃奶了。五月說。
羊羔知道今天是重陽嗎?
人家當然知道的,要不然咋叫重陽呢。
重陽是九月九的意思,傻瓜。
誰不知道。
知道咋胡說呢?
誰胡說了,重陽再加一個羊,就是三個羊。
哈哈,那叫“三羊開泰”,傻瓜。
六月能夠這么巧妙地把爹的春聯用在這里,讓五月既佩服又嫉妒。
五月不甘示弱,羊羔本來就是“高”,再加兩個,就變成三個“高”,比高高山還高。
那也沒有人的嘴高,人們嘴一張,就把這個“高”給吃了。
娘說凡是吃羊羔的人都要倒大霉的。
為啥?
因為“三羊開泰”。
這次輪到六月佩服了。
娘說那些吃羊羔的人,上再多的高高山也是沒有用的。
為啥?
因為重陽神最討厭吃奶嘴(還在吃奶的動物)的人。
六月接著說,如果娘來就好了,她還可以把小雞抱了來,把花花抱了來,讓它們也重陽一回。
那還有小狗呢,還有燕子呢,還有鴿子呢。
娘說有羊羔代表就行了。
六月要騎在五月后面,爹不讓,六月問,為啥?
爹說,讓你坐在前面打燈籠啊。
六月說,我姐坐在前面也可以打燈籠啊。
爹說,重陽節(jié)的燈籠要少爺打呢。六月的腰桿里就躥上一種東西,旗桿一樣呼呼呼地拔向天空。一種來自旗桿的優(yōu)越感燒著他的心,也燒著他的后背。五月像是感覺到了這種燒,把胸懷挪開,又讓六月失落。六月說,爹,現在把燈點著吧。爹說,現在還是大路,爹能看得見,等上小路再點。六月換了一只手提了燈籠,雖然燈籠還在睡覺,但他卻能從中看到一種亮,但不分明。沒有點著的燈籠還是燈籠嗎?
但六月很快就忘了這個問題,因為六月想到了娘,娘為啥不來呢?
爹說,你娘在山底等著接你的鍋盔呢。
六月說,我們家的鍋盔最大最圓了,肯定能夠第一個滾到娘懷里。
五月摸了摸背上的鍋盔,覺得把這么大的一個白面鍋盔從山上滾下去,多可惜啊??墒撬⒓从职l(fā)現自己的這個想法小氣了,就表態(tài)似的說,從高高山上滾下的鍋盔已經不是鍋盔了,是吉祥如意……
六月攔截,是五谷豐登,是風調雨順……
是國泰民安!
六月和五月傻眼了,他們居然同時“國泰民安”。
六月嘿嘿。五月嘿嘿。
隨著山頂越來越近,六月覺得天也越來越大。
一次,六月問爹世界有多大。爹說:
佛國有河名恒河,
恒河之沙不可數;
恒河一沙是一河,
沙沙為河不可數;
河河之沙不可數,
沙沙河河不可數;
……
這樣不停地想下去,直到你想不動,世界就這么大,爹接著說。
五月和六月就比賽著想。突然,五月兩手捂了腦瓜說,我的頭咋沒有了?六月就在五月的腦門上一考兒(中指借大拇指發(fā)力彈人)。
五月沒有感覺。六月就害怕起來,莫非五月的頭真沒有了?可是他分明看見在她脖子上啊。又一考,就把五月考哭了。
可是這次五月沒有還擊他,而是十分認真地哭。
哭了一會兒,撲哧一聲笑了。
神經病。六月說。
我現在能感覺到我的頭還在,口氣是慶幸的,表情是劫后余生的,有驚無險的。
六月的眼睛就直了,莫非五月的頭剛才真沒了?
你呢,難道你的頭一直在?
六月說,我的頭倒是一直在,可是上面掛滿了恒河,比頭發(fā)還多,嘩哩嘩啦地響呢。
娘不是說上古時的人把頭發(fā)叫三千煩惱絲嗎?你的頭上倒有三千煩惱河。
六月的眼睛又直了,怎么今天奇跡都發(fā)生在五月的身上?怎么今天好想法都出現在五月的腦瓜里?
六月問,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要滾鍋盔嗎?美國人也要滾鍋盔嗎?日本人也要滾鍋盔嗎?啊我把你壓(阿爾巴尼亞)人也要滾鍋盔嗎?毛里求死(毛里求斯)人也要滾鍋盔嗎?
五月說,那當然,不但全世界的人在滾,而且……
我看你而且個啥。
不想五月滾豆子似的說,而且全宇宙的人都在滾。
五月搶先回答了這個問題,又有些后悔。這本來是爹回答的一個問題,就回頭看了爹一眼。
哈哈,現在把燈籠點著吧。爹說。
六月把火柴一劃,燈籠里的燈就醒了,燈籠里的燈一醒,夜就醒了,夜一醒,路就醒了。六月回頭看了一眼五月,五月整個背上是一個鍋蓋一樣的鍋盔,就像一個紅軍女戰(zhàn)士。再看,又不像了,像個什么呢?還是像新媳婦。怎么女孩子騎在大黃上就像個新媳婦呢?又看爹,爹就像個新媳婦她爹,爹懷里的羊羔就像是新媳婦她外甥。又看大黃,大黃倒像個新郎官。如果大黃是新郎官,我呢?六月想看一下他自己,可是看不到。六月的心里就有了一個遺憾,如果他是五月就好了,就可以看見他,就可以想啥時看他就啥時看他??墒?,他又如何變成五月呢?當然要把雞窩里的雞打飛。然后呢?還要辮一個辮子,還要穿上花衫子,還要……可是既然自己變成五月,那么六月就不在了,六月不在,五月又在哪里看六月呢?六月被自己搞糊涂了。
爹,你說人為啥不能自己看到自己?六月問。
也能看見,只是能看見自己的那只眼睛被塵土遮住了。
那只眼睛長在哪兒?塵土又遮在哪?
等你像目連那樣時,你就知道那只眼睛長在哪兒,塵土又在哪兒了。
目連和孫悟空誰厲害?
當然孫悟空。五月說。
孫悟空是小說家寫出來的,目連確有其人,兩個沒法比。就像濟公,也是小說家寫出來的,現在的人都拿他做榜樣,酒肉穿腸過,還說佛祖心中留,一句話帶壞了多少人,寫這部小說的人是要下地獄的。
那寫孫悟空的呢?
寫孫悟空的那個不錯,孫悟空的境界不低呢。
孫悟空厲害還是佛厲害?
當然佛啊。
佛也有神通嗎?
最有神通的是佛,佛的神通是漏盡通,啥意思呢?并不是漏光才能通,而是把所有漏全消滅完才能通;就像一個水管,如果有沙眼,就不可能讓水通過去,因為它有漏;就像一個桶子,如果桶底有縫兒,水就裝不滿,因為它有漏。佛已經把這些沙眼和縫兒全堵上了,一點漏都沒有了,因此他最有神通。
那如何才能成為佛呢?
那不容易,你得先成為目連,再成為觀世音,才有希望。
目連就從六月的舌頭上出場了:
羅卜自從父母沒,禮泣三周復制畢。
聞樂不樂損形容,食旨不甘傷筋骨。
聞道如來在鹿苑,一切人天皆憮恤。
我今學道覓如來,往詣雙林而問佛。
……
東方動時,四面八方的人到山頭,四面八方的牛羊到山頭,四面八方的燈籠擺在黃土香案上,四面八方的小腦瓜映在燈光里。
金生清了清嗓子,神情莊嚴地點燃了主燭。然后手捧一束檀香,屏息點燃。向著祭臺跪了,薨薨薨地誦唱:
良善民上山來雙膝跪倒。
眾人嘩地一下齊齊跪了,合唱:
良善民上山來雙膝跪倒。
金生領唱:
金爐里點著了十炷信香。
眾人合唱:
點著了,點著了,十炷信香。
金生插一炷香,唱:
一炷香燒予了風調雨順。
眾人合唱:
燒予了,燒予了,風調雨順。
金生又插一炷香,唱:
二炷香燒予了國泰民安。
眾人合唱:
燒予了,燒予了,國泰民安。
金生插第三炷香,唱:
三炷香燒予了三皇治世。
眾人合唱:
燒予了,燒予了,三皇治世。
……
三皇是咋治世的?六月問爹。爹示意六月不要分心。六月這才發(fā)現,今天的爹和平時是不一樣的。六月從爹的臉上看到了一個空,一個無比堅決的空,鐵板釘釘的空。
依次,金生向黃土香爐插了十炷香,唱了十句詞,信民附和,依次為:
良善民上山來雙膝跪倒,
金爐里點著了十炷信香,
一炷香燒予了風調雨順,
二炷香燒予了國泰民安,
三炷香燒予了三皇治世,
四炷香燒予了四海龍王,
五炷香燒予了五方土地,
六炷香燒予了南斗六郎,
七炷香燒予了北斗七星,
八炷香燒予了八大金剛,
九炷香燒予了九天仙女,
十炷香燒予了十殿閻君。
接著,金生把一面上面寫著“報答神恩”的大紅綢匾披在眾神位的身上,然后長腔拖地:
一叩頭。
只聽刷的一聲,山頭上就垂下了沉甸甸的麥穗。
二叩頭。
谷穗。
三叩頭。
糜穗。
禮成。
叩頭一畢,三聲罄響,就有一種聲音的波浪在山頭上蕩漾開來,在無邊無際的天地間留下一道道漣漪,也在五月和六月的心上留下一道道漣漪。
在五月和六月心上留下漣漪的還有“報答神恩”四個大字,那是爹的杰作呢。爹為了寫這四個字,專門到集上買了新毛筆、新墨汁、新襯紙;爹為了寫這四個字,把身子洗了十遍,把臉洗了二十遍,把手洗了三十遍;爹為了寫好這四個字,用舊毛筆在舊紙上演習了四十遍,用新毛筆在新襯紙上演習了五十遍。
現在,這么多人對著它磕頭,怎不讓人自豪得腳心發(fā)癢。
接著誦經班齊誦《孝經》。誦經班是去年爹張羅著恢復的,五月和六月當然就成了主誦。六月一聲“開宗明義第一章預備起”,天地間就刷地長出無數的青禾,那是孩子們帶了露珠的“之乎者也”: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洞笱拧吩?‘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愛敬盡于事親,而德孝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p>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对姟吩?‘夙夜匪懈,以事一人?!?/p>
士章第五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p>
六月能夠看到從他們嘴里出去的“之乎者也”敲打在天上發(fā)出的叮叮當當的聲音,能夠看到從他們嘴里出去的“之乎者也”種子一樣落在土里的聲音、發(fā)芽的聲音、開花的聲音。六月覺得腳下的高高山不再是高高山,而是一個別的什么東西,至于是什么東西,他一時想不清楚,也不敢想,因為他得記句子。爹說,背誦就憑著個專心,要像錐子那樣,扎下去,扎下去,一直扎到底。
這時,有一只鳥從人群里飛出來,在厚厚的經的海面上翩翩起舞,那是五月的聲音。六月加了一個碼追上去,和五月比翼齊飛。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p>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对姟吩?‘赫赫師尹,民具爾瞻?!?/p>
……
在漫山遍野的《孝經》中,黑暗散去,曦光微露。接著出場的是一個畫了臉的人。六月問爹,他是誰?爹說,是重陽神。
只見重陽神手捧一個鍋蓋那么大的大餅,開口了:
重陽神下界來手持大餅,
它本是玉皇帝賞于黎民。
一個餅賞予了吉方寶地,
兩個餅賞予了福壽雙星,
三個餅賞予了孝子賢孫,
四個餅賞予了平安四季,
五個餅賞予了五谷豐登,
六個餅賞予了六六大順,
七個餅賞予了七七有巧,
八個餅賞予了陰陽八卦,
九個餅賞予了九九重陽,
十個餅賞予了十全十美。
重陽神賞餅時,六月早已雙手端著大鍋盔,無數次地向自家院子瞄準了。
重陽神的那個“美”一落地,六月手里的鍋盔就第一個起跑了。
接著有無數的鍋盔跟著出發(fā)。
就有一山的鍋盔在轉,就有一山的重陽在轉,就有一山的六六大順在轉,就有一山的十全十美在轉。
十全有多全?就像天一樣全。
十美有多美?就像地一樣美。
……
對面是一個茫茫霧海。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太陽的頭皮冒了出來。
幾乎在同時,六月聽到大家的喉結嘎地響了一下。六月的目光在鍋盔和太陽之間快速地閃回,六月發(fā)現,今天的太陽不是升起來的,而是滾上來的。
就像鍋盔,十全十美一樣旋轉的鍋盔。責任編輯 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