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縣是個偏僻的小地方,卻孕育出梁羽生這位武俠小說大師。我在南寧讀大學的時候,熱愛文學,一邊讀梁先生的小說,一邊幻想有一天能跟這位大師級的老鄉(xiāng)見面??上Я合壬≡谙愀?,后來又移居悉尼,離家鄉(xiāng)越來越遠,很難見到他。
大學畢業(yè)后,我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中學教師,課余寫小說。1987年,梁羽生回老家探親,這是我跟他見面的好機會。可惜,梁先生回來的時候,我一無所知,等我知道的時候,他早就走了。
我非常惋惜地說:“要是梁羽生回來的時候,有人告訴我就好了?!?/p>
父親當頭給我一瓢冷水:“你算老幾?哪輪得到你跟他見面?”
父親的話讓我猛然醒悟,跟梁羽生見面是需要資本的。我雖然熱愛文學,卻沒有多大成就,就算預(yù)先知道梁羽生回來又怎樣?我充其量只能做個圍觀者,如果擠到前排,大不了把梁大師的面貌看得清楚些,如果被攔在人墻外,就算踮累腳尖,也未必能看清大師的臉面。
父親說:“想見梁羽生,你得好好寫作,拿出幾篇好文章來。”
我覺得父親說得對,就鉚足勁默默下工夫,發(fā)表了不少作品,有兩篇還被選進中小學的《語文》課本。
2005年,梁先生第二次回來了。這次他沒有回到蒙山,只到桂林,縣里組織一些人到桂林去見他。讓我失望的是,依舊沒有人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我是事后看電視,才知道梁先生曾經(jīng)回來過的。
電視里的梁先生很健談,說話愛打手勢。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能說會動的梁羽生,當他的手伸過來時,我竟情不自禁地想握一握,可我握到的只有空氣,電視屏幕上薄薄的一片玻璃,把我和大師隔開何止千里萬里!
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在悉尼病逝,我和他見面的夢想,徹底破滅了。
讓人欣慰的是,梁先生在家鄉(xiāng)留下許多足跡。他捐資設(shè)立的梁羽生獎學金,每年都在蒙山中學頒發(fā)。我最喜歡的,卻是梁羽生公園,公園的螯山上有座文筆塔,塔上有梁先生的題字:看鄉(xiāng)邦又翻新頁,望來者更勝前賢。
有一天,我在文筆塔下碰到一位小伙子,說起梁先生,還為不能見上大師一面抱憾不已。小伙子神秘地說:“我有辦法讓你親近一回梁羽生。”
我莫名其妙:“梁羽生都不在人世了,怎么親近他?”
小伙子說:“你跟我來就知道了?!?/p>
聽小伙子說得這么真切,我就跟他從螯山上下來。我以為小伙子帶我去看梁先生的什么寶貝,他卻把我?guī)У揭患颐追鄣辏埼页粤艘煌朊追邸?/p>
小伙子說,他是蒙山中學的學生,剛剛領(lǐng)了梁羽生獎學金,我吃的這碗米粉,就是用梁羽生獎學金買的。在他看來,碗里的米粉、叉燒肉、湯水,甚至連浮在湯水上的蔥花,都充滿梁羽生的氣息,吃一碗米粉,就是親近一回梁羽生了。小伙子說,他還要拿獎學金去買學習資料,那樣,他每天就和梁羽生在一起學習了。
我握住小伙子的手,感謝他解開我心頭的死結(jié)。是的,即使終生見不到梁羽生,我也可以每時每刻和他在一起,這種心靈的親近,是不需要論資排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