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個皮革商人,在他28歲那年,遇到了蕭條時期,生意頻臨破產(chǎn),就連養(yǎng)家糊口也難以維持,為了生活,他只好到離家不遠的紐芬蘭海岸去釣魚謀生,那里是世界著名的漁場,魚類資源十分豐富。
皮革商人每天披星戴月,也常常滿載而歸。這樣,除了留作家庭食用以外,多余的還可拿到集市上去賣,換些零花錢。但日復一日,一種揪心的苦惱常常困擾著他,有些大魚時間一長就會變味,隔夜就會腐爛變質(zhì),不得不白白的扔掉。
臨近深冬的一個早晨,寒風凜冽,下了一夜的大雪也未能阻止他前去釣魚,皮革商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勉強從厚厚的冰層鑿開一個洞,然后,他放進了魚鉤,點著一根煙,像往常一樣靜靜地等待著。
兩個小時的功夫,他已經(jīng)釣到很多魚,這時,一陣冰冷的風吹到臉上猶如刀割一樣,一堆雪花輕輕地蓋在了魚的身上,并和海水一起把魚凍成了硬邦邦的。這時,他有個驚奇的發(fā)現(xiàn),哪些被冰凍過的魚兒只要冰不融化,魚兒始終是新鮮的,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如果能讓魚兒始終放進冰里,既能讓人們吃到不變質(zhì)的魚,也能為這個世界上減少多少損失??!想到這兒,他匆忙收起了魚鉤,跑回家中……
皮革商人通過對水果、蔬菜、肉類等食品做了一系列的實驗,終于得出結(jié)論,食品的保質(zhì)與時間和溫度有關(guān),只要經(jīng)過科學方法進行冷凍,食品就會保鮮。后來,他經(jīng)過多次試驗、分析、總結(jié),終于成功的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冰箱,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享受。
他,就是美國皮革商人巴爾卡。
巴爾卡的成功啟示我們:通往奇跡的門往往是虛掩的,心如白紙、不求進取的人找不到那扇門;充滿貪欲、心靈浮躁的人找不到那扇門;只有勤于思索,充滿愛心的人,輕輕地推下去,才會打開那扇通往奇跡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