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篇題為《有人對我說,“你以為你出國就了不起了?”》的博文在網上流傳甚廣。身為數以萬計在國外半工半讀的中國留學生中的一員,作者洞悉了一切海外留學的酸甜苦辣,也憤懣于很多人對留學生的誤解。開篇那一句飽含火藥味的“你以為你出國就了不起了?”訴諸了眾多“無定位”群體的無可奈何,也讓同樣遙望他鄉(xiāng)月明的我默默感傷。
如今回想起來,當年為了報考新加坡SM2的獎學金項目,沒日沒夜地攻讀英語;拿到通知后與一群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少年會聚星洲小島,在大家十八般武藝的光環(huán)照耀下無地自容;如今,我站在預科的尾巴上,翹首仰望國大那些眼花繚亂的專業(yè),再一次迷茫了方向……這一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很模糊。我甚至意識到,如果早幾年我看到這篇文章,在簽下獎學金合同的時候會不會猶豫良久?我的人生,會不會又依此轉角,締造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意識到,自己當初貿然的決定,或許并沒有錯。
去年放假回國,我頂著綿延不絕的雨夾雪去看在C市讀某知名大學的老友。北方城市的校園天寒地凍,但絲毫關不住成雙入對的鴛鴦。一大早手挽著手溜達校園似乎成了大學生情侶們的專利,即使是在教學樓、圖書館里也很少看到有人形單影只。
“羨慕啊,”我同學說,“在這里,誰再說要發(fā)奮讀書就會被集體鄙視,進大學三個月找不到女朋友就是悲劇。積極點的,去學生會混一下,但是那里魚龍混雜,更是可怕。”我合上喝風已久的嘴巴,追憶起在新加坡大學度過的一年歲月。
盡管傳說中國立大學中央圖書館后面的“情人谷”是情侶聚集地,但是每每從樓上望去,很少能目睹到想象中的場景,反而是很多晨讀的學生為圖清凈,叼著三明治盤腿坐在長椅上奮筆疾書。
餐廳里,一群造型前衛(wèi)的藝術學生正為課上發(fā)生的趣事開懷大笑;雙人座的那兩位也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更有甚者,一個人端著盤子沖過來,放下書包就掏出一疊notes,在狼吞虎咽中遨游知識的海洋。
國大的學生團體,大到“嚕蘇”(國大學生會),小到普通的舞蹈社團,都是培養(yǎng)綜合能力的極佳場所。申請主席、副主席、財會、技術等職務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如果你能承擔下這份責任,如果你不畏懼海量群發(fā)的短信和沒日沒夜的活動企劃,那就讓事實證明你能行。
在這樣濃厚的學術氛圍里,每個人都向著自己的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進行一次又一次百米沖刺,閑庭漫步成了最奢華的享受。男女朋友可以有,但是要在適當的場合出現。巍然學府,學子們自然知道青天白日的大好時光該用來做什么。雖然這樣的人生走得很累,但這才是出國留學的真諦。遠走高飛需要有風霜雨露來磨練一副堅硬的翅膀,而胸懷理想的留學生想要實現保爾·柯察金式的無憾人生,也必須要接受重重壓力的磨練。
我想,真正要按質討論出國利弊,恐怕這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了吧。不是說祖國教育落后閉塞——至少我始終對那些國內名校走出的天之驕子肅然起敬,并且遺憾自己沒有過同樣的機會。然而就大體而言,新加坡的教育體系與國內相比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喜歡在校園里追趕班車的風馳電掣,我喜歡在林蔭下捧卷默讀的溫馨寧靜,我喜歡這里純凈的學習氣氛,猶如出水芙蓉,不帶瑕疵。
正像哲人所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我也會永遠珍惜這一段寶貴的留學時光。或許我們過早地離開家門,少一點感受父母羽翼的溫暖,多許多體味社會萬象的艱辛,但是從沒有人后悔過。壓力和坎坷是我們自己選擇的,落寞與離群也是我們自己做出的決定。出國,其實真的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風雨彩虹,才更美麗。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