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儉1926年出生,天津人。歷任天津醫(yī)學院南開醫(yī)院教授、中醫(yī)科主任、急腹癥研究所副所長、中醫(yī)研究室主任等職。對肝、腎、心腦血管、內分泌疾病,以及膽系、泌尿系結石等病頗有研究,長期從事中西醫(yī)結合教學工作。
組成:黃芪30克,銀花、白芍、麻仁、肉蓯蓉、當歸各20克,威靈仙10~20克,厚樸、酒大黃各3~10克。
主治:老年虛證便秘(特點是有時解大便困難,或大便先干后稀,并伴有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此方可連服,直至大便調順再停藥。
加減:大便連續(xù)保持通暢,可減酒大黃;大便干燥嚴重,可加元明粉3~5克沖服;氣虛重,加黨參20克;腹脹重,加木香10克;腰腿酸軟,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典型病例:張某,男,81歲,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纖顫多年,現兩病均較穩(wěn)定,但大便干燥不暢,幾天才解1次,并有腹脹等癥狀,用麻仁潤腸丸等開始尚有效,但近幾個月亦不起作用。如用瀉藥則引起便瀉不止,虛憊氣短,十分痛苦。診脈弦大,澀而少力,有不規(guī)則停止。舌嫩而赤,苔黃濁不勻,證屬氣血陰液俱不足,燥熱蘊蓄六腑,宜標本兼治。于補氣養(yǎng)血益陰藥中,輔以清降之品,以上方加元明粉3克,服藥后大便得下,且下后腹中舒泰,氣力精神轉佳。減去元明粉連服此方月余,每1~2日解大便1次,糖尿病及心臟病較前好轉,診脈仍代結(脈搏時跳時停,不規(guī)律),但已較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漸趨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劑,用以鞏固療效,2個月后停藥病愈。
(本刊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