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是中秋佳節(jié)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我國自北宋正式將農(nóng)歷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jié),就出現(xiàn)了這種“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jié)令食品。
月餅屬“三高”產(chǎn)品
近年來月餅的口味一直在革新,包裝也越來越精美。但不管怎么包裝,月餅的基本材料還是類同的,主要成分是面粉、白糖、油脂和配料。還有一些月餅使用了豬油、黃油和人造黃油,這些油脂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配料中還包括高淀粉的蓮蓉,高糖的棗泥和水果,高淀粉、高糖的豆沙,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蛋黃等。無論何種口味的月餅,幾乎都是高熱量、高糖和高脂肪食品。
因此,月餅熱量遠遠高于一般主食,多吃可能導(dǎo)致血糖失控,應(yīng)盡量少吃,感受一下節(jié)日的氣氛就行了,不能像其他食品那樣食用。
另外,食用月餅時,不宜與其他含糖分較高的飲料同時食用,像汽水、可樂或果汁等。食用月餅之后,也需相應(yīng)地減少米飯及油脂的攝入,適當多吃些新鮮蔬菜。這樣,既可解油膩,又可達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yǎng)的目的。
茶配月餅助消化
月餅的高熱量令人憂心忡忡,此時若佐以適當?shù)牟?,就成為吃月餅的好搭檔。一般來說,吃甜味月餅飲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餅飲烏龍茶或綠茶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由于月餅中的糖和脂肪的比例較高,而老年人的消化能力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老人家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一小塊月餅搭上一杯淡茶,這樣吃法對老人來說是最健康的。
特殊人群少食
吃月餅是一種口福,可是某些“特殊人群”還是少吃為妙,或謹遵醫(yī)囑。除糖尿病患者需謹慎食用月餅外,一些特定人群,如胃潰瘍、肥胖癥、血脂異常、動脈硬化、膽石癥、高血壓及冠心病患者,都應(yīng)少量食用;幼兒、老年人等因消化能力較弱,也不宜多食。
>>小知識
月餅最佳食用時間:出廠7天左右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月餅含有豐富的油脂和糖分,受熱、受潮都極易發(fā)霉變質(zhì),和吃瓜果蔬菜一樣,月餅同樣要吃得新鮮。選購月餅的時候要選擇月餅貼體包裝內(nèi)沒有水氣的,以防過早霉變。月餅從烘焙到食用,需要5~7天的回油期,消費者可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購買月餅,準備馬上食用的最好選擇出廠7天左右的月餅,準備饋贈親友的出廠期越近越好。準備一次購買幾盒時最好先購買一盒品嘗,確認質(zhì)量、口味之后再買。最好不要到小作坊購買裸裝月餅。